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3404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精准心理学:揭示精神心理的“第一性原理”
02、精准心理学和精准精神心理学有什么不同?
03、精准心理学背后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01、精准心理学:揭示精神心理的“第一性原理”
有些网友吐槽我们,说一开始看到我们总说精准心理学、精准精神心理学,还以为是科学界的新发现;
结果上网一搜,发现全网独此一家,只有我们在说。
有的人可能会搜到“精准精神医学”,但点进去一看,原来是给患者测基因、用来提高用药效率的,跟我们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
有些网友不服气了:
“何医生,你们说得那么高大上,原来都是你们自己编的啊!纯属自嗨啊!”
说“编”那就过分了,我们从来都是实事求是。
精准精神心理学、精准心理学,现在确实只有我们在说。虽然我们人数少、声音小,但不代表说话的内容就是不对的。

此图为AI生成
当年爱因斯坦刚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别说普罗大众了,连绝大部分物理学家都一脸懵。那也只有爱因斯坦说这个事啊!
可能有网友又要喷了,“何医生你咋不上天?敢跟爱因斯坦比?”
其实我没这个意思,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我是搞精准心理学的,没法直接相比。
不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太高深了,科学家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验证出来,老百姓看不懂,跟自己的生活也没半毛钱关系。
而精准心理学就接地气很多,它已经在大量的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得到验证。
我们写过很多案例,患者真正康复的亲身经历,就是实证!
所以,网友可以不服我,甚至可以喷我,但不管你们信不信,精准心理学颠覆性地发现了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第一性原理”,这是事实!
理论可以辩,学说可以推翻,但原理是不为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而后天的病理性记忆,就是原理里面的核心内容!
而且,这不是我们编的,也不是我们创造发明的。原理是事物最基础的规律,咋创造发明?
正确来说,精准心理学是我们率先发现的,只是因为我们率先发现了,所以有幸给它起了个名字。
就像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反手就给它起了个名儿,是一个道理。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相信。
国外主流精神医学掌握精神障碍的“话语权”几百年了,除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刚提出的C-PTSD(复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极少数精神障碍找到了确切病因之外,其它的都没找到,到现在还是症状学诊断。
对于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这些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主流精神科大夫都倾向于认为是神经递质浓度异常导致的,跟基因遗传有关。
我们现在完全推翻这种说法,说主要病因其实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内隐记忆层面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确实过于“惊世骇俗”了,绝大多数人因为不相信,所以看不见。
要是放在中世纪,我们这种反对“主流教派”的人士,大概率会跟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一样,是要被抓起来,甚至被处死的。
幸好我们生于更和平、更理性的年代,而且是实现了信息平权的“AI时代”,我们能不断地分享这个领域的“第一性原理”——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
只要它是对的,我们就要勇敢地说出来!
02、精准心理学和精准精神心理学有什么不同?
还有的网友说:
何医生,你们一会儿说精准心理学,一会儿又说精准精神心理学,看得我眼都花了,两者到底有啥区别?
它们相同的地方,是都有“精准”“心理学”这两个词。
精准,是指能够进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地发现某个病理性记忆。
比如我们分享过的案例乐菱,她有个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症状,一到黄昏就感到特别压抑;要是看到夕阳,那更不得了,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
你问她,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还是想起什么伤心事了?
她也答不上来,反正就是很难过。
放在主流精神科里,大夫没辙了,这症状找不到确切原因,最多只能猜测可能跟生物节律、神经递质浓度异常有关,然后开点药,调节下情绪。
放在主流心理学流派里,也没辙,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只能说这跟过去一些事情有关,安慰安慰来访者。可到底是啥事?还是不知道。精神分析流派只会归咎于潜意识。
但精准心理学就能找到确切的原因。
创伤修复师Lucy利用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进入乐菱的内隐记忆层面,发现这源于具体的心理创伤事件:
幼儿园时,她的爸爸妈妈总是把她丢给姥姥、姥爷,老人家经常数落她,她一到黄昏就在房间里孤独地看夕阳,心里很悲伤孤独。
还有高一时,她跟好友分开了,学习压力又很大,本来就很压抑。一到黄昏,校外就传来一些哀伤的音乐,乐菱一听,心里更难受了。
这些具体的病理性记忆被找到、修复之后,乐菱的奇怪症状就消失了。
我们打过一个比方,如果人的精神心理像个电脑,那精准心理学就是个超精准的杀毒软件。
它能精准地定位病毒、逐个修复,相当于给人的精神心理来个“精准微创手术”,让它恢复顺畅。
别看我们说得云淡风轻,这样的事情放在主流精神医学、主流心理学里,简直像天方夜谭!
“学霸”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出的题,“学渣”抄答案都还抄不会。
至于“心理学”,指的是所有的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是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的精神障碍,归根到底都是心理问题。
也就是说,在广义上,其实都是心理学范畴的事情。
而“精准精神心理学”,其实属于精准心理学下面的其中一个方面。
主要是因为结合了“精神医学”,涉及各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所以有“精神”两个字。
去年4月1日,是香港巨星张国荣“哥哥”的去世纪念日,我们查找了很多哥哥罹患抑郁症的资料。
我们居然发现,当时有个报道说,哥哥因为抑郁症自杀去世之后,香港有一个精神科医生写信给张国荣的姐姐。
这个医生在信里写道,抑郁症分为2种,第一种是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了,另一种就是明显是不开心的事导致的,“哥哥的抑郁症百分之百属于第一种”。
这个医生的意思是,哥哥的抑郁症是生理性的!
虽然我对这个医生的观点感到很无语,但我能理解。
因为从表面来看,哥哥是富二代,成长经历没啥大波折,成名后又富有,跟伴侣感情好,性格又豁达,咋就突然抑郁了呢?
主流精神科大夫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完全解释不了,那就只剩下生物学因素了。
其实,如果他们能深入到哥哥的内隐记忆层面,就完全能理解哥哥为什么得抑郁症。
哥哥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
03、精准心理学背后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说的“心理学”,其实也细分为不同方面。
比如病理心理学,主要就是研究“心理异常”的,希望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心理障碍。
还有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健康人群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
还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积极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特别积极、乐观、逆商高?积极心理学负责总结出一些规律,教人们怎么实现积极的心态。

此图为AI生成
不过,病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它们都是从外显记忆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
虽然上面3种心理学能够得出一些规律和理论,但远远不是原理。
而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的精准心理学,不仅包括了这3个领域,还把它们都打通了!

点击可查看大图
还有人说,“精准心理学”到底科不科学?
其实,精准心理学的基础——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这些都是科学心理学中早就有的概念,有些前沿的精神科专家也在用。
比如我国精神医学的“领头羊”陆林院士,他通过实验发现,成瘾疾病的“心瘾”其实是一种病理性记忆,是可以编辑、甚至可以擦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颠覆了很多传统认知。以前,主流精神科大夫认为心瘾是没法消除的,但“记忆再巩固”证实,心瘾是可以被消除的!
精准心理学还发现,其实心瘾的背后也是心理创伤,但是陆林院士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地步。
现在,关于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的研究,很多还停留在动物实验。但我们已经使用在临床实践上,通过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不断验证。
当然,精准心理学现在的知名度确实太低了,而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医疗机构,还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做临床研究,把临床成果转化为科研数据。
但小伙伴们要清醒地知道,循证医学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和佐证,不是金标准。
有循证医学的支撑,不一定就是科学的。杨永信还拿他的“电击酷刑”发表科研论文呢!这科学吗?
反过来,有的临床方法就算没有临床医学的支撑,也不代表是不科学的。
我们也很希望,在将来,我们能把精准心理学的成果做成循证医学证据,在社会上引发“核爆式”的突破,真正攻克精神心理问题、乃至重性精神疾病!
#精准心理学# #精准精神心理学#
ab3721a
天地人都是不均匀变化的电磁场,人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二都相互依存和转换。天、地、物都是如此。 作用(付出、因)与反作用(回报、果),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多善出少入积德。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