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孔雨童绘画徐进
近期,浙江、北京等省市接连发布了中小学校服相关的文件,都提及了“探索校服循环利用”的新方向。
“校服循环”有着多重现实意义。当下,在部分地区的学校,一个孩子一年四季的校服费用能达到近千元到数千元,对一些家庭而言是不小的开销;另一方面,中小学阶段孩子长得快,校服需要更换的频次不低,如果能循环利用、以小换大,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实现“物尽其用”。
此外,作为离青少年日常生活最近的“必需品”,将校服循环使用,对我国1.6亿中小学生也是一堂生动、持续的环保教育“大课”。此前,原环保部公布的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曾显示,我国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呈现“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态,因而应当在校园阶段,以更多样的形式,将“可持续”“环保”理念根植在更多青少年心中,让节物致用、循环利用等成为生活中的“常事”。
当然,好政策也要好好研究如何“落地”。据报道,类似的倡导此前也曾出现在一些地区的校园中,但出于对卫生等问题的担忧,始终没有推动起来。对此,教育部门还需出台更多细则,建立统一回收、消毒、流转的机制,帮助更多学校探索尝试,也避免让此类有益的“新方向”雷声大、雨点小,“叫好不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