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在网络中多次被引用,而又清晰完整,但是并没有人破译的甲骨文。

对于这样一片甲骨,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只是认出了其中的几个字,但是就是不清楚殷商人想通过这些甲骨文字,在表述一件什么事情?那么甲骨文字重新破译,又将怎样对这篇甲骨文进行整句整篇破译的呢?
首先,确定已经破解的甲骨文字。中国古文字破译的三块基石,之一就是,中国古文通俗易懂、一脉相承。所以此篇甲骨文中确定的字可以参考:合集37986甲骨文,确定了“天干地支”记日:辛酉。

甲骨文字重新破译的第二块基石:殷商历法,就是这篇合集37986甲骨文的重新破译理解。
有人会说,此篇甲骨文已经破译。但是其没有真正理解此片甲骨文的重要作用,这是一篇“殷商日历”,并不是殷商日常卜辞。
有人会说,这是殷商日历又如何?此篇殷商日历,为60天,两个月,也就是可以证明殷商一年至少已经精确到了360天。
《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的记录相合。殷商通过“至冬”后的“戊日”为“腊日”来校正历法的准确(现在中国某些地方仍然延用冬至后的戌日戊日为“腊日”)。周朝已经开始的历法就已经知道了一年中的十一个月一定是准确的,只是在第十二月的天数多多少天,来校正历法。至《史记历书》:汉武帝太初元年(负104年丁丑),岁名“焉逢摄提格”(天干不对地支对)确定就已经开始了今天一样的“阴历历法”中的闰月年。
510年庚寅(天干地支均对)《资治通鉴》:员外散骑侍郎“祖暅”奏其父“冲”之考古法为正,历不可改,至八年,诏太史课新旧二历,新历密,旧历疏,是岁,始行“冲”之《大明历》(“祖昌”子“祖朔”,“祖朔”子“祖冲”,“祖冲”子“祖暅”)。至此,中国的阴历准确运行至今,其底层逻辑就是19年中7个闰月年,如何闰是根据月相推算的,所以“阴历”如同现在的“阳历”一样的精准,这点根本不需要担心。
辛酉卜,辛酉日占卜,殷商人每有问题必先占卜,以住的甲骨文字破译说到这,只有一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破译出来的内容单一,不是祭祀、就是战争。实则殷商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占卜,如预测下雨(天气预报,花东227和花东103,殷商人物“子”五次精准预测下雨甲骨文),生病占卜(询问病),忧愁占卜(询问忧),田灾占卜(询问灾),丢东西占卜(询问得)等等,还有询问咎?询问荡(甲骨文大字典中的一句)?等等。

为什么是“询问忧”?看到这片屯南484甲骨文:
癸丑,询问忧?
癸亥,询问忧?
癸酉,询问忧?
癸未,询问忧?
癸巳,询问忧?
首先,理解明白了,此片甲骨文的识读顺序是:“由下至上”。因为可以参照合集37986甲骨文日历,如果没有合集37986甲骨文,甲骨文将永远不可能被破译。
其次,理解明白了,是“旬问悠”通假“询问忧?”。一旬是十天(甲日至癸日),现在仍然如此,同时殷商人是“十进制”这一点也已经被考古学者证实。“忧”字画的就是一个小孩子的“悠床”,所以“悠”通假“忧”。这种癸日问忧?问祸?的甲骨文比较常见,所以破译此片“癸”日“询问忧”甲骨文,是要证明殷商人不是只有“祭祀”和“战争”才进行占卜。“询问祸?”“询问忧?”的重新破译理解就是甲骨文字重新破译的第三块基石。
“家鼎”,可能大家学到的都是破译成“宾贞”。这两个字的破译争议很大。鼎和贞的区别,在破译合集1306甲骨文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再次参考一片无编号甲骨文的重新破译:
丁酉卜,家鼎:妇好又顺生。
这样一句通俗易懂的中国古文,文字为简化字,语法为主谓宾省略语,所以,只要是没有看懂的中国古文,那一定是在破译的环节出现了错误。

接下来的甲骨文字,好像都是“生僻字”了,或者是具有很大的争议。这种争议只是百家争鸣,完全是建立在中国的古文字是一脉相承的基础之上。
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甲骨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早期成熟阶段,就不可能是生僻字多而又艰涩难懂的。所以这篇甲骨文如果不能完整的破译,这一观点将不具有说服力,也不能占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的其中最重要的文化高地。

整句整篇破译后,此篇甲骨文为殷商家常日记:
辛酉卜,家鼎(记):插栽,角(豆角、芸豆)。
鼎(记):插颠倒,弗其角。
颠倒,栽。
辛酉这天占卜,在家里记录:今天要栽豆角,插架。这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记录一下:插的时侯,树枝或竹枝一头儿大,一头儿尖,所以插颠倒,把豆角秧按倒了,“拂其角”,就是轻轻的把豆角秧“扶”起来了。
“颠倒,栽”。豆角秧倒了,也得接着“栽”。
也就是殷商普通的一天,家里的一些家长里短,再次证明殷商甲骨文不仅仅是“祭祀”和“战争”。
其中几个生僻字破译,均是参考其它中国古文字进行破译的,篇幅有限,现只破译“角”字,参考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散氏盘”铭文最后一句的重新破译:

却(通缺,缺右手之意),左执“角”使,正中画。
还是延着固有思维,破译中国的古文字,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散氏盘”这种长篇铭文,是不可能通篇破译并识读的。
那么,此篇“豆角栽颠倒”甲骨文的重新破译,是凭空想象的么?并不是没有参考的,破译的标准是需要上下文互相对应,文字记录与出土文物相互对应的。
首先表示严重质疑的,当然是“豆角”是不是中国的蔬菜品种?
答案就是“豆角“就是中国的本土蔬菜品种,而且栽种方式“插架”,收获方式“搯豆角”,这些认识都是中国人深入骨血的东西,所以在现今中国人的识字率最高的时期,完整破译甲骨文字已经成为可能。

此篇甲骨文为合集1100正面,重新破译后共两句:
辛亥卜,家鼎:插颠倒,以王掐。
辛亥卜,家鼎:插颠倒,弗,其以王掐。
辛亥,相当于殷商时期双数月份的18日,辛酉,相当于殷商时期的28日,但是这两片甲骨文记录的时间是不是在同一年,还不能确定,但是确定记录的年份很近,记录了同一样事情。
辛亥日占卜,还是家里的这点儿事,记录一下:栽豆角,插架插颠倒,把豆角秧“掐断”了。因为商王经常倫着出去打猎,在潮戓中很淘气,所以说是“商王”掐断的,就没什么事了。
轻轻扶起来吧,就当其是“商王”掐断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两篇甲骨文重新破译后,虽不能就此彻底改变中国人对于中国的古文字艰涩难懂的印象,但是至少可以了解到殷商人的日常生活,并不全部充斥着战争和祭祀。
如果想要更加了解殷商、了解潮戓、了解妇好、了解纣王请看后续。
作者:刘英毅
大漠狂客
用AI帮忙![吃瓜]
雅文潮汐
古文都是像形字,这上面翻译的不对
舍得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言贩子
最左边是“二三四五”,最右边也是“二三四五”。
明月清风
插的时侯,树枝或竹枝一头儿大,一头儿尖,所以插颠倒,把豆角秧按倒了,
用户17xxx24
人家是说家庭搞祭祀,大家喝酒喝的东倒西歪。
桦桦
是封信?
万物生长
什么鼎!???!那个甲骨文是贞。就这水平就别瞎解释了
天马仔
应译为“南無啊呢佗佛,急急如律令。”
晓风东来 亚洲东部大陆原住民
祭祀的时候两家有争执,鼎倒了,供品(牲)洒了一地。[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