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俄乌前线的消息,让我有点坐不住了,忍不住要说道说道。
硝烟弥漫的圣诞节,注定成为这场冲突的关键节点。
12月25日,当西方世界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中时,俄军却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70多枚弹道导弹加上100多架无人机,直接让乌克兰陷入了一片黑暗。
泽连斯基气得跳脚也没用。看看拉夫罗夫的表态就知道,俄军这是有备而来。什么叫"保持战斗情绪"?说白了就是不给你喘息的机会,趁你松懈的时候给你来个措手不及。
但战场形势大好,却掩盖不了国内的经济阴云。
塔斯社最近爆出的一组民调数据,让人不得不深思。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对今年"不满意",这可不是西方媒体的"抹黑",而是俄罗斯自己的声音。
物价飞涨,卢布暴跌,1美元兑换110卢布的汇率,直接击穿了老百姓的心理防线。这哪是什么"技术性波动",分明是美西方制裁的刀子已经捅到了肉里。
都说打仗要看三分战场,七分后勤。前线再怎么顺风顺水,经济基本盘要是出了问题,那就是在危崖边跳舞。
有人说,不是还有中国在后面撑腰吗?
我觉得这话说得太简单了。国际政治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即便是最铁的哥们,也得讲究个利益均衡。中国确实在能源、贸易等方面给了俄罗斯不少支持,但指望一个国家完全替代西方市场体系,这未免太理想化了。
特朗普最近叫嚣要"24小时内结束战争",听着像是和平使者,可仔细琢磨就能闻到浓浓的算计味。美国佬什么时候这么好心了?
2024年的乌克兰,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更大的战略棋局。北约在东欧的军事存在不断加强,美国的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欧洲却在能源危机中苦苦挣扎。
普京现在面临的是一道世界级的难题:如何在保持军事优势的同时,不让经济这根弦绷断。
看看历史就知道,经济战往往比子弹更致命。苏联当年在阿富汗战场上可没吃亏,但最后不还是被经济问题拖垮了?
现在的俄罗斯虽然启动了战时经济机制,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但单靠军工产业是撑不起一个大国的经济框架的。
民生经济这块如果处理不好,再硬的拳头也得打出棉花的效果。
问题是,普京真的能在这场经济阻击战中找到破局之道吗?
光靠能源出口显然不够,传统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又被制裁得七七八八。就算中国企业能填补一些空缺,但替代进程需要时间,而时间恰恰是现在最奢侈的东西。
这场仗,说到底是比谁能熬得住。普京或许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最近频频强调要加强经济自主性,推动产业升级。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几十年的经济积弊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这个寒冬,注定不会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