江苏理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位于苏锡常都市圈,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建校40年来,学校一直秉持“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初心理念,始终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问题,在理论研究服务职教改革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有关苏锡常都市圈职教生态课堂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就是其中一例。
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构成的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三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地区之一,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其发展模式总结为“苏南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苏锡常都市圈通过健全推进机制、优化政策体系、加强支持保障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江苏省政府行政部门出台《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20〕75号),明确提出“探索形成以城市群为载体,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和对外输出实力的职教模式”“积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新高地和样板”。
针对如何实现以上目标,江苏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给出了答案:推动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校经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打造‘学做共创空间’:新时代职业院校课堂生态及其优化研究”等课题为依托,以苏锡常都市圈内6所职业院校为实验对象,通过积极的理论探索,相继发表《职业院校课堂生态研究及其价值》《职业教育的课堂生态了吗?——基于一所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课堂志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职业院校课堂生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分析》等论文,出版专著《新时代职业院校课堂生态及其优化》,建立了职业院校课堂生态结构模型,为职教生态课堂构建这一前沿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了将理论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职教实践发展的动力,江苏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携手苏锡常都市圈典型职业院校,共同探讨职教生态课堂的优化程序和操作指南,并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指导学校开展优化课堂生态的实践探索,收效明显。
位于苏州市的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实施“三元二区”的方式构建职教生态课堂。“三元”即人才培养的3个主体,分别是学校、企业和德国职业教育集团。“二区”即在学校设立校区产业学院,在企业设立厂区企业学院。“三元二区”职教生态课堂基于“服务学习、真实体验”情境创设,重构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及教学路径,打造“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德国外教”三元融合型教学团队,聚合重组产教融合共享式实训基地等教学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区产业学院场景和企业的厂区企业学院资源,让学生在不同学习场域交替学习、轮换适应,分别完成基础理论和技能学习、工学结合实践学习、技能提升训练、企业入职适应性训练等,进而实现课堂的生态化改造。
位于无锡市的无锡立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数智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校内课堂、网络课堂和企业课堂3个课堂的融会贯通与资源共享,构建了“学生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师生共同体”三维融合生态课堂。
位于常州市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则以体现“全面性、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具备“优课标、优教材、优方案、优课堂”的“四性四优”的“常工金课”建设理念为先导,构建集计划、行动、认定于一体的“常工金课”建设标准,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一核引领、三力驱动、四强赋能”的“常工金课”建设模式,自主设计并开发了集课程教学设计、实施、管理于一体的“工程云课堂”,创新了职教生态课堂的形态。
苏锡常都市圈职业院校通过构建生态课堂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江苏理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优势,成为这一探索的重要参与者,谱写了新时代高校服务区域职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李德方孙健蒋婧)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3日第06版版名:课程周刊·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