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沧桑看巨变]讲解员讲述感人一幕:抗美援朝老兵致敬红军

多彩贵州网 2024-12-23 17:13:16

讲解结束,30来个听障孩子把杨子飞围住,双手伸出拇指,弯曲了两下。起初,杨子飞以为孩子们在跟她再见,但旁边的手语老师解释:“这是‘谢谢’的意思。”

除了用手语比划“谢谢”,还有孩子上前拥抱了她。那一刻,黎平会议纪念馆的讲解员杨子飞觉得很满足。

“还让我感动的是,有1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来参观,其中两位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但讲解过程中,他们没有坐轮椅,坚持拄着拐杖认真听完了全程。”12月23日,28岁的杨子飞接受采访时说。

孩子们“听”湿了眼眶

“子飞,赶紧来纪念馆,有个团需要临时带一下。”今年5月下旬,在家休息的杨子飞接到同事的电话。

杨子飞发现这个团比较特殊,是从江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一共30余人,有听力障碍。

起初,杨子飞按照往常语速讲解,但发现孩子们的表情有点懵,不太听得懂的样子,也不讲话交流。

“我讲一句,带队的老师马上就用手语和嘴型翻译。”杨子飞说,她立即调慢语速,并用简单直白、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

于是,这场原本一个小时的讲解,延长至两个小时。

“1934年11月下旬,湘江之战中,红五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率领部队付出重大牺牲,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押送长沙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讲解过程中,孩子们眉头皱紧,神情严肃,“听”得认真,湿了眼眶。这个故事讲解完,孩子们围着杨子飞,用手语不断比划“谢谢”,还拥抱了她。

纪念馆附近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一个祈愿石,祈愿石上印有“连中三元”几个字。“连中三元”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获第一名,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

路过此处,杨子飞告诉孩子们,摸了祈愿石就会梦想成真。

孩子们露出开心、惊讶的表情,排着队争相触摸祈愿石。好几个学生还发出咿呀呀呀的声音:“我要读高中、我要上大学、我要当老师......”

回忆这些细节,杨子飞说:“这些画面经常像电影片段一样,在我脑海中不断闪过。”

抗美援朝老兵致敬红军

当讲解员的两年半时间里,杨子飞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一次,纪念馆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他们是抗美援朝老兵,共有12位。老兵们穿着军装,戴着军功章。

其中,有两位老兵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讲解过程中,两位老兵没有坐轮椅,而是拄着拐杖认真听完全程。

讲解时,杨子飞有点紧张。有老兵看出来,便安慰道:“小姑娘,放轻松,慢慢讲。”

老兵们身上有着军人的坚毅,看到武器很感兴趣,频频交流。

纪念馆里有一个红军长征时用的麻尾手榴弹,老兵们看到它很激动,因为他们在战场上也用过。

纪念馆里的每一样展品,对杨子飞来说,都是如数家珍。

在杨子飞看来,讲解员是文物、历史、事件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每一次给讲解,对于自身来说也是一次心灵之旅。

黎平会议会址有一个房间,是1934年12月18日召开黎平会议的会议室。会议室里有两张八仙桌,九把太师椅,桌子底下还有一个炭火盆。

“我常常给大家介绍,这个会议室有‘三味’。”杨子飞说,“‘第一味’是领导人的烟味,因为领导们爱吸烟;‘第二味’是会议室里有炭火盆,产生的炭火味;‘第三味’是领导人争论时浓浓的火药味。”

纪念馆里曾展出一件红七军战士穿过的棉衣,当年他行军来到黎平,看到一名老百姓穿着单薄,便把棉衣送给了老百姓。

每当讲解这些历史故事时,参观者总会驻足停留,感叹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讲得真好,谢谢你把这段历史讲给我们听。”于杨子飞而言,这是对她讲解工作的最高褒奖。

本网记者:彭典杨昌鼎

一审:王琰曹轶

二审:林萌袁小娟

三审:李蓓

0 阅读:1

多彩贵州网

简介:主推贵州省内重大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