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全新:重症胰腺炎治疗有两大法宝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宋箐通讯员吴刚)“我们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上,采取了脏器功能支持和恰当引流两大法宝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降低了SAP患者的死亡率。”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ICU主任冯全新教授在“2024第十一届重症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暨江苏省医师协会胰腺病专委会年会”期间接受《医师报》记者专访时介绍,其所在ICU每年接诊约1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多数是病情特别危重患者,这使得科室积累了丰富的SAP救治经验。

冯全新教授

重症胰腺炎治疗的两大关键

在西京医院,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管理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流:轻症患者通常直接由急诊或其他科室处理,而重症患者,特别是那些伴有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的复杂病例,则被迅速转入ICU进行专业治疗。

轻型急性胰腺炎具有自限性,无需特别处理。相比之下,SAP最为凶险,可危及患者生命。SAP治疗分为早期和晚期阶段,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早期治疗主要针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主要包括以液体治疗为基础的循环支持,结合肠内营养和并发的呼吸、肾脏等器官功能支持。

液体治疗是SAP治疗的基石,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液体以维持有效循环和改善微循环,同时避免全身负荷过重。补液“量”的精准把控至关重要,过少可能导致胰腺缺血坏死加重,进一步引起器官功能衰竭;过多则可能加重各器官负担。“至今,我们尚未找到能够准确评估液体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因此液体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各种检查结果仅能作为参考,真正的治疗决策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冯全新说,“找到明确的评估手段,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过好液体治疗这一关,就能阻止很大一部分患者病情持续加重,让后期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晚期治疗的重点是控制感染。研究表明,SAP患者的感染时间越早,其死亡率就相对越高。感染是SAP的主要死亡原因,此时的治疗策略就是引流。需根据感染的性质和坏死物质的范围以及患者状况、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来确定引流方式。“优先考虑微创方式,穿刺引流通常是首选方法,然后采取递进式的策略进行干预,但在预期穿刺效果可能不佳的情况下,可考虑直接手术干预。对于穿刺引流效果不佳的患者,我们团队较多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在穿刺及手术引流时尽量避免‘骚扰’腹膜腔。”冯全新强调,手术能通过腹膜后进入解决,就尽量不进入腹腔,以减少对腹腔的干扰,从而让患者获益更大。

冯全新还指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药物治疗的作用相对有限,一些药物如乌司他丁在早期使用可能有益,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发展阶段进行个体化选择。

向重症胰腺炎诊疗未知进发

早期“控液”、晚期“控感”,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ICU治愈了许多危重SAP患者,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针对SAP独具特色的治疗技术。冯全新介绍,在对胰腺坏死行常规手术治疗后,他们团队会运用臭氧液对其进行冲洗。这能刺激组织快速增生,并显著降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而对于术后合并十二指肠瘘或结肠瘘的患者,这种冲洗使许多患者避免了传统上需要进行两次手术(先造瘘后还纳)的繁琐流程。

冯全新团队也处理过一些疑难少见病例,例如胰管中断综合征。国际上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胃囊肿吻合、空肠囊肿吻合和胰体尾切除等,这些手术难度高、创伤大,术后患者还可能因为胰腺组织的大量切除而面临消化功能障碍、糖尿病等并发症,且病情容易反复。

内镜技术的发展使一部分患者获益,但成功率不够理想。常规经皮穿刺引流极易导致持续的胰外漏,冯全新团队对此进行了探索,采取经皮穿刺引流加臭氧液反复冲洗的方式治疗胰管中断综合征患者,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目前已有十几例患者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完全治愈。

在重症胰腺炎诊疗领域,冯全新及其团队不仅专注于临床救治,还积极投身于相关培训和科研工作。他们的研究涵盖了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恢复的促进作用、早期康复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在晚期感染情况下微创治疗的有效性。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团队的专业能力,也为胰腺炎治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虽然近年来在消化外科、超声科、放射科、输血科等兄弟科室的帮助下,西京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这一领域,我们仍面临众多挑战和未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接下来还要不断创新,为人民的健康谋福祉。”冯全新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