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286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学历是“贬值”了,但学历仍然非常重要
02、我国突破产业升级后,优质岗位将越来越多
03、在生存阶段,“孔乙己的长衫”该脱则脱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心理
暑假快过半了,但今年很多应届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有些年轻读者在后台留言,建议我谈谈“孔乙己的长衫”这个网络热词——大学生的“孔乙己长衫”,到底该不该脱下?
很多人都知道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生活在封建制度末期,穷尽半生熟读四书五经,希望走上仕途,可最后连秀才都没考上。他本来可以替人抄书换取报酬,但他自诩“读书人”,瞧不起这种行为。他甚至宁愿当一个偷书贼,也不愿意以劳动糊口,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估计鲁迅先生也没想到,他在20世纪初写下的“孔乙己”,居然跟21世纪初的网友们隔空“联动”了。
“孔乙己的长衫”这个话题来自一名网友的独白和自嘲,他说,“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这句话引来大量网友的点赞和共鸣:

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再加上过去3年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受挫,社会上可提供的岗位大大减少,大学毕业生想找工作就更难了。
可是,很多大学生所说的“难找工作”,并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而是指找不到在他们心目中能匹配其学历的工作。
有一些工作高学历的大学生也可以做,比如收银员、送外卖等劳动性的岗位,但很多大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觉得对不起自己寒窗苦读那么多年的学历。高不成、低不就,这让很多有本科、硕士、甚至是博士学历的年轻人感到处境尴尬。
这就是很多网友所说的“孔乙己的长衫”。
对于这个问题,年轻一代到底该如何理性看待,如何尽早破局,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结合对人的内隐记忆的发现,以及现在已经到来的人工智能(AI)时代,谈谈我们的看法和建议,抛砖引玉。
01、学历是“贬值”了,但学历仍然非常重要
很多人把“孔乙己的长衫”理解为学历,主要是指本科、硕士、甚至是博士的高学历。在现在这个时代,学历到底还有没有用?
在70、80年代,好的学历绝对是很好的敲门砖。只要考上了大学,那就是天之骄子,国家可以分配工作,毕业了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就算到了90年代,只要能考上本科,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难。
可现在,很多毕业生拿着211、985院校的简历,甚至是出过国的海归,也很难找到符合自己期待的工作。高学历的作用不再那么强大了,学历贬值的确是事实。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即使学历有所贬值,但它仍然是重要的敲门砖。在很多行业和企业,虽然高学历应聘者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如果连好的学历都没有,甚至连简历这一关都过不了,人家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
即使学历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佐证。哪怕不是找工作,而是找对象,一个好的学历往往能令人在婚恋择偶中有相对更大的自由度。
而且,从长远来看,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横向对比来看,我国人才的普遍学历提升,其实非常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后续发力。
随着我国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国家从原来的“人口红利”,逐渐显现出更具优势的“人才红利”,比如最近几年尤其明显的“工程师红利”。这方面的突出优势,导致我国比印度等其它发展中国家更有竞争力,在制造业方面甚至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
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发展,最后反哺受益的仍然是国内的民众。
所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和社会,学历仍然非常重要。大众追求高学历仍然是主流,背后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而且,随着国家对职业高中、甚至职业大学的完善,哪怕是过去大众眼里的“劳动工人”“技工”,也会朝着高素质、高学历的方向发展。
02、我国突破产业升级后,优质岗位将越来越多
还有的人看到“孔乙己的长衫”话题背后的社会内卷。大家都卷学历,最后导致高学历泛滥,学历反而贬值了。
其实,当社会上相对优质的就业机会供不应求时,竞争、内卷是必然的。即使在欧洲发达国家,精英阶层的教育和竞争也非常卷,升学和求职的压力也非常大。再加上东亚地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绝大部分人都重视教育,特别容易将“读书”视为“正经出路”,特爱卷学历,韩国的教育内卷就比我国更严重。
那为什么现在国内相对优质的就业机会会供不应求?这其实涉及到国家的产业升级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一直在中低端产业里徘徊,用“8亿件衬衫换来一架波音飞机”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虽然在某个程度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但随着国力增强,这也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国内大众的整体收入水平。
所以我们要突破,要完成向中高端产业的升级,这几年中美之间剑拔弩张的贸易战、芯片战、产业战,其实都涉及到产业升级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处于突破产业升级问题的关键阶段,需要突破很多“卡脖子”的问题。
可当我们最终突破产业升级的时候,社会上将能提供大量相对优质的、高薪水的岗位,并随即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就业难的问题会大大得到缓解。比如我国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就走在了世界前面,整体上,这个行业能提供的薪水比传统行业的更高。
当然,有的人还是忍不住拿国内跟西方发达国家对比,“在国外哪怕是做建筑工人、刷盘子,薪水也很不错,社会福利待遇也好。如果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也能获得舒适的生活,那我还用纠结吗?”
这部分人有可能把西方发达国家普通群众的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但当然,很多欧洲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确实好,假期多、政府补贴多,有的国家的失业救济金甚至比我国的人均工资还高。
如果想“润”出国,又有条件和能力,那当然可以,选择在哪里居住、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个人权利。
但希望大家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经济水平高、社会福利好,除了因为科学技术早发展以外,还跟他们历史上的对外殖民政策有很大关系。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外殖民和掠夺,也实现了现代化,这非常不易,但也自然会遇到更多困难。
虽然我们在这里不评论这些国家过去的发迹历史和所作所为,但希望大众能够看到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真相,不要盲目地崇洋媚外,不要总是埋怨社会,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清楚国内社会的发展前景。
03、在生存阶段,“孔乙己的长衫”该脱则脱
那有了以上的意识后,当下遇到“孔乙己长衫”困境的年轻人到底该怎么做?以下提供几个建议。
第一,人生可以分为生存阶段、生活阶段、生命阶段。如果你仍处于生存阶段的话,那“孔乙己的长衫”一点都不重要,该脱下时就该脱,先踏踏实实解决生存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实质上很可能是个面子问题,是学历虚荣心的问题,“我是个大学生,去当收银员、去送外卖,是不是太丢人了?”
而过于在乎面子的背后,是内心深处的自卑。任正非说:“面子是给狗吃的,没本事的人才处处在乎面子!”
在生存阶段,我们不需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目光,而是先想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先选择一份工作解决生存问题,保证衣食住行。
这份工作不一定会干一辈子,我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结合所学的专业和擅长的领域,留意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在适当时机重新选择赛道,持续努力,力争进入物质需求得到适当满足、可适当享受生活的生活阶段。
如果能抓紧机遇,看清社会发展潮流,我们甚至可能进入人生的生命阶段,追求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找到此生的使命感。
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出生贫寒,为了生存,他毕业后选择了卖猪肉,从市场小贩做起,一步步成立了全国有名的猪肉品牌“壹号土猪”,年销售量破10亿。如果他当初脱不下长衫,就没有现在的成就。
时代在变化,即使我们脱下长衫后,在长时间内仍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需感到羞耻。相反,我们要学会自我肯定,因为我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实现了生存甚至生活的需求,内心要实现真正的强大。
第二,如果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还想进一步获得突破的话,要注意掌握真正高效的知识。
前几年网络上出现一场“知识辩论”。到底是“知识改变命运”对,还是“知识无用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要意识到信息和知识之分。很多人觉得自己学富五车,但其实只是掌握了大量的无用的、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有用的知识。
而知识又有低效和高效之分。很多大学生取得了高学历,觉得自己有知识了,但其实学校里教的大部分是低效的知识,而社会上更需要的是高效的知识。高效的知识或许能改变命运,但低效的知识是不可能了。
所以,大学生能不能在取得学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更高效的知识,这非常重要。这涉及到提高认知层次、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第三,人工智能(AI)时代已来,一个人哪怕有高效的、系统化的知识,放在上个世纪妥妥是一名专家,但放到现在,也很难实现知识垄断了,AI只需短短几秒就能学会一个人一辈子在某些方面难以掌握的知识。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不仅是高效的知识,而是如何运用好高效的知识、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往往不能只靠单个学科的知识,而需要跨学科能力、创造力,如果还是学习低效的知识、简单重复的工作,那内卷会越来越严重,最终甚至被淘汰。
很多人说人工智能(AI)出现了,很多行业都面临巨大威胁,甚至觉得就业没希望了。这种观点未免过于悲观了。这个社会其实仍然存在很多切切实实的需求。
十九大提到,“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很多人都读过这句话,但没有深入理解其含义,甚至可能觉得这种话早就过时了。
但其实,这句话放在当下社会仍然是非常适用的。很多行业看上去好像走到头了,很难创新了,但其实往往是因为还没有看到人们更深层次的痛点和需求。很多行业仍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比如我们所处的精神心理领域,孩子出问题了,父母非常焦虑,万分迫切想赶紧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重新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孩子自己也非常压抑和痛苦。
可是,主流精神医学和主流心理学提供的解决方案仍然是低效的,甚至可能无法解决问题,这远远满足不了患者和家长群体的需求。
同样,在教育行业,看似竞争激烈、行业饱和,但其实很多培训机构只是流程式地灌输知识,或者只是把成绩好的学生教得更好,在帮助后进生培养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学习能力的方面仍然非常低效。
很多父母重视孩子教育,但孩子有学习障碍,怎么学都学不好,这部分家长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如果我们掌握的精准心理学知识和高效心理干预技术有机会拓展到教育行业,会是一片蓝海。
如果具备了真正高效的知识,有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又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点,其实很多行业都能实现巨大突破,甚至是出现颠覆性的“革命”,从而实现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所以,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努力不一定就能有所回报。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对,越努力,反而越南辕北辙,蹉跎岁月。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从更高层面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在正确的方向上付出,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
希望这篇抛砖引玉的文章,能够使年轻一代更理性地更深入地看待“孔乙己的长衫”这个问题。如果能把社会趋势和人生的意义看得更清楚,内心有真正的淡定和自信,孔乙己的长衫也不复存在,自己也不会变成新时代的“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