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一种米养一万种人,这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性格也是千变万化。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刚猛英勇,有的人郁郁寡欢,有的人乐天乐地,有的人刀山火海都不怕,有的人一丁点小事就胆战心惊。
那么,为什么会有勇敢的人和怯弱的人呢?为什么怯弱的人又有可能变得胆子大呢?
现代科学一直认为,决定人性格的因素多种多样,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机制也神秘莫测。
但早在《黄帝内经》里,却隐隐对此有过解释,如果真的能参透其中的奥妙,或许能帮助胆子小的人也变得英勇无比。
我们先看一段《黄帝内经》的原文:
《灵枢.论勇》:“勇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说这段话的人,是黄帝的老师少俞,黄帝问他怎么区分胆子大和胆子小的人,少俞就直接说出了两者的差异:胆子大的人,目光深邃而见地,眉毛宽大浓密黑直,这是一眼看又看到的特点。
除此之外,如果进一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胆子大的人的皮肤,纹理是横向的。再进一步的话,心脏端正而肝脏大且结实,胆囊里也经常充盈。
这只是怎么区分胆子大和胆子小,相信大家更关注的为什么这样的人就会胆子大呢?
既然是胆大和胆小,自然就和“胆”的关系密切。现代科学的“胆”只是一个消化器官,分泌胆汁而已。
但在中医脏腑理论里,“胆”除了分泌胆汁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胆主决断”,甚至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的论述。
而胆在位置上又是依附于肝的,所谓肝胆相照嘛。从五行上,肝和胆都属于东方木,而肝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疏泄情志”。
有了这些基础功能,我们就可以大概分析出,一个人想要胆子大且勇猛刚强,肝胆二经的气机充盈顺畅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因为只有肝胆的气机充盈顺畅了,当需要疏泄的时候就能得到及时的疏泄,需要决断的时候就能得到及时的决断,这都是“木气条达”的效果。
我们看到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其实就是胆子大的时候,所谓的义愤填膺,常见的就是双目怒睁,目光锐利,胸廓扩张,气息浓重,再进一步就有脸色铁青、怒发冲冠的可能。
《黄帝内经》的意思也就是说,想要胆子大,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肝胆二经的气机充盈顺畅。不管是肝胆气血不足,还是肝胆气机不利,都有可能导致胆子小。
其次,还有一个问题,虽然肝胆气机充盈才能胆子大,但胆子小却未必一定是肝胆奇气机不足。内经对此也有专门的论述:
《灵枢.论勇》: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三焦理纵,曷亏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梃,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
少俞认为,胆子小的人,肌肤的纹理是竖向的,胸骨下的剑突短小,肝胆松弛而瘪软,胁下空虚,这主要是肝气不能充盈的缘故。
虽然是肝气不能充盈,结果却是导致全身的阴阳气血失调,乃至出现胆怯惶恐等表现。
我们在生活中也见到一些人,他们基本就是“没脾气”的一类人,一辈子几乎不见他们生气,即使受到百般欺辱,可能也只是短暂地瞪一下眼而已。因为他们的肝胆气机不足,而肝肺肃降之气更快,这才决定了胆子小的表现。
从取类比象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验证:牛马的胆囊很大且经常充盈,肝脏相对很硬,是人们口中形容说的“木肝”。
而鸡鸭之类的胆囊不但很小,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都是空瘪的。
而鸡鸭的胆子小,牛马的胆子大,或许也能从侧面说明肝胆气足则胆子大,肝胆气虚则胆子小吧。
最后,怎么才能改变胆子小的问题呢?
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想要胆子大,就得肝胆气充盈和顺畅。
实际上 ,当我们晚上一个人走夜路,,心里有点害怕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大喝一声来给自己壮胆,段时间里似乎一额没有那么害怕了。
这“大喝一声”的作用,其实就是提振胆气的生发,从而更好地促进气血周流。
由此可见,想要让自己从怯弱变成勇猛刚强,从胆小变成胆大,填补肝胆厥阴少阳的气机,舒展气机的周流,慢慢就能给自己“壮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