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奖携手全国高校非遗创新设计展丨为中国非遗文化焕新发展注入持续性动力

近年来,非遗文化在年轻群体中风靡一时,世界各地也纷纷对中国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投来青睐目光。非遗文化正以更具活力、更有互动性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走入大众视野。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暨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英文缩写:HYA,以下简称华韵奖)应文化传承之需求,顺势而生。

非遗传承人陈妙华老师在中国编结技艺展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是在国际性知名设计组织CEIDA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的指导支持下,由华韵奖大赛组委会联合高校非遗展秘书处共同主办,由湖北航空高级技工学校、湖南雨花非遗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字坊工作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毫厘设计工作室、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山东鲁艺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面向高校师生和专业设计师征稿的全国性非遗传承创新设计大赛。华韵奖在原共青团中央委员、原团省委宣传部长、原湖北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省消防文联副主席、省消防总队原政委毛汉斌老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原湖北省政协常委韦启文老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原资深总裁、原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林幼槐老师;教育部全国航空工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启安老师;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赐生老师等社会各界领导前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由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氏丹药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夏文沙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张世秀老师、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国结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妙华老师,携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内众多高校教授、专业性社会团体、热心非遗的专家学者传承人联合发起,并经上级领导部门备案成立了组委会和秘书处。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官方标识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张楚建表示,本次大赛紧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以鼓励“非遗进校园”为使命,以催生“设计新思维”为追求,以孕育“新设计”为目标,以驱动“新产业”为方向,以创造“新价值”为宗旨。致力于探寻中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前沿设计创新理念的融合,鼓励培育国内高校师生创作既扎根传统文化根基又契合现代审美的优秀非遗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华韵奖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彭雨田谈到:“此前,我曾应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政府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邀请,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班锁”为主题进行海报创作。2024年8月,这件作品有幸亮相于韩国济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IEA国际人类工效学大会,被众多国外嘉宾驻足参观。首届华韵奖的发起,是希望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非遗文创数字化交流平台,促进国内高校师生借助数字技术以创新思维,将传统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辟崭新路径,为非遗焕新发展注入持续性动力。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投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传承中。教育部全国航空工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启安老师对此深表赞同,他说道:“在当今时代,高校学生作为创新的主力军,正需要华韵奖这样的非遗交流平台。同学们参与其中,不仅能深入探寻中华民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汲取传统文化的深厚养分,还能在与现代前沿设计理念的碰撞中,激发新思维。在校学生们应把握机会积极参与,拓宽专业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业与职业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IEA国际人类工效学大会展览现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原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林幼槐老师对“华韵奖”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鼓励,他指出,非遗文化与数字艺术的深度融合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这种融合为在校学生的设计思维注入了源头活水,助力他们开拓创新思路,引导其深入剖析并领悟国家传承文化体系的精髓要义;另一方面,赛事依托校企协同模式,为高校学子的未来就业及创新方向另辟蹊径,无论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创新潜能的激发,还是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深远的价值。“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我们的过去,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创新理念的融合,鼓励高校师生创作既扎根传统文化根基又契合现代审美的优秀非遗作品,这对于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创新与传统的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华韵奖全国赛区学术委员会委员安春晓老师补充道。

非遗传承人何怀玉老师在非遗馆讲解

据悉,大赛征稿工作预计自2025年1月正式启动,面向全球高校学生教师和专业设计师进行征稿。届时,欢迎全国各大高校师生、国内外设计师踊跃参赛,在华韵奖的舞台上各展才华,共同书写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华丽篇章。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之光在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照亮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璀璨未来。

0 阅读:1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