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王砚丹
近日,普利制药(SZ300630,股价7.72元,市值34.88亿元)发布公告称,经调查,证监会认定公司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2021年和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共计10.31亿元,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合计6.95亿元。自1月7日起,普利制药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对于普利制药的中小投资者而言,这一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一旦退市程序启动,如何保护普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首先,针对普利制药2021年和2022年年报中的虚假记载,证监会已对公司时任董事长等直接负责的管理人员以及时任总会计师、时任监事会主席等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了处罚。然而,对于相关中介机构的责任,尚未有明确说法。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普利制药的上述年报均由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同时,由于公司2020年进行了非公开发行,券商投行对其2021年至2022年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持续督导。对于这些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背书”的中介机构,监管部门应彻查其是否存在未勤勉尽责、未严格把关等情况。
其次,应进一步强化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的宣传。近年来,退市过程中与投资者赔偿相关的机制日益完善,示范判决、特别代表人诉讼、支持诉讼、先行赔付等措施均有成功案例。通过提前开展针对退市救济的宣传工作,投资者可以更清楚了解自身权益及相关法律工具的使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法律意识,也能增强他们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
第三,普利制药应进一步保障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当前特殊时期,公司除了按照法规要求披露信息外,还应主动公开更多关于未来发展规划及潜在风险的具体情况,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现状,以便他们作出理性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普利制药的造假行为并非毫无征兆可寻。早在2024年4月16日,海南证监局就因普利制药存在问题对其采取了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同年7月,普利制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后多次在公告中提示存在重大违法退市风险,累计30余次。尽管如此,仍不时有资金炒作普利制药股价。当前,仍有不少公司处于立案调查阶段。普利制药的案例为市场敲响了警钟,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可能存在问题的公司时需格外谨慎,把风险控制和仓位管理放在首位。
普利制药事件暴露出中介机构把关不严、市场“入口关”失守等问题,同时也提醒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强化监管问责、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以及加强市场教育,才能逐步营造更为健康、公平的资本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