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

玲珑说历史 2024-12-30 18:53:54

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士,探亲假快到期时,她却给医院写信说不回去了,医院以党性要求她回去,谁料,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医学院的女学生公然违抗规定,悄悄地前往了前线去救治受伤的战士们。   她的举动令医学院的领导十分头疼,急忙命令她立即返回,遵守上级的安排。   谁知,这个女学生不仅不害怕,还犯起了“倔脾气”,放下了狠话。   “就算是要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会回去,除非把我的尸体抬回去!”   甚至连爱女心切的父母写信劝说她,都没能让她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个倔强的女学生叫作刘亚玲,而她想要奔赴前线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救助更多的战士们,挽救他们的性命。   1963年,刘亚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她生长在红旗下,有着很强的家国意识和奉献精神,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医学院苦读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文山军医院工作。   恰逢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刘亚玲看着广播中传来的消息,心中满是担忧。   她研究之后发现,我国在战争中的死伤率要高于先进国家,于是刘亚玲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要到前线去积累经验,用亲身体会来解决问题,将一身本领真正投入到实践中。   然而,医院为了她的安全着想,怎么都不同意她的想法,一次次驳回了她的请求,这让刘亚玲十分挫败。   无奈之下,她只能假借着回家探亲,毅然奔赴前线,投入了救治工作。   她的父母深知女儿的脾性,知道她不见南墙不罢休,劝说无果之后,只能任由她去。   而军医院的领导原本已经准备好了要严重处罚她,认为她根本适应不了前线的生活环境,这样的举动太过冲动。   谁知,短短几个月之后,刘亚玲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刘亚玲被称作是“战地女神”,她和战士们一样生活在猫耳洞里,面对炮火的时候克服了恐惧,一次次顶着枪弹抢救伤员。   她来了之后,数名战士得到了及时的抢救,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伤员们醒来之后热泪盈眶,将她当作穿梭在战地中的白衣天使。   刘亚玲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坚强和成熟,每天她都奔走在前线和战地医院之间,尽可能希望抢救更多的受伤战士,好几次自己受伤了也强忍着没有说,依旧埋头抢救伤员。   正是因为有了她的存在,前线的死伤率才有了轻微的下降。   部队了解了情况之后,一改之前对刘亚玲的看法,意识到她真的用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便将她的处罚给抹去了,还给她立了一等功,宣传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战争结束之后,曾经那个让人们赞赏的刘亚玲再次做出了意外的举动。   她没有留在大医院里工作,而是深入基层,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为百姓们看病诊治,遇到那些穷苦的百姓,她几乎都是自掏腰包免费诊治。   刘亚玲的善良淳朴让她成为了当地最受敬爱的医生,她的诊所从来没有过医闹事件,大家都感激她的到来,和她关系亲如家人。   从战地医生到乡村医生,刘亚玲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有人说她“太倔了”,认定的事情绝不转弯,不管别人如何劝说,她都清楚自己内心的方向,那就是去到自己该去的地方,救治需要的人,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0 阅读:7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