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茜通讯员方序章晓玥
[编者按]“建设世界一流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在新时代中给自己的命题和目标。
优秀的人才,强大的团队,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发现,让技术创新和效率医疗落地开花。
他们领航,深耕常见病、突破疑难症;他们探路,让顶尖先进诊疗“利器”服务精准医学;他们攀登,从临床发现问题,让科研再次推进临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旅游了一周,回来突然听不到了。”
“我被鱼刺卡了,吞过饭、喝过醋,还顶过碗,不管用啊!”
“一到换季,我的鼻子就跟‘渡劫’似的,打喷嚏、流鼻涕,整日整夜睡不好。”
……
看似“不起眼”的耳鼻咽喉科,却成为了浙大二院里最忙碌的科室之一。
在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头颈部小小的器官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一旦忽略,群蚁溃堤。
毛病不大,治疗起来却很麻烦,甚至面对疑难杂症需要“穿越无人区”,这对医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近些年,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的手术量不断攀升。这些在狭窄腔体里的操作,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丰富的经验,精细的手法,足够的耐心,缺一不可。
“打地道”“补天花板”
“教科书级”手术被上演
12月18日,主任医师袁晖就做了一台堪比“教科书级”的手术。
40多岁的刘女士(化名)在门诊中抱怨:“我也没感冒呀,怎么鼻涕越来越多。”
“这哪里是鼻涕呀,这是脑脊液!”通过检查,刘女士被确诊为脑脊液鼻漏,“通俗点来说,我们脑子是密闭的空间,现在出现了一个缺口,每天产出的脑脊液就顺着缺口流出,长此以往,不仅会感到头痛,还会细菌感染导致脑膜炎,后果相当严重。”袁晖说。
刘女士的“缺口”不小,直径在1厘米左右。
当务之急,“补洞”。
洞怎么补?袁晖团队和神经外科的医生展开了一场MDT大讨论。
按照传统手术方法,开颅,找到“洞”,从上到下“填补”。然而创伤大、风险高,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可逆的伤害。那就“反其道而行”,从下至上,经鼻腔自然通道,截取可用的鼻腔粘膜补“天花板”。
然而刘女士因既往颅底肿瘤做了两次手术,颅底环境相当脆弱,且缺少了可用的鼻腔粘膜瓣,这就意味着“就地取材”,希望渺茫。
“我们翻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发现可利用颞顶筋膜瓣‘补漏’,但是在现实中实操的案例非常少。”袁晖说,根据刘女士的具体情况,需要先由神经外科团队截取带蒂颞顶筋膜瓣,其中充满着血管和神经,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取瓣的难度不小,而“运输”的难度更大。两大团队反复推敲,思考再三,“我们可以尝试‘打地道’,在内部找到一条可以输送筋膜瓣的通道。”设想很好,可是要找到这么一条符合条件的“地道”,需要对头颅的“细枝末节”都了如指掌,相当于“穿越无人区”,精准避开血管和神经。
而这些,全都要通过鼻内镜完成。
整场手术由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和神经外科共同完成。袁晖从下午一点进入手术室,“过关斩将”,出来时天已黑。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成功了。
疑难杂症患者蜂拥而至
成立亚专科让医疗更精准
随着病情的复杂化,多学科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
“好比鼻问题不仅仅涉及到鼻子,还有颅底、眼眶等周边领域的问题,以点带面,因此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也需要发散思维,拓展空间。”袁晖强调。
作为浙江省建科最早、历史最长、技术力量最强的学科之一,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病患者。这些病人病程长,就诊次数多,始终得不到明确诊断,后来才慕名而来。如长期鼻塞,针对慢性鼻炎治疗无效,最后确诊为鼻腔恶性肿瘤;长期咽喉不适,以慢性咽炎治疗,最终的病因却为喉癌。
为了更高效、精准地服务患者,科室成立了包括耳专科、鼻专科、咽喉专科在内的多个亚专科。
耳专科,从治疗中耳炎的各种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手术,向内耳、侧颅底延伸;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早期干预等防聋治聋的工作取得了全国瞩目成绩。鼻专科,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方面技术精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也一直领跑全国。咽喉专科,是全国最早开展癌前病变及早期喉癌微创手术的中心之一,开创和引领了浙江省喉显微激光技术及理论的临床推广和应用,自1953年建科以来,在喉癌的根治性手术、喉功能保全和嗓音学研究方向取得大量临床研究成果。团队积极探索喉癌前病变及喉癌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特开设了癌前病变喉癌专科门诊,目前喉显微激光手术已开展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