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钱学森,也不是邓稼先,他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幕后英雄,曾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在苏联专家撤走以后,他火速回国,为中国核武器研究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苏联方面深感惋惜。 说到两弹一星的研发,我们始终铭记钱学森、邓稼先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
但还有一位同样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的名字直到原子弹试验成功后才被公布,足见其工作的隐秘性。 这个人就是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一个三次险些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高科技人才。他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中国成功掌握原子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淦昌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他学的就是物理学,然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教学知识已经严重落后,于是王淦昌在1930年前往了德国柏林大学留学。 王淦昌很幸运,他成为了“原子弹之母”迈特纳的唯一一个中国学生,并深受其赏识。 然而,正是这位导师让王淦昌第一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31年,王淦昌发觉使用云雾室做探测器可以用来研究贯穿辐射的本性,然而他想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必须要经过导师的同意,遗憾的是导师迈特纳拒绝了他的提议。 却不想居里夫人的女儿约里奥-居里和她的丈夫在几个月后使用了云雾室做探测器来研究贯穿辐射的本性,发现了一种新的质子。 而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在得知这种质子后,立马就用不同的探测器进行实验,最终发现了中子,而这一发现直接让查德威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遗憾的是王淦昌才是第一个提出使用云雾室做探测器的人,却因为迈特纳的拒绝而错失了这一次获奖的机会,这可能也是王淦昌心中的一个遗憾吧。 1942年,王淦昌在研究当中发现了中微子,1959年他又研究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
这些重要的发现原本可以让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只因他是中国人,被评委会无礼地淘汰出局。 然而王淦昌却并没有因为他是中国人而感到自卑,反而还感到自豪。
尽管他没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可却用实际行动让西方人明白,能亲手研究出原子弹才是真正的厉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苏之间迎来了一段蜜月期,王淦昌作为我国的科学家代表,前往苏联学习。 他在苏联的卓越表现让苏联的物理专家们刮目相看,特别是他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的事件,在国际核物理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然而,随着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1960年时,苏联将在中国的所有苏联专家都撤走了,这给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哪怕是钱学森都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因为苏联专家离开的时候把很多核武器研究的宝贵数据都销毁了,一切似乎都要从头再来。 当时国内哪有那么多专业的人才,我国的核物理人员都是跟着苏联专家在学习,想要依靠这些人发展核武器,所需的时间将会增加好几倍,而且还要从头摸索。 就是这个时候,王淦昌得到了祖国的召唤,毅然决定回国帮助国家研究核武器,而苏联方面得知王淦昌要回国,当即就极力的挽留。 在苏联看来,王淦昌属于核物理界的顶尖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要留在苏联,为此苏联可以答应王淦昌提出的任何物质条件,然而王淦昌却拒绝了。 和钱学森一样,为了阻止王淦昌回到中国,苏联方面也是各种刁难,就是想要把王淦昌留在苏联,可王淦昌去意已决,为了逃脱苏联方面的监视,他不惜乔装打扮,瞒天过海。 最终王淦昌顺利的回到了国内,他的回来让钱学森非常激动。 别看钱学森在核物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世界顶尖,可术有专攻,王淦昌所掌握的核物理技术也正是他所急缺的。 然而王淦昌回国后却显得很低调,国家一直都没有对外公布他回国的消息,也没有公布王淦昌参与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
直到1964年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王淦昌的名字才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