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在巴黎吉美博物馆举办以“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新征程”为主题的第三届巴黎中法论坛。法国政商学各界友人以及部分中资企业、华侨华人代表等约200人出席。
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表示中法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法关系的发展证明合作才是解决世界挑战的钥匙。
卢沙野大使在主旨讲话中回顾了今年中法关系的重大事件,强调当前中法关系走到承前启后的关键路口,两国虽然历史文化和国情迥异,但双方的共同利益始终远大于分歧。中法之间多一些对话、少一些猜疑,世界就能多一些稳定、少一些动荡。中法都是有智慧的大国,下一个60年里两国必将以更加开阔、包容、客观的心态看待彼此,必将通过坦诚、建设性的对话塑造更加成熟而富有韧性的双边关系。卢大使最后表示,我即将结束驻法大使任期,但无论身在何处,都会一直关注中法关系发展。
12月17日,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第三届巴黎中法论坛上发表主旨讲话,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关系走到承前启后的关键路口,又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国正经历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探寻新的相处之道。要规划好两国关系的未来,首先要解决认知这个管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以“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新征程”为主题举办第三届巴黎中法论坛。感谢各位应邀出席。
围绕中法关系这一主题,去年论坛时,我从习近平主席总结的“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建交精神出发,从历史经验角度谈了一些看法。今年,我想结合时事分享一些思考。
今年中法关系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习近平主席5月访问法国。此访的巨大成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水平的元首战略沟通。两国元首共同出席盛大国事活动,长时间深入交流,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二是高水平的访问成果。双方发表关于中东局势、人工智能、生物多样性、农业合作的4份联合声明,签署近20项合作协议。访问延续了两国关系独立自主的历史逻辑,打造了中法关系的“新高光时刻”,凸显了稳定的中法关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第二件大事是庆祝建交60周年和文旅年。在“双年”框架下,我们举办了贯穿全年的庆祝活动。从北京、巴黎到地方省市,从文化、旅游到教育、科技,数百场演出、展览、讲座、论坛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成为中法文明相互吸引、双向奔赴的最新注脚,展现了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的勃勃生机,也承载了两国民间赓续友谊、深化了解的殷殷期许。
第三件大事是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争端。这实际上是中欧之间的问题,但对中法关系也有不小的影响。中欧、中法经济本质上高度互补,但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外部干扰、各自发展阶段变化等影响,包括法国在内的部分欧洲国家对华经贸政策政治化倾向明显,导致双方摩擦增多。尽管如此,我们始终认为双方合作存量巨大、前景广阔的基本面没有变,始终对欧敞开对话与合作的大门。在电动车问题上,中方在谈判中展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和灵活,这既是为中国企业谋求利益,也是出于对中法、中欧关系负责的考量,希望法方能同我们相向而行。
过去一年,相较于总体稳定的中法关系,国际形势中变化动荡的一面更加突出,再次印证了百年变局和时代转折的复杂演变。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法国史学大师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将历史划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我们不妨以他的“三分法”来观察:
从短时段的“事件”看,“黑天鹅”“灰犀牛”成为常态。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区域冲突延宕不绝,外溢至叙利亚并导致叙局势突变,令人忧心爆发更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新政府的政策选择将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
从中时段的“局势”看,冷战后数十年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遭到冲击,现有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困境加剧,曾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的经济逻辑退居其次,权力逻辑逐渐占据上风。
从长时段的“结构”看,在科技、政治、经济等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生重大变化并共同作用下,许多曾长期稳定的结构加速发生变化,有些甚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气候环境破坏、生育率下降、种族宗教对立加剧、传统价值观遭遇挑战......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挑战从未像今天这样频繁而莫测。
布罗代尔的理论为我们观察百年变局提供了一种路径。他提倡以长历史视角思考现实问题,以超越政治活动的短视性。这一方法论得到各界广泛认同,也与中国所坚持的“大历史观”相通。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法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历史性影响。思考新时代的中法关系,应基于长历史和全球视角,以结果导向倒推决策。中国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于中法关系而言,我们也可以自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期望一个怎样的共同未来?
人类社会走到关键十字路口。是梦游般滑向战争和衰退,还是努力争取和平与发展?答案不言自明。然而从恶如崩,从善如登,要超越地缘政治博弈和逆全球化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法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中法作为大国必须有所担当。中法间多一些对话、少一些猜疑,中欧关系就能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对抗,世界就能多一些稳定、少一些动荡。但愿数十年后我们的下一代回首今日,会庆幸中法再次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第二个问题,我们期望中法关系为两国带来什么?
中法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今天,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中国是法国在亚洲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从具有战略意义的核能、航空航天,到直接关系民生的农食、高端消费品、旅游,再到绿色增长、数字科技等“未来经济”,中法从彼此合作中得到了巨大收益,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但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国在对华合作中吃了亏。真的如此吗?中法经贸合作遵从市场原则,如果不是互利共赢,何以在60年间增长800倍?近期德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中欧“脱钩”将导致欧洲GDP减少0.81%,而英国“脱欧”造成的德国经济损失仅为0.14%。这一组数据反向证明了双方关系的互利共赢。作为历史文化和国情迥异的两个国家,中法间的差异、竞争、矛盾从来有之,但共同利益始终远大于分歧。当前国际上乱云飞渡,中法应保持定力,不被一时一事和外部影响所扰,继续坚持从本国根本利益出发,求同存异,管控分歧,为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创造可能。
第三个问题,我们期望中法之间的竞争达到什么效果?
今年夏天的巴黎奥运会为世界献上了一场体育盛宴。运动员之间激烈竞争的目标是为超越自我。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各国在你追我赶中相互激励,才能勇攀各自发展的高峰。过去中国核能技术很落后,后来是在同法国等国家的合作中不断学习成长,才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今天中国在5G、电动车、新能源等许多领域拥有前沿技术,同中国合作将帮助欧洲在这些领域进入快车道。然而近年来,欧洲在电动车等领域采取了许多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坦率讲,欧洲的竞争对手不止中国,中国的合作伙伴也不止欧洲,中国的成功不意味欧洲的失败,反之亦然。经济问题应用经济逻辑解决,掺杂过多政治因素恐怕适得其反。提高欧洲竞争力要靠科技创新和充分竞争,诉诸保护主义并非理智之举。从长历史的视角看,为了眼前利益甚至为遏制中国而拖慢自己发展的脚步是否值得?中法都是有智慧的大国,相信能在电动车等一系列问题上找到有效管控分歧和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擘画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蓝图,释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这是中国基于大历史观,在洞察百年变局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会议提出了300多项改革开放举措,这里面包括法国朋友关心的有序扩大中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也包括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当然还包括保障外资企业一些国民待遇、完善外国人生活便利制度等更接地气的措施。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更好地促进同外部世界的交融,为变化中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新动能,也为中欧、中法关系带来新的机遇。
这是我的几点思考,算是为本届论坛的讨论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研讨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下一个60年中法关系的健康发展贡献真知灼见。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