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马太效应加剧

金融界 2024-12-29 21:22:21

2024年对消费金融行业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

一方面,在目前宏观政策加码提振消费的背景下,作为专营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消金机构今年合计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规模超过200亿元,票面利率均在3%以下;今年累计发行金融债规模超500亿元,发行规模和发单量均创下历史新高,票面利率已降至2%左右。

另一方面,随着修订后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下称《评级办法》)相继出台,行业的合规度进一步上升,发展增速放缓,存量竞争特征凸显,分化趋势有所加大,消费金融机构顺应市场趋势,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更加注重经营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发力多元融资

在宏观促消费的政策加码下,消费金融融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记者按实际发行统计获悉,截至12月26日,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杭银消金、马上消金、中原消金、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宁银消金、苏银凯基消金、尚诚消金年内累计发行31期33笔金融债券,发行总规模达524亿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招联消金发行6期合计114亿元,兴业消金发行5期合计95亿元,中银消金发行5期合计85亿元,马上消金发行4期6笔合计50亿元,杭银消金发行3期合计50亿元,中原消金发行2期合计40亿元,中邮消金发行2期合计35亿元,海尔消金、宁银消金、尚诚消金、苏银凯基消金均发行1期,规模分别为15亿元、15亿元、15亿元、10亿元。

中国货币网信息显示,海尔消金拟发行40亿元金融债,此次15亿元是其首次发行。海尔消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发行不仅为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以及长期资金,也展现了金融市场对公司信用和经营能力的高度认可,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此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业务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创新金融产品,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除金融债之外,ABS成为消费金融机构青睐的融资方式。根据中国货币网披露的数据,2024年以来,中原消金、马上消金、海尔消金、南银法巴消金、杭银消金、长银五八消金、宁银消金共计发行了14期ABS,合计发行规模超过200亿元。其中,年内ABS发行规模最大的是中原消金,已发行4期ABS,合计发行规模64.68亿元。

中原消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构建了同业拆借、ABS、金融债券、银登中心信贷流转等多种融资渠道。随着ABS产品的连续发行,融资成本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记者注意到,年内消费金融公司ABS融资的票面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均在3%以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的票面利率也呈下降趋势,年内票面利率最高水平为3%,是马上消金4月发行的一笔10亿元金融债;票面利率最低至1.99%,为招联消金8月发行的一笔10亿元金融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管理部门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ABS确有必要。此外,还要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资本补充债券,比如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来补充资本。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不但需要资金,更需要资本。下一步,应支持优秀的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增强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急转不良资产

融资规模创新高的另一面,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加速处置不良资产。12月26日,招联消金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一口气发了5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分别为3.83亿元、5.66亿元、5.75亿元、4.22亿元、7.87亿元,起拍价分别为2010万元、3916万元、2672万元、1684万元、5402万元。

记者注意到,仅今年12月,就有捷信消金、幸福消金、长银五八消金、中银消金、中邮消金等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在银登中心发布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公告。整体上看,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力度在不断加大,一方面上线的项目数量远超以往,另一方面折扣力度也比以往更大。

据记者此前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今年以来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了107期个贷不良资产包,资产总笔数超过228万笔,未偿本金145.55亿元,未偿本息超过21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中银消金、招联消金、北银消金三家最积极,未偿本息金额位居前三。

招联消金相关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开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有助于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而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2022年12月30日,监管部门将消费金融公司首次纳入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机构范围,目前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相关项目。公司结合发展需要,尝试开展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并稳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未来一段时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作为一项金融机构常态化举措,将在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竞价机制中稳步推进。

中邮消金副总经理袁媛对记者分析指出,今年以来,整个金融行业的个贷不良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消费金融公司经营的长尾客群与银行业相比更加下沉,风险暴露的速度也相对更快。不良贷款暴露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消费者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消费信心不足,债务负担加重,还款能力普遍下降;另一方面是消费金融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部分机构放松了贷款准入标准,加大了风险暴露;此外,随着业务规模增长,业务模式创新,部分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及时完善,对风险变化的应对不足。

“开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有助于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而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董希淼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金额增多、速度加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机构范围扩大,更多消费金融公司获得批量转让许可,为了提高处置效率,选择进行批量转让;二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部分借款人信用情况恶化,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资产有所增多,导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需求增加。

提升注册资本

消费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资本管理能力和准入门槛也进一步提高。随着修订后的《管理办法》《评级办法》相继出台,消费金融行业的合规要求进一步上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实缴货币需达到10亿元及以上,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50%。

由此,消费金融公司在年内掀起增资潮。成都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因经营发展需要,锦程消金拟采取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成都银行拟参与其现金增资,增资后仍为其第一大股东。

中信消金也于近日发布变更注册资本暨重大关联交易公告称,已与股东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增资协议,中信金控、金蝶中国将以现金形式等比例共同出资3亿元。其中,中信金控出资2.1亿元,金蝶中国出资0.9亿元。增资完成后,中信消金注册资本将由7亿元提升至10亿元。

记者了解到,南银法巴消金、宁银消金、长银五八消金、海尔消金都在今年增加了注册资本。其中,南银法巴消金年内两次增资,将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60亿元。宁银消金将注册资本由9亿元变更至29.11亿元,长银五八消金注册资本由9亿元增至11.24亿元。

今年10月份,海尔消金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注册资本金由15亿元增至20.9亿元。据悉,本次增资是以未分配利润5.9亿元转增注册资本金,股权结构保持不变。海尔消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增资体现了股东对公司发展的高度认可和战略坚定。资金补充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风险抵补能力,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和科技能力的持续升级,助推国内新一轮消费热潮。

记者查询获悉,目前注册资本不足10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有7家,分别为:北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8.5亿元)、河北幸福消费金融(注册资本6.37亿元)、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注册资本5亿元)、晋商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5亿元)、蒙商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5亿元)和盛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3亿元)。

加剧“两极分化”

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力度和合规、有序发展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消费金融“两极分化”愈加明显。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告诉记者,在消费金融行业,头部公司无论是从总资产、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来看,都跟中小机构拉开了明显差距,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记者表示,2024年持牌消费金融进入到了纵深发展阶段,行业分化趋势有所加大,具体表现为有机构年内资产规模大幅缩量,也有“黑马”逆流而上,迎来大幅增长;行业不良资产转让频次有所上升的同时,发行金融债、ABS等融资规模也在不断加大。各家机构在场景、渠道、资金成本及风控能力等方面持续精进,人工智能(AI)对消金机构的赋能作用持续增强。同时,围绕消费金融行业的多项重磅文件(如《管理办法》《评级办法》《催收指引》等)落地,有助于推动持牌消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消费金融机构业绩数据也可以看出行业分化发展的趋势。从2024年半年报数据看,总资产在6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在35亿元以上的机构仅6家,总体呈现收缩态势。在宏观经济波动、利率下行、不良率上行、监管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锦程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等尾部机构的发展仍承受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阳光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为104.40亿元,同比减少8.8%;净资产达到13.81亿元,同比增长10.6%;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62亿元,同比下降39.2%。同期,锦程消费金融总资产达124.4亿元,同比增长18.6%;净资产18亿元,同比增长7.9%。同时,营业收入、净利润却出现下滑。上半年,锦程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下降3.71%;净利润8022.55万元,同比下降49.62%。

武泽伟表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力度进一步加大,消金机构后续发展主要有两大方向:第一,抓住行业复苏趋势,积极做大规模,扩大盈利基础,充分利用规模效应,避免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掉队;第二,注意降本增效,通过应用AI技术,利用科技赋能业务,实现精准营销、精准审核、精准回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信用违约风险。

袁媛指出,面对行业变化,消费金融公司普遍在业务层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创新。一是明确服务实体经济导向,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重点领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基于客户真实的消费需求,将消费金融产品融入家电、家装、旅游、教育等消费场景中;二是优化获客策略,加大股东协同力度,通过开发适配度更高的产品,提升自营获客能力。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手段营运,强化存量客户的运营,进一步挖掘客户价值;三是强化风险防控。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改善客群结构,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应用,不断更新迭代风控模型策略,实现风险指标稳步下降,为盈利创造更大空间。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0 阅读:238
金融界

金融界

财经媒体、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