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中国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溥仪离世后,他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没有选择改嫁,而是选择了守寡。
但这并非出于夫妻之情,而是为了争夺溥仪留下的遗产,不惜为此打了十年的官司。
可两人婚内外并无出轨行为,也未育有子女,李淑贤和谁争夺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又有什么遗产值得打这么久的官司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末代皇帝真正的爱人1962年4月,已经不是什么皇帝的溥仪,与一位名叫李淑贤的女士登记结为夫妻。这是溥仪经历的第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婚姻。
溥仪出生于1906年,三岁便继承大统,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但好景不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被迫退位。

在日本侵华期间,他还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这段屈辱的皇帝生涯才结束。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经过十年的改造,溥仪重新做回了一个普通人。1959年,溥仪被特赦出狱。一个朝代的终结者,开始过起了平民的生活。

他先在植物园工作,负责浇花扫地等工作。后调到政协文史委员会工作,生活平凡而简单。
在这里,他遇到了李淑贤。李淑贤比溥仪小11岁,是一名护士。她已经历过两段婚姻,生活经验丰富。
和许多仰慕溥仪身份的女子不同,李淑贤喜欢上的是已经“脱胎换骨”的溥仪本人。

1962年两人结婚后,溥仪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给李淑贤买礼物,陪她上下班。两人经常结伴而行,邻居们能看到他们恩爱的身影。
但很快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接二连三不幸的婚姻
首先是经济上,溥仪除了微薄的工资收入外,实际上一无所有的。更严重的是,李淑贤发现溥仪已无法生育。
加之两人在生活习惯上也存在分歧,渐渐的感情生出了嫌隙。李淑贤开始后悔嫁给了溥仪。
溥仪对此自责不已。他非常希望能给李淑贤一个完整和谐的家,但因自身生理缺陷无能为力。

他试图通过体贴入微来维系这段感情,但收效甚微。李淑贤时常以离婚相要挟,两人经常为此大吵大闹。
1966年,溥仪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尿毒症,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这对生活本已拮据的夫妇雪上加霜。
李淑贤不得不放下工作全职照顾溥仪,夫妻二人的感情也趋于冷淡。

溥仪卧病在床期间,李淑贤勤勤恳恳地照料着他。但溥仪知道,这已经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妻子对病人的责任心。
1967年10月17日凌晨,溥仪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61岁。
此时的李淑贤才不过四十岁,但是她竟然选择守寡,并为溥仪的遗产打了10年官司。
这其中,与一本名为《我的前半生》的书有着莫大关联。
真正的遗产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服刑期间,溥仪接受组织的教育改造,并在弟弟溥杰的帮助下口述出一部自传体的回忆录,名为《我的前半生》。
这本书记录了他从3岁登基到1945年投降的前半生经历。
起初,这只是溥仪的一份认罪“检查材料”,是他反省前半生错误的一个途径。

由于当时查阅史料的渠道有限,溥仪只能依靠片段记忆进行口述,许多细节难免出错。
这本“灰皮书”仅在狱中和相关部门内部传阅。
1960年,公安部决定正式出版这本书,以充分表现溥仪从封建皇帝到新中国公民的巨大蜕变。

为此,公安部特地找到了资深编辑李文达,希望他能协助溥仪整理、润色书稿,争取尽快面世。
李文达历时4年修订了这本书,他多次与溥仪碰面,逐章逐节讨论修改意见。
同时广泛采访了“皇亲国戚”、太监等多方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充实书中的历史细节。

1964年3月,经过多次修改定稿,长达50万字的《我的前半生》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出版前,按照惯例需要注明作者姓名。
考虑到国内外反响,最终决定仅署溥仪一人名字。李文达的名字并未出现在书中。

根据约定,李文达和溥仪各获得了一半的稿酬。为表达谢意,溥仪还特地赠送李文达一首诗词。
当时双方都没有想到,十几年后,这本书的版权还会引发一场争议。
最后的纠缠
1984年,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来华,计划根据《我的前半生》改编一部同名电影。
为此,制片方需要取得李淑贤的版权授权。但是,年近60岁的李淑贤拒绝了制片方的申请,理由是报酬分配没有达到她的要求。
制片方无功而返,但很快又找到了另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前半生》的编辑李文达。

1964年书籍出版时,李文达以助手的身份参与了编辑工作。他声称自己也是《我的前半生》的共同创作者,有权对该书进行授权。
于是,李文达便将电影改编权授予了制片方,成为该片的顾问之一。

李淑贤对此大为光火。1987年6月,她将李文达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溥仪的合法著作权。
李淑贤声称,《我的前半生》中的内容全是溥仪的回忆和经历,李文达不过是协助整理文字,不是作者,无权进行任何处置。
而李文达的家人也进行了抗辩,称李文达投入了大量心血,是该书的合作作者。

之后,法院经过多次调查和开庭审理,一直未能作出定论。1993年,李文达去世,但他的家人继续支持他的说法,未放弃诉讼。
历时6年后,1995年1月,一审法院终于判决溥仪为唯一作者,李文达仅提供协助,驳回了李文达一方的诉讼请求。
李文达的家人不服判决,上诉至北京高级法院。

1996年7月,高院终审裁定维持原判,鉴于李文达仅受组织委派提供协助,与溥仪不属于合作关系,确认溥仪为唯一作者。
至此,这场争夺《我的前半生》版权的官司,在开庭整整10年后落下了帷幕。
法院的判决结果似乎是李淑贤的胜利,她终于夺回了这本书的版权。

但是,命运弄人,李淑贤并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判决结果出来的第二年,她就因癌症离世了。
她没有子嗣,也没有留下明确的继承人。这使得《我的前半生》再次成为一笔无主的遗产,它的版权归属再次被摆上台面。
结语
溥仪的人生经历起起落落,充满传奇色彩。他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结束了作为“最后一个皇帝”的一生。
而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也在他身后掀起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段历史或许比他本人的经历还要曲折离奇。
它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记录下了一个群体从封建到现代的蜕变和成长。

【1】法学界研讨《我的前半生》著作权归属.光明网 [引用日期2013-01-10]
【2】溥仪怎样写出《我的前半生》.中青在线 [引用日期2013-01-10]
【3】溥仪的最后一次婚姻:李淑贤几度想离婚.新浪历史频道 [引用日期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