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大会|单霁翔:中轴线在历史文化中,也在人民生活中

澎湃新闻 2024-12-13 14:39:46

历时12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一座城市的文化力受到世界瞩目,这一发生于2024年的事件,正是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主题——“文化即城市”的由来之一。

12月10日,作为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第二次出席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文化讲坛,围绕中轴线,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发表演讲。

单霁翔

五位一体的城市文化风貌

梁思成曾盛赞:“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肇始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发展于近现代。距今已有750余年的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经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天坛、先农坛、南段道路遗存南至永定门,以这15个遗产要素为核心串联起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被称作“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

在单霁翔看来,这条长达7.8公里的空间里,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中轴线城市文化风貌,蕴含着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创造的、动人的文化与历史。

师从梁思成的弟子、两院院士吴良镛,单霁翔在做中轴线规划期间,长期走访,将其按照主题分为五个段落:

从最南端的永定门向北1500米,过去是以祭祀建筑为主的外层空间,因而为城市留下300万平方米高质量的绿化,这一段的主题是生态;

天桥到正阳门1500米,是北京老城的商业中心,古时内城禁止喧嚣,商业体主要集中在正阳门、前门大街两侧,到了现代,来自全国甚至海外的商品贸易也会在这里进行,这一段的主题是经济;

从正阳门往北1500米,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东面的太庙和西面的社稷坛是皇室的政治遗存,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大事件,展示了中国政治史的宏伟历程;

从故宫的五午门到景山后门的1500米,坐落着故宫——中国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景山公园过去是皇家御苑,如今已面向广大公众开放,这一段的主题是文化;

从景山北门到钟鼓楼,被老舍先生评价为“最有人民性的地区”,东侧是元代以来形成的最古老的胡同四合院街区,西侧是北京城里最大的没有围墙、完全开放的公园绿地,体现了中轴线的社会性。

“所以7.8公里的中轴线,每1500米就是一个不同的主题,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是5000年积淀下来的五位一体,这是北京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申遗的过程,也是保护的过程、更新的过程

自1990年代起,单霁翔便参与了中轴线的保护和规划工作,在演讲中,他回溯了中轴线保护、整治、腾退的历程。

1994年,单霁翔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当时,中轴线上的故宫周边,有300多户居民挤在筒子河与城墙之间的狭长地带,排污管与倾倒的垃圾,让筒子河完全没有尊严,后经三年整治,筒子河终于变得碧波荡漾。

2000年,单霁翔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他将当时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的北京比做“大工地”,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大体量建筑和大规模建筑群侵入到中轴线的核心景观。

“北京申奥,政府给规划部门两项政策。第一是把可能产生大体量、大规模建筑群的项目移到四环路,远离中轴线。所以在四环规划了中关村西区一个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的科技项目都集中到了西四环;在北四环规划了四个平方公里的文化体育展览中心,奥运会期间叫奥林匹克公园,像鸟巢、水立方、博物馆群都推到了北四环外;高大建筑都推到了东四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老城的风貌,保护了北京中轴线。第二项政策是中轴线两侧划了大量的建设控制地带,后来扩大到33片保护片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绿色的屏障,所以申报世界遗产成为可能。”

2002年,单霁翔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参与复建中轴线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永定门,并且坚持复建一定要按照“四原”(原位置、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

“没有永定门,中轴线就没有收口。当时的方案为躲避下面的河道和道路,向北推40多米,我们没有同意。最终克服了技术上的难题,在原址按照原位置进行了复建,正因如此,这个复建的建筑如今成为世界遗产。”

通过2005年到2010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单霁翔看到42处古建筑中有38处保留,梁思成笔下高低起伏的天际线还存在,因此在2011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39位以文化界为代表的政协委员联名支持。

“北京市做了非常积极的回复。我们就在这个之后把中轴线列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因为只有列入预备名单才可以走申报的程序,经过12年的努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以申遗为契机,北京市开启了对中轴线为期三年的环境大整治。单霁翔在演讲中举了部分例子,如三级甲等医院天坛医院搬到了丰台区,腾退天坛外坛的简易楼并重新绿化,占据先农坛的育才学校搬离,并于今年挖掘沉睡在地下近百年的正阳桥。

单霁翔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老城保护、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过程。通过申报世界遗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是讲好城市故事,也是讲好中华文化

北京核心区控规中,中轴线被确立为核心区整体秩序的统领,带动老城整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一线连一城,一城聚一线”,通过中轴线申遗,北京城市更新得以有力推进。

作为“文化即城市-2024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重要部分的“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于大会举办当天启幕,并以“当中轴线遇见黄浦江”为空间设计理念,展示了上海与北京城市格局的对话,形成格局背后城市文化的互鉴。展览引入了承担接待世遗专家任务的中轴线光影秀,系统展示中轴线申遗文本精华。

演讲现场,单霁翔集中介绍了中轴线的宣传展示工作,如清华大学吕舟教授团队的申遗文本,进行了公众的展示、宣传,通过故事让北京市民和各界了解中轴线、支持申遗。

欧洲的一些学者、代表认为申遗主体应该是传统中轴线,即元代、明代、清代的建筑群,而当代、近代的建筑群不能进入。单霁翔则表示,中轴线是有生命力的,它有辉煌的过去,也有今天完整的现状和辉煌的未来。

“中轴线是不能停在一个时代的,它是在发展的,每次发展都在尊重中轴线,都在强化中轴线。1958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77年建的毛主席纪念堂,就是准确压在中轴线之上。随着中轴线申遗成功,毛主席纪念堂成为进入世界遗产最年轻的一栋现代建筑。”

从中轴线申遗到特区申遗

“中轴线上发生了很多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事件,比如毛主席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大型的盛典、庆典都在中轴线上展开,每天清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在中轴线上升起的,因此中轴线成为世界遗产,我们应该有面对遗产新的启发、新的思考,我们应该为中国当代的建筑师树碑立传。”

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深圳被称作“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演讲中,单霁翔提出,应该保护深圳的发展历程,并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申报世界遗产。

“比如深圳三天建一层的国贸大厦,当时采取了深圳精神,也采取了科学的态度。这座大厦并没有因为快速建造而影响质量,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深圳有大量的改革开放40多年的足迹,用建筑来进行说明,体现了深圳的速度。”

单霁翔同时以南投古城为例,阐释深圳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的进步性。南投古城保护了生命历程,而不是把新建筑拆掉,再加建一些传统形式的建筑。

“南投古城走进去,这面墙是清代的,下面又可以看到明代的,这段墙是民国时期的,再走着又是改革开放前用当地材料砌筑的,这就是历史的叠加,历史叠加得越丰富,人们就越可以感受到城市生长的年轮。”

单霁翔强调,尊重各个历史时期的创造,叠加各个新的文化,是建筑师、规划师应走之路。最后,他表示对上海在1990年代跨过黄浦江开发浦东的认同。

“一般城市发展都是互相吸引,比如往杭州、苏州方向发展,跨江发展,会增加很多的城市建设成本。但是当时上海非常坚定,能够跨越门槛,今天来看是高瞻远瞩的。正是因为浦东新区的建设,把浦西的历史风貌保护了下来,一个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相映成辉。”

0 阅读:16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