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昔日国内床位数第一的社会办医集团,北大医疗加入平安集团已有两年之久。在外界看来,它是那笔482亿元收购中最有价值的资产,但也因债务沉重成为一道整合难题。依托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和医疗科技优势,北大医疗能否焕发生机?
12月26日,由中国平安主办的平安大讲堂“走进北大医疗”在北京召开,在接手管理北大医疗集团以来的首次媒体开放日上,北大医疗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华西医疗+凯撒医疗’升级版模式”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回顾了北大医疗的重整焕新、特色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
朱友刚表示,未来北大医疗要在“医健康+”上对标华西医疗,在“深化医-保”协同上对标凯撒医疗,并形成统一的数字化AI平台贯通各方。
全年收入有望创历史新高,预计2024年扭亏上岸
3年前,中国平安在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时,曾在公告中表示这是公司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
其中,北大医疗依托北京大学的众多优质医疗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具体来说,中国平安在2023年年报中,将过去“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战略升级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北大医疗的彻底转型需要以“综合医疗、健康管理、康复医疗”业务为主体,与健康保险、养老产业、智慧医疗融合。
不过,考虑到近几十亿的累计亏损,“活下来”是北大医疗融入其中的必要条件。据朱友刚介绍,平安集团在过去两年重点推动了十大工程,一方面,要狠抓医院运营管理,包括回归主业发展、精益运营管理、组织架构瘦身,严控“跑冒滴漏”、领军学科建设;另一方面,要重塑医疗人文文化,包括重塑患者至上文化、院内院外一体文化、质量安全文化、专家人才文化、绩效导向文化。
从财务数据看,北大医疗被平安集团接管后,经营得到大幅改善。根据朱友刚提供的数据,北大医疗2024年收入有望创历史新高,2020年至今年复合增长率约10.6%,净亏损预计从11.3亿元回至浮亏平衡,5年累计减亏约13亿元。
另外,北大国际医院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保持双位数增长。对比来看,2015年至2020年,北大国际医院的年门诊量小于70万,年出院人次不足3万,2020年收入12亿元;被平安集团接管后,医院2024年的总门诊量达到122万,较接管前翻一倍,出院人次超5.2万,CMI值(医院的出院病人例均权重)接近1.06,超过全市三甲综合水平,全年收入突破24亿元,预计实现历史性扭亏。
五大特色优势,覆盖“健-医-康-养”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据朱友刚观察,北大医疗被接管后,除了经营情况向好,在战略、机制也发生了两大变化。在战略上,北大医疗抛弃了药物研发等“副业”,回归“健-医-康”三大主营业务,聚焦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管理,以患者体验为重;在机制上,“全院一张床”“主诊医师制”“护理垂直化”“绩效薪酬机制改革”多措并举,深化了医院改革和精细化运营管理。
作为结果,北大医疗的品牌口碑得到了显著提升。资料显示,北大医疗位列艾力彼医院竞争力排行中国社会办医百强、中国财经峰会2023行业影响力品牌,其旗下北大康复医院已经连续3年位列社会办医康复医院前三。
在行业横向比较中,目前北大医疗的特色或优势是什么?朱友刚认为,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专家人才、特色差异化服务、特色诊疗技术、特色设备设施,是北大医疗的五大独特优势,它们构建了北大医疗覆盖“健-医-康-养”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从科室配置看,北大医疗拥有超过30个重点专科、十大整合医学中心和N个特色专科,拥有国内唯一海医标准和海上医疗急救中心,潜水医学保障中心;专家团队中,国家级学/协会主委、副主委任职专家超过20人,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超过180个,高级职称医生超过790人,占比32%,集团与多个国内顶尖名医合作,打造了特色和名医工作室。
从健康管理看,北大医疗建立了健康管理中心和康复营养中心,前者针对多元化需求,打造了“会员制+家庭化健管”“的业务体系,更好地追踪干预、确保效果,后者则构建了“无疾病不康复”的新一代医康养业务体系,覆盖了人群的抗衰老康养、专病种康复营养需求、康复/营养/保健需求等。
另外,北大医疗还建设了国际照护和全球医疗平台,参考国际化照护标准,发展院内院外一体化照护服务,打造国际水准的全球医疗平台。医院在诊疗方面积极开展新项目,配置术中核磁、杂交手术室、手术机器人等尖端设备。
朱友刚表示,平安医养战略的内涵是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性价比最佳的医养服务。面向未来,北大医疗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集团,以统一的数字化+AI平台为底座,以医保融合协同深化为支撑,探索新的轻资产康养模式、紧密型北大医疗联盟模式以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