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加强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终结结核病流行

呼吸科空间说 2024-09-07 17:33:06

2024年8月25日,“加强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终结结核病流行”——中华结核病专科能力提升项目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主办,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雁林研究员做大会致辞。《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部吕小东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崔晓敬副主任医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彩红研究员主持会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刘宇红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鲁炳怀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晓慧副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冬青主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轩伟霞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高磊研究员、中日友好医院郭丽娟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吴婵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迟洪滨教授做大会报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述良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玉苹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齐咏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初乃惠教授、北京医院居阳主任医师、丹纳赫集团汤一苇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陈文慧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默教授参与圆桌讨论。

曹彬教授

曹彬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结核病患者到综合医院首诊过程中如何尽早地诊断和干预是减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病人造成不可逆损伤的关键环节,《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早期发现临床实践指南》《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共识》和《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发病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一系列专家共识和指南为提升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赵雁林研究员

赵雁林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90%以上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首诊机构是综合医疗机构,估算显示我国每年有新发的结核病患者将近75万,但系统登记管理不足60万,50%~70%的结核病传播发生在诊断之前,因此如何在综合医疗机构实现早期诊断结核病尤为关键。另外,对新近感染者开展预防性干预可减少60%~90%的发病。这些数据和发现也是全球结核病从预防、临床诊治到治疗管理升级行动的核心内容。

一、加强综合医疗机构的结核病主动发现工作

本环节由崔晓敬副主任医师主持。

崔晓敬副主任医师

首先,刘宇红教授详尽解读了《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早期发现临床实践指南》,她从指南发起的背景谈起,进而解读了指南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刘宇红教授逐类介绍了肺结核早期发现目标人群中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胸部影像学提示疑似肺结核患者、免疫学检测提示结核分枝感觉感染者、不明原因发热者、病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其他肺结核重点人群的筛查方式。

刘宇红教授

鲁炳怀教授详细解读了《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共识》,他以综合医疗机构对结核病诊断能力为切入点,指出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其报告内容广泛覆盖了国内外结核病和结核感染诊断发展及趋势、涂片、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结核抗体检测、MTB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共识。

鲁炳怀教授

接着,3位临床专家做了病例分享。王晓慧副主任医师案例分享的题目是“道阻且长,驰而不息——是结核?非结核?”。这是一名17岁学生患者,该患者反复干咳18个月,痰中带血10个月,左侧胸痛1个月入院,其父亲20年前诊断为肺结核,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余后遵医嘱停药。她总结道,应重视结核病病原学和病理学证据,谨慎经验性抗结核治疗,要善于运用当前的有效检查手段进行充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王晓慧副主任医师

张冬青主治医师案例分享的题目是“ADA增高胸腔积液两例”。她分享了两例ADA增高的胸腔积液患者并总结到,在胸腔积液或胸膜活检组织标本中通过显微镜和(或)培养发现MTB是结核性胸膜炎的确诊依据。结节病引起胸腔积液少见,发生率约1%,其与结核性胸腔积液在胸腔积液的常规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方面较难鉴别,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尽可能多次、多标本、多种病原检测方法来排除MTB感染。

张冬青主治医师

轩伟霞副主任医师案例分享的题目是“拨开迷雾,终见真相”。这是一例“发热待查”的73岁老年病例,轩伟霞副主任医师强调,发热待查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结核病占比最高,对于发热待查患者,既往比较注重排查肺结核,同时,肺外结核(淋巴结、骨、关节、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不容忽视;结核病诊断目前手段有限,有些影像学不典型,误诊和漏诊并不少见。

轩伟霞副主任医师

二、加强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工作本环节由徐彩红研究员主持。

徐彩红研究员

首先,高磊研究员详尽解读了《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发病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他先从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策略的进展谈起,进而引出综合医疗机构实施状况及挑战。随后,高磊研究员详细解读了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发病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包括综合医疗机构预防性治疗目标人群界定、预防性治疗时机和方案的选择。高磊研究员总结道,综合医疗机构的结核病发病高危人群应优先接受预防性治疗,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及其对原发健康问题的影响;在综合医疗机构推广预防性治疗是提升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能力的重要契机。

高磊研究员

随后,3位临床专家做了病例分享。郭丽娟主治医师案例分享的题目是“肺移植相关肺结核感染”,她分享了3例肺移植患者的肺结核感染,并强调我国结核感染是肺移植患者的常见问题。郭丽娟主治医师介绍了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近5年424例肺移植受者的肺结核发病率(4%)和受者病死率(29.4%),并总结了肺移植受试者的结核潜伏感染诊断及预防性治疗策略,考虑肺移植受者综合药物相互作用及排异强度风险,围手术期常采用异烟肼单药9~12个月方案进行预防。

郭丽娟主治医师

吴婵媛副主任医师案例分享的题目是“炎性肌病合并肺结核”。这是一例炎性肌病合并肺结核病例,该患者肌痛、多关节肿痛1年,间断发热半年。特发性炎性肌病是一组多系统受累的异质性疾病。吴婵媛副主任医师总结道,结核是风湿免疫病的重要感染合并症,其与RMD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联;对于疾病的不同寻常之处,应努力寻找蛛丝马迹,抽丝剥茧鉴别诊断;RMD患者合并结核等感染已成为重大临床及公共卫生问题;中国RMD合并结核的相关研究仍匮乏,需更多关注。

吴婵媛副主任医师

迟洪滨教授案例分享的题目是“不孕症患者辅助助孕中的结核问题”。迟洪滨教授通过分享一例不孕症患者辅助助孕中的结核问题来总结结核病对不孕症女性妊娠结局的危害。她指出,女性生殖系统结核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约为3%~16%,其中80%~90%发生在20~40岁育龄期妇女。迟洪滨教授总结道,对不孕症患者,尤其反复着床失败的IVF-ET助孕患者,需重点排查结核病,对于活动性结核,特别是妊娠期结核,应尽快诊断并积极抗结核治疗;对于不孕症患者的结核潜伏感染是否需要抗结核治疗值得关注,未来应开展预防性治疗的RCT研究以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迟洪滨教授

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曹彬教授、赵雁林研究员

圆桌讨论

郭述良教授

汤一苇教授

初乃惠教授

李玉苹教授

齐咏主任医师

陈文慧主任医师

居阳主任医师

李默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最后,曹彬教授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了回顾并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过程中多学科的交流与碰撞。赵雁林主任感谢主办方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本次会议,会议过程中专家们表现出的高超的专业水平和谦逊的学术风格令人难忘,期盼后续各位专家继续从不同层面为我国结核病防控作出贡献。

撰稿:杜莹讲师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审核:高磊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吕小东主任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部
0 阅读:2

呼吸科空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