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我是刑警》导演惠楷栋:回归道地的中国刑侦剧,于和伟富大龙没有主角光环

扬眼 2024-12-17 16:15:29

由徐萌编剧,惠楷栋导演执导,于和伟、富大龙、丁勇岱等领衔主演的重案实录刑侦大剧《我是刑警》最近迎来收官,实现热度口碑双丰收。该剧作为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的刑侦大剧,收视更是打破央视八套酷云最高收视纪录,在全平台引起广泛讨论,掀起追剧热潮。

这部剧的拍摄幕后和成功秘诀是什么?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惠楷栋。“能不能放下一切表演痕迹,做到没有技巧的、真实的复原?从演员的表演到镜头运用、光效、场景,就想让观众看到真的东西。”

坚持半纪实风格,

想让观众看到真的东西

《我是刑警》以“真实感+纪实性”为创作手法,故事从1995年震惊全国的“1·28”持枪抢劫大案开始,跟随主角秦川(于和伟饰)的职业生涯展开,聚焦35年来15个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典型案件,刻画了一批一丝不苟啃硬骨头的公安干警形象,也记录了刑侦工作随着科技发展的种种变迁。

在播出过程中,每个案件精彩程度和叙事节奏争论、演员演绎准确程度和剧中细节剖析、剧集创作风格讨论等多种声音遍布各个社交媒体。在观众关于《我是刑警》的海量讨论中,“纪实”是一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相比于当下许多刑侦剧“怎么好看怎么来”的剧情设置,《我是刑警》的质感可谓粗粝。

《我是刑警》采用半纪实的风格和叙事方式,将几个案件串联,以时间为轴展现刑警的传承。剧中演员几乎都是素颜出镜,在表演风格上“去表演化”,更侧重于呈现生活质感与年代印记。惠楷栋透露,拿到这个故事,就想用一种特别朴实的风格来创作,“从演员的表演到镜头运用、光效、场景,想让观众看到真的东西。这个想法产生以后,我就跟创作团队聊、跟演员聊,能不能放下一切表演痕迹,做到没有技巧的、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复原?”

《我是刑警》涉及的取景地非常多,有西山矿大案的东北工业城市,有张克寒案的西南山城,还有清江爆炸案的西南村镇,以及东林案、良城系列案里的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开篇第一案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开场镜头就是东北过年前的大集,热烈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惠楷栋告诉记者,美术团队搭建了一条街,复原东北人年前赶集的场景,营造出富有年代感、生活感的氛围。但是,东北拍摄的困难也是超乎想象的。“东北冰天雪地,我们提前做了预判,肯定会很冷,但拍摄期还是遇到很多阻碍:比如镜头经常就死机了、被冻住了;又如,当地在冬天的时候,下午4时天就已经黑了,温度降得很快,直接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所以我们早上基本很早就开始工作,下午4时就开始拍夜戏。”

追求真实的创作精神也贯穿采风和采访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前期作了很详细的调查。”惠楷栋表示,在《我是刑警》里,观众不难发现,大量破案过程是特别艰难的。剧中有不少会议镜头,这都是来源于生活,“白天摸排、晚上开会汇报整理案情是中国刑侦的特点,大案侦破的艰难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通过这样的呈现,我们希望让观众知道,想要破案有多么难。”

剧情没有回避破案过程中曲折,于和伟饰演的主角秦川,从一个愣头青成长为警队核心,也有着完整的成长线。“我们用了38集这样的体量,不可能规避掉发展当中遇到的一些阻碍,以及人在观念上、思想上的碰撞。而且我觉得无论如何发展,我们的办案理念,都是奔着好的方向走的。”

演员不像演的?

去表演化,主角没有光环

在表演上,导演也跟演员们沟通,希望大家“去技巧”,呈现“去表演化”状态。由此,大家熟悉的演员也剧中呈现出不一样的表演质感。马苏在剧中完全放下了偶像包袱,穿上朴素的棉袄,双手沾满了卖白条鸡留下的油污,将一个朴实无华的商贩大姐刻画得恰到好处。在得知“1·28案”与自己的丈夫宋小军有关后,一段长达几分钟的独白打动人心,白玲流着泪诉说着原本平凡的生活,还憧憬着以后开饭店的美好日子。导演透露,当时马苏这条给她一个多小时时间准备,结果是一气呵成。演员们通过几天时间去寻找这种感觉,“但经过几天的磨合以后,大家说太爽了,这才叫演戏,这才叫表演,因为一切真实落地了。”

连续走访两天没怎么合眼的刑警,就是胡子拉碴、头发凌乱的样子;天天下到农村摸排的刑警,就是皮肤粗糙、风尘仆仆的形象……除了扣人心弦的侦破戏份,《我是刑警》中大量精彩的表演同样引发热议:于和伟、富大龙、丁勇岱、赵阳、李泓良等等各有各的出彩,许多案件中的“嫌疑人”都被网友调侃“不像演的”。“我们拍的不是一个爽剧,不是说男主角一出场就光芒四射的那种。”惠楷栋透露,跟主演于和伟沟通后,大家很快达成一致,“和伟老师也说,‘我年轻时候的戏,你不要把我当一个主角来拍。尤其是在东北的戏,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刑警,就把我放在人群当中。’他说完这句话,我的感触特别深——和伟老师对这部戏的理解可能更深。确实,这部戏整体是靠一个一个故事推进,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角光环。所以大家看到于和伟老师出场,会不自觉地去看他。但很快观众会发现,原来这个案件是那么多其他人一起完成的,并不是说功劳都在主角身上。”

惠楷栋透露,全剧有名有姓的角色有460多个,主要角色超过90个。“他们中有很多是我熟悉的、合作过的,但他们并不是天天在电视上,所以观众是有点距离甚至是有点陌生感的。”导演表示,《我是刑警》大量启用了中戏、北电毕业的东北籍演员,就是为了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里有最自然的表现。在鹤岗拍摄期间,剧组还请到了很多矿上的干部和工人,很多退休群众也自发加入了拍摄。

回归传统方式,

演绎中国刑侦故事

虽然不少观众对惠楷栋的认知,来自《延禧攻略》和《鬓边不是海棠红》这两部“造型美学”向的剧集,但实际上他的导演生涯是以拍缉毒剧为起点的。2009年的《缉毒先锋》、2013年的《缉毒精英》、2016年的《卧虎》……从1999年为纪实电视剧《12.1枪杀大案》担任摄影,到如今执导《我是刑警》,导演惠楷栋,将其视为一种传统的回归。电视剧《12.1枪杀大案》是一部大量启用真实干警出演的刑侦作品,被誉为中国公安题材纪实电视剧的鼻祖,在当时创下惊人的口碑和收视率。

而时隔多年拿到《我是刑警》的剧本,点燃了导演埋藏心中对于刑侦题材的热情:“把三十多年的刑侦发展史放到一部剧中。用一个个案件来推演中国刑侦技术、制度、理念的综合发展。我太喜欢了。”观众是不是已经忘记了真正的刑侦剧的味道?“我确实是有野心,想复原一下当年拍摄的手段,用一种带着粗颗粒质感的状态去拍,不让任何美的、光鲜的画面抢夺观众的视线,而是把演员放在第一位,让观众看到这么一群人。”

学习欧美日韩剧集的类型手法,一度成为涉案网剧的主流创作风向。尽管剧集很好看,但在惠楷栋看来,纪实是中国公安剧尤其是刑侦剧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创作风格中的缺席令人遗憾。带着这一情结,在《我是刑警》的创作中,他放弃了“炫技”,回归传统。

为还原硬核刑侦剧,惠楷栋说,“整个团队对刑警的工作状态都要熟悉起来。他们怎么拿枪,如何摸排,曾经的警服是什么制式,工作环境是怎样的,都得了解。”比如现在很多刑侦题材作品中,公安干警都是双手持枪,但这实际上是美剧、韩剧中的传统。“我们走访了很多老刑警,他们讲,过去大家没有双手持枪,那是老外的举枪方式。所以我们第一集上来,所有的公安干警都是单手拿枪。”

《我是刑警》剧集粗颗粒度的影像,回归了《便衣警察》《重案六组》《征服》等老牌刑侦剧的经典风格。对传统的致敬不仅是拍摄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像剧中的片尾曲也是《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经典老歌在剧中一次次唱响,也把观众带回熟悉的老牌刑侦剧的经典味道中。惠楷栋说,“当年有很多这样写警察的戏,我亲身经历过。我们也看过像《重案六组》这样的戏。我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我们是在用传统的方式,演绎我们国家的刑侦办案手段和故事。”

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给《我是刑警》很高的评价,让导演感到很欣慰。“所有的艺术表达,只要你是真的、足够真,观众一定会有所感动。如今观众的认可,让我觉得自己这条路走对了。如果我把这部戏换成唯美的镜头、帅气的动作,可能就错失了一次非常好的创作机会。当然回过头看,我觉得每部戏都会有遗憾、都还有上升空间,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我现在每天会看看弹幕,看看大家对这个戏的评价。有一些网友自发的表达,是真的感动了我,让我觉得这个方式、这个表达是对的。”他也希望通过《我是刑警》,能够让更多的普通百姓知道,在和平时期,身边还有这样一支独特的队伍在保护、守护着我们。他们这种职业是需要更多人去了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陶善工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