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创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期刊质量提升

人民论坛杂志 2025-01-08 09:36:09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媒介,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学术期刊应当“善于发现创新、鼓励创新、引领创新”“坚持以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作为选稿用稿标准”,对学术期刊如何引领学术创新、提升办刊质量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倡导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期刊质量提升,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作出贡献。

原创导向学术评价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需要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应注重原创性和时代性相统一。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体现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各个方面。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在于提升学术研究的主体性、时代性和原创性。主体性强调从中华历史与文化的根脉中汲取智慧,关注中国问题、提炼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时代性要求具备前瞻视野、紧跟国家战略、回应时代挑战;原创性则是指与国内外同类学术研究成果相比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具体表现为首度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或方法。原创性与主体性、时代性紧密相关——原创性意味着摆脱单纯的“移植”和“嫁接”,而是立足中国、阐释中国、服务中国(主体性);它意味着不再是“重复前人话语”“落后于时代发展”,而是积极回应时代需求的变化(时代性)。因此,原创性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最重要的目标和要求。

学术评价是引导学术研究方向与学术生产模式的“指挥棒”,对原创性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深度和广度。科学的学术评价应充分尊重原创性,尤其突出原始创新成果的学术价值。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体性不彰显,研究脱离中国实践;创新性不足,难以推动理论突破;等等。这与学术评价体系中过度量化、追求形式化、话语权缺失、抑制创新等顽疾不无关系。因此,必须将“原创”作为学术评价的核心理念、主旨原则和首要标准,构建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

与非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相比,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在评价理念、标准、方法和对象等方面展现出较大差异。评价理念上,强调以鉴别原创、激励原创为主要目标,而不是数量统计式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标准上,以创新性尤其是原始创新性为首要标准,而非以影响因子、被引率等量化指标为主;评价方法上,以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判断为主、数据统计为辅,而不是过度依赖定量方法;评价对象上,着重考量学术成果所含的知识要素(如概念、理论、方法等)的原创性,而非单纯评估学术成果的载体和形式。

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同样适用于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学术期刊应在选题策划、稿件筛选和评审标准中突出原创性要求。具体来说,期刊评价可通过评估其刊发论文是否提出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是否推动学术研究前沿和理论创新来体现原创导向。

原创导向学术评价是提升学术期刊质量的内在要求

学术交流贯穿研究活动始终,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媒介,学术期刊一方面具有遴选(评价)学术成果的职能,其评价标准直接决定所刊发论文的学术质量;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学术评价的对象。《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多次强调学术期刊应提升创新引领力,“坚持以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作为选稿用稿标准”“改进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相较于形式化、量化的指标考核,突出原创性的评价导向能够引导学术期刊提升自觉创新意识,立足本土、推陈出新,从而真正发挥其学术“灯塔”的作用。这不仅是学术期刊实现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更是学术期刊服务国家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目标的必然选择。因而,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亟须以原创导向学术评价为引领,为学术事业注入持续创新的动力。

破解当前学术期刊在质量提升方面面临的诸多困境,也需要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一是克服“同质化发展”症结。为追求更高的期刊影响力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率),许多学术期刊趋向于追捧热点选题或约稿知名学者,而忽视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特色定位,导致不同期刊选题趋同、研究内容重复,形成“千刊一面”窘境。这要求明确和形成自身独特定位,以内容评价、价值判断为引领,更多关注研究本身的学术价值、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推动形成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期刊发展格局。二是解决“马太效应”所带来的资源分配失衡问题。现行评价体系过度依赖“以刊评文”,导致核心期刊优质稿源堆积过多、刊发周期拉长,而非核心期刊却难以获得高质量研究投稿。这要求评价导向回归学术本质,倡导“以文评文”“以文评刊”。将评价重点放在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学术贡献和实践意义上,而非单纯依据影响因子、期刊等级等。三是回归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时代性的研究方向。由于学术评价标准普遍“向西方看齐”,学者倾向于迎合国外SCI、SSCI索引期刊的偏好开展研究,将研究成果优先发表在国外期刊。不仅导致学术资源严重外流,还形成了盲目崇拜国际权威期刊、围着西方学术评价体系转圈的怪象。而真正研究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的原创研究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和认可。这要求大力扶持本土期刊发展,破除“SCI/SSCI至上”,构建中国自主的学术评价体系,形成更加尊重自主研究、保护原创成果的学术生态。

以原创导向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的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始终以“传播中国学术精品服务中国知识创新”为宗旨与使命,构建了一个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出版与评价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出版的机构。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各类期刊148种,是我国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集群,其中,全学科覆盖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享誉中国学术界。书报资料中心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出版与学术评价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简称“哲社预印本”,https://zszwx.cn),理论上可以呈现和传播哲学社会科学全部论文。2024年4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具体承建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简称“学术世界”)正式发布上线。作为“学术世界”子平台之一,“哲社预印本”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首个预印本平台,旨在提供一个快速发布研究成果的渠道,也是连接作者、读者、期刊的纽带。作者可以在论文正式提交期刊前,将其上传至平台予以提前公布;期刊也可通过平台筛选合适的论文进行正式出版。与期刊发表通常需要超过6个月的周期不同,通过“哲社预印本”发布成果仅需3个工作日,大幅提升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哲社预印本”也有助于解决青年学者发表难、冷门绝学发表难的问题。目前,核心期刊上中初级职称作者占比不足19%,博士生独立署名的论文占比不足4%。绝大多数综合性期刊不愿发表被引率低的“冷门绝学”,而“哲社预印本”为青年学者、冷门绝学提供了充分的展现机会,从而激发学者和期刊的创新活力。

第二层次是复印报刊资料,精选3%的优质论文予以转载。复印报刊资料邀请各学科的1724位权威专家担任编委,负责指导、协助编辑进行论文评选。全国4000多种人文社会科学报刊每年发表规范的论文共计40多万篇,复印报刊从中精选出约1.2万篇(3%)的优质论文予以转载。复印报刊资料秉承原创导向,坚持“以文评文”的理念,专注于评价论文本身的内容质量和创新水平,而不考虑期刊的级别和作者的身份。约15%的转载论文来自非核心期刊,超过15%的转载论文来自青年学者甚至研究生的作品。这种“以文评文”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原创研究的尊重和对青年学者的鼓励。

第三层次是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简称“哲社主文献”,https://zsyyb.cn),进一步精选0.5%的最优质论文,予以精加工和再传播。这是“学术世界”的另一个子平台。“哲社预印本”强调“快”,旨在快速发布和传播研究成果;“哲社主文献”则注重“精”,致力于主文献建设。主文献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高质量教学科研创新的需求,通过一套科学标准和规范流程,基于学术共同体的专业评审,遴选和荟萃各学科主流、经典、必读的文献,进而汇集形成的精品学术资源典藏库和重要文献参考体系。作为一个全学科覆盖、动态更新的精选和精加工文献库,“哲社主文献”第一期从2013—2022年间全国发表的400多万篇论文中,精选出2万篇主流、经典、必读的论文,约占总量0.5%。“哲社主文献”将原创性作为首要遴选标准,强调反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第四层次是筛选中国学者原创的学术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界和期刊界树立标杆。概念、理论、方法是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学术评价的重点对象。2023年书报资料中心首次发布《标准·方法·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概念分析报告》,通过转载分析、专家评议、意见征询,遴选出“反梯度”(郭凡生、曹征海、王志民等提出)、“和合学”(张立文提出)、“致毁知识”(刘益东提出)、“天下体系”(赵汀阳提出)、“帝制农商社会”(赵轶峰提出)、“科技审度论”(刘大椿提出)等10个原创学术概念示例。即将推出2024年原创学术概念示例分析报告,2025年还将推出原创学术研究方法分析报告,从而形成原创导向学术评价“三部曲”。通过这“三部曲”遴选和传播由中国当代学者提出的、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概念、理论、方法,引领学术创新。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遴选出的10个原创学术概念示例全部首发于中文期刊,2024年遴选出的10个原创学术理论示例也有8个首发于中文期刊。这表明,中文期刊而非外文期刊,仍然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成果发表的主阵地。

以上预印本平台、复印报刊资料、主文献平台,以及原创学术概念、理论、方法遴选四个层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学术出版与学术评价体系。该体系始终坚持原创导向,充分体现了中心“传播中国学术精品服务中国知识创新”的宗旨与使命。

综上,建议学术期刊以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为引领,提升办刊质量。一是增强学术期刊引领原创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己任;二是提升编辑队伍发现和鉴别原创学术成果的能力;三是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助力原创学术成果的提炼与传播;四是克服“唯核心”“唯量化”的评价倾向,构建鼓励原始创新的学术出版与评价新生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

0 阅读:17
人民论坛杂志

人民论坛杂志

中国思想门户、中央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