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要主动对列强宣战?原因:洋人、外交官上街,屠杀中国人

笑蓝阅览过去 2024-11-05 04:10:41

1900年6月,一场震惊中外的外交危机在北京骤然爆发。当时,以英国海军上将西摩为首的八国联军正向北京进发,而京城内的形势却在短短数日间急转直下。德国公使克林德的一次冲动之举,引发了外国使馆人员在北京街头公然猎杀中国平民的惨剧。短短数日内,外交官、记者、商人等纷纷持枪出击,肆意屠杀,致使数百名中国百姓惨遭杀害。面对如此严重的主权侵犯和平民伤亡,加之西摩联军迟迟未到的压力,清廷最终在权衡利弊后做出了对列强宣战的重大决策。这场外交史上罕见的"猎取拳民行动",不仅加剧了清廷与列强的对立,更成为了义和团运动走向全面战争的导火索。

京城风云:八国联军北上之际

清廷与列强的这场较量,要从八国联军的统帅西摩说起。1900年6月10日,这位英国海军上将率领联军从天津出发,准备直捣北京。

这支联军的组建,在和平年代实属罕见。更令人费解的是,当时列强与清廷之间并无任何正当的开战理由。

面对西摩联军的北上,清廷的反应相当克制。除了命令董福祥的部队进行防御外,并未发动全面的军事动员。

这种克制在当时的形势下,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西摩联军在京津线上遭到义和团的阻击,迟迟无法前进,这让义和团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在天津的外国使领馆对西摩远征寄予厚望。他们天真地认为,联军最多用两天时间就能抵达北京。

然而联军的突然"消失",让天津的外国人陷入恐慌。这种恐慌促使他们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军事行动,最终酿成大祸。

当时的北京城内,各国使馆已经部署了护馆卫队。但由于人数不多,外交官们对洋兵的管教还比较严格。

赫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担心续调外国军队进京可能会永久增加我们的麻烦!"这位洞察力敏锐的外国人,似乎预见到了即将发生的悲剧。

直到6月13日为止,拳民对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并未造成太大威胁。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教民,对外国人的生活骚扰也很少。

但就在这个被基督教传统视为不祥的星期五,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这一天,北京城内的外国使馆人员开始了他们疯狂的"猎杀"行动。

战后,人们在翻阅赫德爵士的日记时发现,这位64岁的老人在当时也异常兴奋。他常常在瘦小的身躯上挂着两把巨大的柯特左轮手枪。

伦敦方面对这场远征充满疑虑。英国首相认为,如果与俄军合作,很可能会让俄国占据北京最有利的位置。

这种担忧也影响了联军的指挥官窦纳乐。他最担心的是,如果英俄两军同时进入北京,英方的实力恐怕会不及俄军。

就这样,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外交危机在北京城内迅速酝酿。而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就是德国公使克林德那个命运般的下午。

德使挑衅酿祸端 洋人肆虐街巷间

1900年6月13日的北京城,一切都从德国公使克林德的一次冲动开始。那个中午,三个拳民坐着大车从使馆附近经过,其中一人用鞋底磨着刀。

正在街上散步的克林德看到这一幕,立刻举起文明棍追打这几名拳民。两人逃脱,但一名身穿义和团标志的少年被德国卫兵抓住。

克林德立即下令痛打这名少年。随后他将少年的大刀和衣着送到总理衙门,扬言两小时内要处决这名拳民。

消息传到中国政府,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端郡王载漪的弟弟载澜,以及英年、崇礼三位高官迅速赶到德使馆交涉。

这三位大员指出,这名拳民并未犯法,也未招惹洋人。但克林德执意要给中国政府一个教训,拒绝释放被绑在大树上的少年。

消息很快在北京城传开。到了傍晚,使馆区附近已经聚集了数百民众。当晚,拳民焚烧了哈德门大街的洋教堂,北京的大乱由此拉开序幕。

使馆卫队对聚集的民众采取了极端的镇压手段。意大利使馆士兵用机关枪对民众进行扫射,奥使馆和法使馆的巡逻队见人就开枪。

事态在奥匈帝国使馆卫队的疯狂举动下进一步恶化。他们将马克沁重机枪在街心排开,连射数百发子弹。

德国使馆的挑衅还在继续升级。使馆卫队竟然打算将住在使馆区附近的大学士徐桐劫为人质。徐桐夜里试图逃走,又被克林德下令抓获。

幸好英国公使窦纳乐给克林德写信,劝他"不要给中国人过分的刺激"。徐桐这才得以获释,但这件事在宫中引起极大震动。

外交官们的暴行还延伸到了皇城。6月14日,克林德登上城墙,看到拳民在下面习拳,立即命令卫队开枪,导致20多名拳民当场死亡。

比利时公使姚士登虽然身体孱弱,却也在东单牌楼附近参加剿拳行动,造成数十名拳民死亡。外交官在任何国家首都如此大开杀戒,这在文明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的。

连传教士和商人也加入了这场屠杀。"北京饭店"的瑞士老板沙莫夫妇组织旅店房客冲出皇城,在一次行动中就打死数十名拳民,很多死者都是青少年。

《泰晤士报》记者莫理逊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一次"战果":"我们杀掉或者说宰掉四十五人...我自己至少干掉六个。"

奥使馆卫队的柯拉中尉更是在事后炫耀:"我用左轮枪击毙五人,也没有看到一个能逃脱的'天兵天将'。"这种猖狂的言论,反映了外国人完全无视中国主权的傲慢态度。

然而这些外交官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肆意妄为的同时,清廷正准备在京师地面控制义和团行动。总理衙门大臣袁昶和许景澄已经开始与荣禄商议剿拳策略。

这场由德国公使挑起的冲突,彻底改变了北京的局势走向。民众的愤怒如火山般爆发,到处都是"杀"、"烧"的呼声,整个北京城陷入了一片混乱。

血染京城百姓苦 屠戮无辜罪滔天

这场持续数日的屠杀,给北京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根据美国使臣康格的统计,仅从6月13日晚到15日,光是护馆卫兵就屠杀了近百名中国平民。

康格在给海约翰的报告中写道:"如果我们对卫兵的人数更有信心,恐怕要惩罚的人数会达到数百。"这份报告充分暴露了外国使馆人员残暴的本性。

一场更大规模的屠杀发生在6月16日。当天,二十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十名美军和五名日本兵包围了使馆区东面的一座庙宇。

这些武装人员闯入庙内,面对毫无抵抗的五十多名拳民,竟然全部将其杀害。外国士兵的残暴行径让在场的传教士都感到不寒而栗。

一位外国传教士后来回忆说,外国士兵开枪根本不分青红皂白。他们杀红了眼,甚至连普通的京城居民也未能幸免。

士兵们陷入了疯狂的杀戮快感之中。传教士爱伦在日记中记载,有士兵扬言:"用刺刀杀他们的感觉一定很棒。"

美国使馆卫队长迈耶斯后来还为这些暴行辩解。他宣称这些突击行动非常成功,既救出了大批教民,又给拳匪和抢劫犯以沉重打击。

但事实上,这些无差别的屠杀激起了北京民众的强烈反抗。6月14日,数千愤怒的民众包围了使馆区,这是北京城内第一次自发的围攻使馆事件。

英国公使窦纳乐在报告中写道:"数千暴民在使馆周围整夜呐喊,威胁要杀尽洋鬼子。"但他刻意隐瞒了外国人暴行的真相。

这场大规模围攻使馆的事件,让清廷意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这或许也启发了清廷日后决定由官兵围攻使馆的决策。

更令人愤慨的是,在战争结束后,这些外交官对屠杀的历史避而不谈。窦纳乐等人在向本国政府汇报时,都刻意隐瞒了剿拳行动的血腥细节。

就连一向笔耕不辍的赫德,在日记中也对杀人的过程轻描淡写。一年后他在出版的书中只是简单提到:"六月十三日,哈德门的教堂被焚,这是拳民开始大规模摧毁外国建筑的开端。"

这场屠杀的后果之一,是外国人占用了肃王府。由于大批教民涌入使馆区,原有空间已经不敷使用。莫理逊和柴五郎中校便强行征用了毗邻英使馆的肃王府作为难民营。

这个决定在后来的围攻使馆事件中,为外国人提供了重要的防御阵地。但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羞辱。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外国使馆人员的暴行完全突破了治外法权的范围。在中国的首都肆意杀害中国百姓,成为了他们发泄暴虐的狂欢。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成为了慈禧太后最终决定对列强宣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主权国家,又怎能容忍外国使节在首都如此肆意妄为?

清廷誓雪国耻辱 列强逼迫终开战

1900年6月,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对列强宣战问题。连日来外国使馆的暴行,已经让朝野上下愤怒难平。

会议中,荣禄、刚毅等大臣纷纷表态支持对外宣战。他们认为列强在京城的行径已经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不能再忍让下去。

宣战诏书很快拟就,但慈禧太后并未立即批准。她命令大臣们仔细权衡利弊,同时密切关注西摩联军的动向。

这时候的北京城已经陷入一片混乱。街头巷尾到处是纵火和厮杀的场面,而外国使馆区则成了一座孤岛。

外交官们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派人四处打探西摩联军的消息,但得到的回应令人绝望。

联军在廊坊一带遭遇顽强抵抗,短期内无法抵达北京。这个消息让使馆区的外国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朴南威尔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是十六日的子夜,我们的形势没有任何好转。"两周前护馆卫队到来时的安全感早已荡然无存。

清廷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袁昶、许景澄等大臣原本还在筹划剿拳,但外国使馆的暴行让一切和解的可能都化为泡影。

慈禧太后在权衡再三后,终于做出了对列强宣战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是对外国使馆屠杀百姓的回应,更是中国维护主权尊严的必然选择。

宣战后,清军和义和团立即对使馆区发动猛攻。外国使馆人员这才意识到,他们之前的疯狂行径为自己埋下了多么大的祸根。

战争结束后,列强在谈判桌上咄咄逼人。他们不仅要求清廷赔款,还强迫中国承认在先前的冲突中没有任何过错。

这些外交官对自己的暴行避而不谈。他们在战后的报告中,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义和团和清政府。

但历史不会忘记那段血腥的往事。当年在北京街头肆意屠杀百姓的情景,成为了近代中国外交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这场由外国使馆挑起的冲突,最终酿成了全面战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慈禧太后被迫西逃。

清廷不得不接受《辛丑条约》的屈辱条款。庚子年的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惨痛的教训。

然而,那些在战争中丧生的无辜百姓,却永远被排除在官方的历史记载之外。外国使馆的那场屠杀,成了一段被刻意遗忘的历史。

这场外交危机告诉我们,任何轻视他国主权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代价。外国使馆的狂妄,不仅葬送了和平的机会,也断送了清廷与列强和解的可能。

一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德国使馆早已物是人非。但这段历史永远警示着我们:只有真正尊重他国主权,国际关系才能走向真正的和平。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4-11-14 19:35

    [好生气]洋鬼子该杀!!!

笑蓝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