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谜底揭开!祭祀的主角竟然是商纣王!!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颇有心得。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所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特别声明:原创学术文章,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必须符合学术规则、法律许可,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法律责任!
一、破解三星堆必须要有系统的基础理论,这样所有的结论才会在理论的基础上得到,而不是盲人摸象式或孤立、片面地猜测。
一些读者在网上来与笔者友好地探讨,其中提到一个问题:你对那些符号得出了是什么文字,而别人也可以按照他的理解得出是另外的文字,为何你的解读就比别人正确?
这种疑问确实非常有道理,但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他没弄明白。
笔者得到的文字以及解读文物所反映的内涵,是建立在系统的理论之上,前面已经有多篇文章分析。
◆破解三星堆所得结论依据了5个要素:(1)当今自然科学体系、(2)k14的检测结果、(3)特别是三星堆的内涵“上古语”、(4)古籍知识及史料记载(主要依据正史)、(5)文物自身的特点及反映的内涵。
而不是一些人那样:无须任何理论基础,只是天马行空的随意推测、臆想或盲人摸象式地从片面、局部看问题,然后就得到答案。
◆解读文字除了依据以上5个要素外,还依据了以下4个要素(合起来共9个要素):
(1)依据了笔者所建立的系统的甲骨文(含部分其他形式的先秦文字)(后面相同意思用“同上”)理论体系,前面已经有多篇文章探讨;
(2)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得到是什么文字时,除了结合器物本身,还结合了文字的结构:每一笔为何这样写,进行细致地分析;
(3)还要与文物紧密结合起来分析。极其明显,这些文字出现在这些特定的文物身上以及特定的部位,就肯定与它们紧密相关,解析时必须紧密结合来解读。
而目前分析甲骨文(“同上”)通常采用的办法是:用抽象的线条文字去一一对应甲骨文(“同上”),笔者系统分析过,很多甲骨文(“同上”)虽然是线条文字,但其实只是简化的图案,还表达了非常复杂的事件或场景,根本无法用一个字能对应。
对于一些依附于文物上的甲骨文(“同上”),很多是与文物本身或反映的内涵紧密相连,此种情况下解读这些文字,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能够文字与反映的事物结合,互相对应。
(4)得到的文字反过去用于实践,还要与史料记载进行验证,是否吻合。而不是想得到什么字就是什么字。
◆解读字的5个误区:
(1)解读完全抛开基础理论,凭主观想象、随便、突兀地得到结论;
(2)不结合文物进行分析,完全脱离实际,分析也是东拼西凑;
(3)还有的列举了大量文献来解析,这种解读方式是否合适和有效呢?
(4)不从文字构成特点、结构等微观角度分析,只是天马行空的解读,甚至漫无边际地乱扯;
(5)也有的从彝文角度解读,很多是牵强附会,彝族的文化能超过作为主流史的汉文化?去看这类解读,往往是故弄玄虚、故作神秘。
以上5类解读,离真实结果自然很远。
二、三星堆文物上再次发现文字,并且是商纣王姓名中的:“受”,它与前面的“旦”字有何关系?
1.对神兽身上的文字“旦”的进一步分析。
在前面的文章“欣喜若狂!它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苦苦寻找几千年,终于在三星堆找到!”结合三星堆的文物及众多要素,分析得到了三星堆的几个文字及与其相关的人物、表达的事件。
以下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
图中箭头所指是上面动物的红色圆圈部分的放大,A、B两个字就为汉字“龙”的早期字型,写为:(见图上)。多一短横的表示龙:含尾巴的后半部分;少一短横的表示龙:含头的前半部分。这正是先秦以前的文字与当今的区别,表达更细致。
有读者问:这不就是“羊”字吗?
羊下面是三横,而且那一竖还是有区别,竖较长正是反映“龙”长而又向上翘起的尾巴这一特征。最初的文字有的差别非常小,一定要溯源才知本意。并且羊是今天的写法,甲骨文写法差别更大。
上篇文章还分析了下面红色圆圈部分这个字应该是一个“旦”字的早期字型,表示此动物属于与汉字“旦”有关的一个商王的坐踦。
此字在动物的耳朵部分也还有一个相同的字,只是没有坐踦部分的“旦”规范,但这个字形表达更为准确,见下图:
下图是“旦”字演变过程:
2.发现神兽身上又一个重要文字:“受”。
下图红色圆圈部分是此神兽前面的符号,后面是放大图。
结合前面分析文字的9个要素,此字应该为“受”的早期字型。
图X、Z是图Y红色圆圈的放大图,而图Z是图X、图Y倒转过来才得到的“受”字。
◆为何要倒转过来呢?
图中由A、B线条及中间C图纹综合表示:此字要全部倒转过来读。
分析:A线比B线长,加上C的图纹,意思为:沿着A箭头方向,朝着B箭头方向,加上中间C的图纹所表达的意思,把图X整个字全部倒转过来成图Z。
可能很多人会在心中犯疑:认为这种解读只是笔者的主观想法,完全是投机取巧。
而这种符号表示的意思:全部倒转过来。是笔者亲眼目睹,农村做泥瓦时,用含有水的泥做成圆桶(见下图),要自然晾干。因为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不一样,有时需要倒转过来,这样才会凉干得均匀以及用的时间更短。某一遍的泥桶需要翻转时,工匠师傅就会用粉笔或铁钉在泥桶上画上此类符号(与神兽上符号大致相同)。
现在有的工匠还在用这类符号。
为何这个神兽上“受”字要倒转雕刻?大家仔细看那个位置,如果正刻,字体不好摆放也要影响有的笔画,所以倒刻是最佳选择。
三、理论总结三星堆当时的几种文字形式及其特点。
1.三星堆所处晚商或更早的时期存在几种形式的文字。
(1)存在一种“上古语”(其特点,与抽象的平面线条文字完全不同,前面的系列文章已经有多次探讨,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查阅,此内容将在论文中更深入研究)。
◆从“上古语”才知道人类的文字发展,并不是经过节绳记事,然后再到文字。节绳记事可能只是一些落后区域发展而来的简单的记事方式,而在抽象的线条文字之前使用的“上古语”,比节绳记事表达的事物要复杂、并使用广泛得多,创造和使用的时期也比节绳记事要悠久得多。甚至可能是前一轮文明或者星际文明交流的方式。
(2)该时期,除了把“上古语”作为官方和商贸交流的语言外,也处于向抽象的线条文字过渡的时期。
(3)该时期文字的特点是:简单的文字已经达到了“横平竖直”的书写形式,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字,可能是担心交流时看不懂,而当时又没有预先的学习、引导认识的阶段,所以还是保留了图案线条的方式,同时具有图案和文字的特点,比如刚刚分析的“受”字,而没有达到前面分析的“龙”、“旦”那样“横平竖直”的书写规范。
2.实战练习:可以参与破解以下文字
笔者对三星堆的文字解读也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很多人依据自己的理解在进行解读也有从彝文角度分析。这些解读基本上都存在前面所谈的“解读字的5个误区”,没有基础理论、微观分析,完全脱离实际。
下图有需要解析的几个字,笔者前面解析了“龙”与“旦”,但图中还有几个字待解,特别是图中的B,很多人认为是“中”字,也有从彝文角度分析。
这个字肯定不是“中”字也绝非彝文。
第一,解读时为何不紧密结合文物的内涵呢?
既然文字出现在文物的身上,肯定与它们紧密相关。
第二,为何不进行对比分析呢?
都是动物,为何C与C1身上的符号不一样呢?G与G1、E与E1都完全不同。为何B、F、F2相同,而它们与F1又不一样呢?
第三,只有紧密结合文物,分析所表达的内涵;并对这些出现在不同文物上的字符进行对比分析。
然后再结合解读字的9大要素,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第四,并且还要反过来进行验证、对比分析。
用此文字能否解读文物所表达、反映的内涵,还要与其他文物身上的文字进行对比,能否互相对应?与史料进行对照是否吻合?
四、综合多种要素尤其文物上的文字,得到结论:三星堆主要的祭祀的竟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纣王!
1.为何由“受”字得出是商纣王?
《牧誓》云:“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则纣王名“受”,《泰誓》《无逸》皆同。
《逸周书·克殷解》:“殷末孙受德”,《吕览》曰:“受德乃纣也。”
《左传》引《泰誓》“受有亿兆夷人”
根据《尚书·周书·牧誓》记载,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
◆《尚书正义》记载汉郑玄云:纣,帝乙之少子,名辛,帝乙爱而欲立焉,号约受德,时人传声而作纣也,史掌书,知其本,故曰“受”
《尚书正义》是唐初《五经正义》的第二部,算是比较正规的儒家典籍。这里称呼商王为“受”,而牧誓是有商代铭文记载下来的,可信度更高。
由此可见纣王的姓名是“子受”或“子受德”。
◆古代姓名及国王称呼知识
A.古代由姓、名,合起来为姓名,一般为父母或长辈所取,有严格的家族格式。还有号或谥号,多为自己根据爱好所取,比较随便。平常生活中,人们多称呼号或谥号,或由姓加上号或谥号,正式场合多称呼姓名。
B.对于国王的称呼:执政期间,要取一个名让民众方便称呼,而不能直呼其姓名或名,比如“纣王”,这个名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是用来纪年,比如纣王多少年,光绪多少年,当时没有世界统一的纪年法。用国王在位时的称呼加上他在位的年份,就知道是什么时期。
C.还有后来历史学家们为了区别朝代以及每个在位的帝王,命名了帝王的称号,比如“商宣王”、“商纣王”,“宋太祖”、“明太祖”,还有被后代追封称号,如“魏武帝”(曹操)。
2.为何纣王与前面分析的“旦”字有关?
笔者在前一篇文章分析:根据传承的众多经典史料以及最近几十年整理的商朝史料记载:有一位姓名为“子旦”的商王。庙号:商桓王,称号:祖辛,商朝第十四任君主。
这个“受”字已经表明神兽为纣王的坐踦,但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纣王的史料,都没发现与“旦”字有关联的记载,实在让人费解!
笔者作了如下推测:
第一,在神兽上刻上“旦”字,难道是表明“纣王”与名为“旦”字的第十四代商王——祖辛有何关系?
第二,难道这个坐踦是“子旦”传下来,现在到了“纣王”手里?但两人相隔了300多年,这个动物生命不会如此长啊!
第三,难道是史料搞错了,纣王的名应该为“旦”而不是“辛”?但如此多的传世文献无一个有此类记载,那么这种假设不大可能。
第四.祭祀证据:以下的器物组合是相当气派,所反映的应该是主角,然而神兽前面的“受”字(倒写)清清楚楚表明了身份——纣王。
3.陷入绝路后的柳暗花明
笔者甚至一度怀疑,“受”字解读错了,这个字不是“受”,与纣王无关。但除了“受”字,从祭祀坑的众多证据反推,这应该是祭祀的纣王!
经过绞尽脑汁地思考,再查阅各种文献、仔细推敲三星堆的文物,从头到尾梳理祭祀的程序……
最后猛然想到神兽身上的“旦”字与纣王的关系原来在这里:
第一,祭祀坑是按照南斗六星布局;
第二,再查阅大量古代的星宿与天干纪年的文献,才最终弄懂这里的“旦”是表示“星宿”,古代史料记载二十八星宿,【尾宿】孟春之月,旦,尾中。【氐宿】季冬之月,旦,氐中。【奎宿】季夏之月,旦,奎中。
“旦”的意思是纣王是星宿,正好与坑的布局——南斗六星对应。
第三,虽然《封神演义》是小说,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人物,小说记载纣王最后被为“天喜星”(或天机星,因各种时期、民间或官方叫法不一样),正好是南斗六星之一。
五、反过来,再重新解释三星堆的祭祀坑,种种迷惑就迎刃而解!
◆三星堆为何要举行这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消耗如此大的人力、财力非一般人能够具有,是谁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
1.让多位现场考古学者一直迷惑不解的疑问:难道一些祭祀物是先前摆设在神庙中,连同神庙一起被焚烧后,运来掩埋的?
八号坑是三星堆挖掘面积最大的一个坑,大约是其他祭祀坑的五倍大小,面积大约有20个平方。坑里含有大量炭屑、铜渣、烧骨渣、玉石器等,怀疑一些器物原来摆放在神庙里面被焚烧过。
八号坑中还发现了很多与建筑物相关的物品,比如石板、烧红土、木柱等等。较大的烧红土大约有40厘米左右,宽度在30厘米。坑中碳化的木料也非常多,木料的截面大致呈现圆状,直径大约有11厘米左右。并且木料很笔直,很有可能是当时建筑物的大梁。
正常情况下可以判断这很可能是建筑物的墙体的某个部分,即之前的神庙。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祭祀的神庙整体焚烧,然后垮塌掩埋之后的结果。
2.原来八号坑里面被焚烧过的很多器物是纣王自焚的鹿台的残留物!
《史记·殷本纪》: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史记》记载:“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纣建鹿台七年而就,工程之大不言而喻。
◆原来三星堆坑中的很多器物是摆在鹿台里面,而鹿台用了七年才建成,可以想象摆在里面的器物肯定是非常珍贵,制作也是非常讲究和精美,这与三星堆的器物正好相符!
原来三星堆祭祀坑里面一些被焚烧过的器物、残渣、木头、石块、红烧土等是纣王自焚的鹿台的残留物,显然自焚时鹿台只是被燃烧了少部分,所以很多文物没有被损害。
这样的结果解开了先前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反过来印证史料,也高度吻合!
3.另一个疑问来了,纣王都被焚烧了,谁还能为他举行如此隆重的祭祀,哪来如此多的钱财、人力?
根源在这里:
第一,纣王的儿子武庚所为。周武王灭纣后,没有实行满门抄斩,而还册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以使他“延续殷朝的祭祀”,来源于《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第二,虽然周武王没有杀死武庚,还册封了他。但他也没有这个实力,能拿出如此多的钱财来呀!原因在这里:很多器物是以前摆放在鹿台,比如祭祀神的面具、器物;祭祀列祖列宗的众多面具;还有讲述商是怎样来的:神树、铜网中所包玉石——表示由玄鸟降的蛋、那些各种行业之神:酿酒、纺织、灶神、生殖之神等的青铜人物。
后来只是加进了少部分新制作的祭祀物,与纣王有关的器物及其他一些祭祀物,在三星堆的三个黄土堆祭祀后,再悄悄运至现在出土的坑中埋葬。
◆三星堆还有一个重磅器物,从造型就知此器物及其中包含的人物的重要性。
如下图,此人同样是商朝大名鼎鼎的人物,而此器物反映的故事性更强,当解谜此人后,三星堆是作为祭祀纣王及列祖列宗的用途更是无可质疑,而此人将在后面的文章或论文中分析。
六、三星堆不可能是古蜀国,支撑此观点引用的文献时间都对不上!
笔者在前面的文章“神奇!周朝的古蜀国竟然能够穿越到商朝的三星堆!”分析了把三星堆与古代蜀国扯上关系的学者们,所依据的支撑文献连时间都对不上!
所依据的文献是:西汉的文学家扬雄撰写的《蜀王本纪》和东晋时期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这二本书都记载了有关古代蜀国的内容,但都没指明具体时间。
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对这二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古蜀国应该是周朝(含周)以后的历史。
如果这二本书纪录的是商及以前的史料,如此详实的记录,扬雄的《蜀王本纪》已经超过同时期的司马迁的正史《史记》的资料,又来自何处?!而东晋时期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基本是以《蜀王本纪》为蓝本。
如果《蜀王本纪》所记录的蜀国发生在商及以前,从中反映的实力已经超过或与同时期的商的实力差不多,而四川盆地自然为华夏之域,自然而然就应该成为华夏的主流文明,但是为何司马迁还有其他主流传世文献,都对如此有实力的古蜀没有记载呢?
七、可以说三星堆已经是盖棺定论!
◆善意忠告:臆想妄断、胡乱推测、南辕北辙,不可能破解三星堆!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把宝贵的时间用去与已经有合理或科学的结论而较劲,背道而驰的用力,最终是做无用功,把美好珍贵的光阴白耗在毫无意义的研究上。
不要再对三星堆凭空臆想、胡乱推测,不要因为情绪或赌气,而非要往其他方向去下结论,最终是徒劳。浪费精力、时间!
◆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应该多一份敬畏!对自己的祖先多一份虔诚!
商朝祭祀的列祖列宗,除了商朝时期的帝王将相,很可能还有夏朝及更远时期的先祖们。
三星堆那些面具、青铜人像就是多位商王、文臣武将,甚至夏帝、远祖,是华夏正史的列祖列宗,或者可能直接就是我们部分人中血缘关系非常近的祖先,应该多一份虔诚和敬重!少一些戏说和歪曲,没有哪个民族会如此对待严谨的历史!
强大的证据及系统理论,综合得到的是盖棺定论,再不要凭空臆想、胡乱推测,什么外星人、二河文明,他们九泉之下对这种不肖子孙都会灵魂不安!
八、笔者后续将加快速度撰写论文,将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让全世界能够知道华夏民族这一辉煌历史,并以三星堆为钥匙解开世界各地的上古遗址之谜!
接下来笔者将主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结合各种史料,以三星堆为钥匙,以此解开世界各地遗留的上古(含部分先秦)遗址之谜,去追溯远古时期整个地球人类文明的生活、发展轨迹。
从三星堆的文物、上古语、抽象文字找到人类远古时期的生存状态、科技文明等,能够从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人究竟从何而来?追踪到更远时期人类的科学、文化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