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浙江省教育学院脱产进修。学生寝室是每间四人,我们寝室四人分别来自金华、绍兴、宁波和台州。虽是同学,但年龄相差较大,最大的便是老谢,三十六七岁,已经有两个孩子。
应该是第二学期吧,具体的情境和细节已经不甚清楚了,反正是寝室里一次室友间的饭后闲谈。老谢冲口而出说自己是名门之后,立即引起我们三个室友的好奇,或者说怀疑:什么?名门之后?你家曾经阔过?
老谢也许意识到自己的话确实有点唐突,他没有正面回应,眼光从窗外收回,问我们,东山再起的意思懂的吧?我们立即顺着,这还用说吗?我们好歹也是中师毕业生,还是教语文的,不就是重新再来过的意思嘛。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是东山,而不是西山或南山?还有,这东山在哪里?大家一时语塞。
老谢笑笑说,这里的东山,指的是我们会稽所属的东山,现在在我们上虞县境内,古代叫东山,如今也叫东山。东晋的谢安就住在这里。谢安,是谢灵运的太爷爷这一辈的。谢灵运,就是写“春草生池塘”这一句的,山水诗人。谢氏出身豪门士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里所说的“谢”,说的就是他们家族;“王”是指王羲之家族。谢安年轻时跟王羲之是好友,经常在会稽一带游览,他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名望很大,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出去做官。二十出头时,有人硬生生推举,他去做了一个多月的官后就不干了。到四十多岁时,由于家道变故,他才重新出来,做了宰相。因他长期隐居东山,后来人们把重新出来做官称为“东山再起”。这个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我谢某人,”老谢指了指自己的鼻尖,“就是上虞东山一带的人,又姓谢,虽然与谢安谢灵运他们相距一千六七百年,但说不定属于同一根藤的瓜,我是不是可以说名门之后?”
厉害!室友们起哄了:怎么不信呢?肯定是的!你,宰相的子嗣,曾经阔过,还是大大的阔。老谢,你了不起啊!老谢假惺惺地得意起来。
听了老谢对东山再起的解释,我的内心感到愧疚,对这样一个常用成语,我只知道皮毛,实在肤浅;同时,也感到惊喜,老谢与我们同室,幸运。在与老谢一个多学期的接触中,我们集体感觉到:他的古典文学造诣真好,许多古诗名句都能信手拈来。原先,我以为是他年纪比较大,古典文学方面的书读得多;后来一想,似乎不仅仅是这一点,恐怕还与他所处的文化背景有关:他生长在文人墨客浓浓滋润过的这一方土地上,底蕴厚实。
我说,我从玉环到杭州,上虞处于这两地的中间,而且是必经之地。乘长途汽车时,好多时候,司机会在上虞停下来检查检查轮胎,有时,索性叫乘客在上虞的路边饭店吃中饭。如果值得一看的话,我以后就在上虞下车,游览游览东山湖,在你家过个夜,第二天和你一道回学校。
老谢很爽快,说:“你尽管来,眼福不一定能饱,口福肯定让你饱。你知道我自己每年烧多少粮食的酒?”我说,有两百吗?他伸出右手,敞开五根指头。我惊叹:五百!老谢点点头。哇!我大呼:懂生活,会享受。
两年的进修一眨眼过去了。毕业后,我们各自回到原先县市所属的学校。在电话没有普及的年代,一分散,交往自然渐渐稀疏了。
本世纪初的一个国庆节前夕,我突然收到老谢寄来的挂号信,拆开一看,是大红请帖:他的女儿结婚啦!要我去参加婚礼。请帖中还夹着一封老谢亲自写的信。信的头顶是两句诗:人逢喜事精神爽,酒逢同学千杯少。老谢在信中说,省教育学院的同学中,只邀请了同寝室的。信中还特别强调:要求我们住两晚,旅馆也预订了。面对老谢诚挚的话语,再看看老谢那潇洒而流畅,颇有王羲之韵味的钢笔字,我情不自禁激动起来了:十六年了,整整十六年不见了!是应该聚一聚了。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怎么可以失去呢?我立即打电话联系金华和宁波的两位室友。他们几乎和我的想法完全一样,不管家中有什么事,一定参加。
在老谢女儿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三个室友,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如约而至。老谢见到后,先紧紧地拥抱了一番,再是用力握住我们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向他的亲朋好友们介绍:这是我大学里的同学!他把“大学”二字说得特别重;随即又补充一句,都是同寝室的。他用手指画了一个圆,把“同寝室”三字说得特别响亮。
吃过喜酒之后的第二天,老谢先专门租了一辆车,带我们游了整个东山湖景区;后来又坐船,荡漾于美丽的东山湖碧波上。游览时,他还向我们讲李白的《忆东山》,“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讲陆游的《吟东山》,“岂少名山宇宙间,地因人胜说东山”。游览景区后,老谢一再向我们解释,再过几年,景区的面貌一定会大大改观,希望你们三位过几年再来。我们自然欣然答应。
在我们三个室友离别的时候,老谢特地送我们每人十斤装的一桶自酿的白酒。桶外套了一只新的编织袋,袋外还缠绕了好几道红丝带,以示喜庆。老谢说:“这酒虽是自酿的土酒,其实,我自己觉得比许多瓶装白酒还要好,它是纯粮的。”本来他打算在酒席也用这个酒,只是怕人说太土,不上档次。我拎着酒,高兴得嘴巴都吧嗒吧嗒作响。因为我平时所喝的,大多数是自酿的土烧酒。回到家,拆开编织袋一看,发现我给他女儿的结婚红包,原封不动地粘贴在酒桶的一侧。连忙与另外两位室友联系,得到的回复是:老谢的套路完全相同。老谢啊老谢,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最近,老谢给我发来七八张东山湖风景的照片,告诉我说,东山湖风景现在相当优美,还问要不要再去一趟。我一边欣赏着他发来的照片,一边琢磨是应该去一趟。我已接近古稀,老谢比我大七八岁,将入耄耋之年,我们的生命余额都是去多来少了。正当我在思考何时动身之际,老谢突然打来电话问我:滨江离萧山远不远?我说,滨江本来就是萧山的几个乡镇,后来单独设区了,和萧山是紧密相连的。老谢说,他有个堂外孙在滨江工作,搞电子元件方面,每个月都要回东山,我可以搭他的车。“来了以后,我们好好喝一杯,然后带你细细游览一下,如何?”老谢问。
我的心突突突地快速跳动起来。老谢啊老谢,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