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军被苏联红军被押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后来活下来的日军战俘甚至不愿意

玲珑说历史 2024-12-13 11:45:25

1945年,日军被苏联红军被押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后来活下来的日军战俘甚至不愿意回忆起这段“黑历史”!

“西伯利亚挖土豆”,这五个字,对很多日本人来说,比十八层地狱还恐怖,这不是什么都市传说,也不是什么恐怖故事,而是几十万日本战俘刻骨铭心的噩梦。

西伯利亚苦寒之地,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这里的气候,对习惯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日本人来说,简直是炼狱级别的挑战。

但对战后的日本战俘来说,比气候更残酷的,是苏联人的铁拳。

故事要从日俄战争说起,1904年,日本打败了沙俄,把这个老牌帝国拉下马,几十年后,风水轮流转,二战末期,苏联成了新晋大佬,而日本,成了待宰的羔羊。

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男人死了四分之一,女人死了八分之一,百废待兴,急需劳动力。

碰巧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给了苏联出兵东北的绝佳理由,1945年,苏联钢铁洪流涌入东北,碾碎了关东军,顺手打包带走了近六十万日本战俘。

跟中国人的“仁义道德”不一样,苏联人对这些战俘,可没那么客气,在他们眼里,这些战俘就是免费劳动力,是战利品,于是,几十万日本战俘被送往西伯利亚,开始了他们的“挖土豆”生涯。

当然“挖土豆”只是个统称,实际上,这些战俘干的活五花八门,伐木、开矿、种地,啥都干,苏联人也不管你身体好不好,来了先给你分个工种。

怎么分呢?简单粗暴,苏联女军医捏捏你大腿,肉多就说明身体棒,去伐木开矿;肉少就说明身体弱,去种地。

但这方法漏洞百出很多日本人因为营养不良身体浮肿,被误判为强壮,结果被拉去干重活,累死累活。

苏联虽然给战俘提供吃的,但也就是吊着命而已,苏联自己都吃不饱,哪有余粮养俘虏?

变质的黑面包、野菜,就是战俘的日常伙食,至于医疗,更是别想了,西伯利亚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战俘生病受伤,基本就是等死。

除了累死病死还有冻死的,西伯利亚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很多战俘扛不住严寒,直接冻成了冰雕。更惨的是,苏联当时有规定,不准掩埋日军尸体,这些冻死的战俘,只能曝尸荒野。

活着的战俘为了活命,只能拼命干活,表现得比绵羊还温顺,逃跑?想都别想。

在战俘营里日本战俘和德国战俘经常掐架,德国人看不起日本人,觉得他们是低等民族,而日本人呢,每到天皇生日,就有人切腹自尽,以示忠诚,可见,这些战俘的思想,依然顽固不化。

国际舆论的压力最终迫使苏联开始遣返战俘,从1946年开始,到1947年末,陆陆续续送回去一半左右。剩下的,要么死了,要么选择留在苏联。

回到日本的战俘也没过上好日子,他们被歧视,被嘲讽,生活举步维艰。

这段历就像西伯利亚的冻土一样,冰冷而沉重,日本想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但他们犯下的罪行,永远不会被遗忘。

苏联对日本战俘的处置虽然残酷,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缘由,战争的残酷,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

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代价,他们需要发泄,需要补偿,而日本,作为侵略者,自然要承担后果。

“西伯利亚挖土豆”这五个字,不仅仅是日本战俘的噩梦,也是战争的残酷写照,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那些冻死在西伯利亚的亡魂,他们或许至死都没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或许还在怀念家乡的樱花,还在期盼着天皇的荣耀,但这一切,都已化为泡影。

(信源:观风闻----上万日本兵在苏联失踪?苏联是怎么对待60万关东军战俘的?)

0 阅读:48

玲珑说历史

简介: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