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5年新高考

王土吉 2025-03-14 09:34:11

刚刚看到朋友圈,又有人在渲染焦虑了。

如图所示,标题是《河南八省联考成绩已公布》,接着第一句话就说参加人数有136万。

看到这句话,我感觉就不用再看了,一眼假的数据嘛。

我再澄清一次,河南高考人数从来没有超过100万。

比如2021年,河南高考人数网上流传的数据是125万人,其实当年参加普通高考,也就是统招考试的人数只有79万人。

对口招生、专升本和高职单招这类的报名人数有46万人,占到统计总数字的将近40%。

在这46万人中,仅专升本的人数就有19万人。

也就是说2021年,河南省125万的高考人数中,有19万人当时已经是大学生了。

说到这儿有人会问了,你为啥拿2021年的数据,最近这两年的呢?

因为只有2021年,河南教育部门才对高考考生人数做了具体统计,并公开披露了。

其他年份的数据教育部门没有公开发布。

网上流传的数字,都是那些升学的、复读培训的、外地转学的这些机构,自行编撰的数据。

因为高考数据的不透明,再加上培训机构的煽风点火,常年的加剧了河南考生和家长们的焦虑。

也给了网友们一种河南考生喜欢在网上卖惨的错觉。

在此我呼吁,教育部门把每年的中考和高考数据,这个数据分类越细越好啊,及时、准确的向全社会公开公布。

方便考生和家长们查询。

据分析,2023年和2024年河南高考统招考试的人数,大概在85万到90万之间。

2025年的高考人数应该会再创新高,2025年也是河南新高考的第一年。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等八个省在2025年高考中,将不再区分文理科,正式实施“3+1+2”模式。

至此,全国除特别行政区外,已经有29个省实施新高考模式,仅余新疆、西藏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尚未覆盖。

也意味着这场启动了近十年的中国“新高考”改革临近收尾。

说是新高考,其实各省的实施方案是不同的。

最早两批试点省份,考试科目采用“3+3”模式,也就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再加上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六科中,考生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

其中浙江省的选考科目中还包括“技术”,为七选三。

在2017年、18年的时候,浙江的“3+3”模式出现了BUG,大量考生弃考物理和化学,造成那一年有些考生捡了大便宜。

然后高考模式就出了补丁。

自第三批至今的试点省份,采取的是“3+1+2”模式。

其中“3”,仍为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和历史这两科中选择1科;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这四科中再选择2科。

除了选考科目不同,这两种模式在赋分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3+3”模式中,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计入原始成绩,三门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在“3+1+2”模式中,统考科目和1门首选科目均计入原始成绩,剩余2门选考科目,再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随着改革推进,高考的考试时间也有变动。

目前,上海的选考科目考试在5月份进行;

浙江省的选考科目可以在1月、6月考两次,两次成绩中取较高分计入高考总分。

第二批试点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均将选考科目安排在6月。语数外统考结束后的两天,也就是在6月7日到10日,这四天内考完全部科目。

此后试点的省份,选择的高考日期则固定为6月7,8,9这三天。

在不同地区的不同高考模式下,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都在博弈。

比如深圳,某重点高中现共有五个班型,分别为物化地、物化生、物化政、史政地、史政生。

每个班型按照师资和学生成绩,由高到低分为第一到第五。

其中物化生班级最多、物化政班级最少。

有一位女同学,原本选的是物化地,因为他觉得理科就业选择多。

网上有个观点说‘文一本’不如‘理二本’嘛。

但学校劝她转为纯文。

因为学校觉得文科赛道竞争力较小,文科更能冲清北。

0 阅读:26
王土吉

王土吉

不是老中医,喜欢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