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的脸色说变就变,特朗普再后退一步!
14日再传“变卦”,事涉汽车关税,正在考虑“某种关税豁免”。
自诩自己是个“灵活”的政策制定者,特兰普的再度变脸,难道中方的“反制动作”,特朗普要服软了?
关税政策一变再变,考虑到特朗普的疯狂,如今终是并非奇怪,只是这变脸的速度如此紧密,却还是找到些端倪。
特朗普难撑住了。
特朗普从开启对等关税政策开始,以及反复变脸操作来说,他便一直反复强调一点:中国会给他打电话。
一来是恐吓到世界各国,以威逼屈服于美国,二来是点醒到中国记得向美国服软。
然很显然,从中方对美加征关税力度从34%到84%,再到如今125%,中方的步步紧逼,奉陪到底,还是令特朗普的威胁成了“哑炮”。
中方的不搭理,令特朗普吃了闭门羹,新关税政策一步步反噬美国本土。
12颗鸡蛋83元,通信成本从4美元涨到14美元,连续4个月下降的消费者指数,单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消费者预期指数下降到65.2,已经达到12年来最低。
美股的暴跌,连带着美债高抛售潮,10年期的美债收益率已经达到今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美元霸权地位的岌岌可危,连带效应下,已经触及到半年以来最低水平。
50州民众的抗议,平均到每个家庭承担的税负将增加大约2100美元,未来十年将承受高达3.1亿美元损失。
一个“难”字却是贯穿如今整个美国。
然这境内动荡之外,美国企业最是悲惨,尤其这车企,“扎堆的断供”,美国快没车可卖了!
自然,这特朗普开始“后退了”,这接二连三出牌的“豁免”,终究是美国本土撑不住了。
除去此前特朗普高呼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还有5月3日即将生效的汽车零部件25%关税也将生效。
美国汽车商的焦灼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推高美国汽车价格。
预估美国国产汽车价格涨幅将达到大约3000美元,进口车型将远超10000美元。
除去提高车企本身的成本压力之外,也将使得消费者不愿为涨价的汽车买单,最关键的是这美国车企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以特斯拉来说,其最大的工厂在上海,如今关税波及,中国工厂零件占据其成本30%-50%的占比,或令特斯拉汽车出现“断供”。
即使是转移到如墨西哥、加拿大这些美国汽车零件的来源地,在新关税政策后,加拿大或墨西哥的汽车成本将增加6000美元。
更不必说,当下受到波及的美国车企开始有了“断供”倾向。
奥迪已经于4月7日开始停止对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高昂的成本,车企选择放弃美国市场,而作为美国车辆消费市场的主要品牌之一,最多也仅仅只能维持2个月市场需求。
如若特朗普关税政策无法停手,将意味着,美国的经销商将“无车可卖”,再想开奥迪车,也只剩二手。
而仅仅一周时间,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订单量也已经从51。6万TEU下降到16.9万个TEU,一周便下降67%的速度,加上高成本倒逼下,以对美国本土企业工厂员工的裁员。
可以说,除去波及美国汽车市场之外,已经影响到美国本土消费者和工人的就业。
不过为何说,如今特朗普有意对涉及汽车关税豁免,要感谢中国?
欧洲素来是美国施展霸权的领地,就连对中方汽车加征关税也不例外,美国向东,欧盟绝不向西。
即使欧盟尤其清楚,中国动力电池占据欧洲市场58%的份额。
然如今特朗普对欧盟汽车加征关税,对欧盟可谓重创,以领头羊德国的车企来说,宝马、奔驰等品牌73%的品牌利润都来自北美市场。
特朗普如此操作,可谓是断了欧盟的经济来源之一,自然这选择“向东看”也成为欧盟的选择,不仅取消此前粗暴的惩罚性关税,同时将为中国电动汽车设定3.5万-4万欧元的价格门槛。
风口突转的欧盟,冯德莱恩却是发话欧盟有责任同中国在公平竞争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改革贸易体系。
且该年第一季度中欧合作数据来看,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的贸易往来数据,如今新关税政策波及全球市场之下,中欧合作,不赔本的买卖,终是诱人。
14日便传出消息,欧盟领导人倾向于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而非特朗普。
而如若中欧合作,这其中单是从汽车零件到电动车进口,这美国本土制造汽车企业自然是处于“被边缘化”。
且若真的继续对华敲竹杠,中方继续反制,对美企来说,打击更大,摆脱不了中国企业供应链,又将中国推向欧洲一边,如今美国又要面对美国古时、债市和通胀的压力。
高举到145%的关税都没能唬住中国,继续动作,终是小丑把戏。
更不必说美国本土车企高度依赖国外进口零件,不划算的买卖,如今却是重创美国本土车企之外,为中欧关系的亲近做了嫁衣。
自然,这特朗普如今再度“变卦”,“正在考虑某种关税豁免”也便不足为奇。
而中方接连的反制可谓是“一方强硬,八方受益”,国际市场均是押宝中国持续向美国反制,如何不说,如今倒逼特朗普再提“豁免”不应感谢中国?
只是这特朗普依旧嘴硬,自诩这是为让更多汽车公司有更多时间在美国建厂,所以需要一点时间的“好心”。
到底是真好心,还是知道撑不住,这其中终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