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无人机助力农业生产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9日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悄然变革。在邹平市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无人机正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利器”,打破大地与天空的界限,让脚趟泥泞不再是唯一出路,引领着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开启了智慧农业的新篇章。

张信毓,是一名会“开飞机”的95后“新农人”,自2019年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以来,他已经在无人机农业应用领域深耕了7个年头。与老一辈农民不同,张信毓的农具是一台无人机。他一般开车到田里,从后备箱里搬出无人机,调配好农药,安装好电池,随着无人机缓缓升空,精准的作业便在他的监控下自动展开。张信毓说,无人机对比人工打药,提升了工作效率,对预先规划好的地块作业,喷洒更均匀更高效了。

无人机喷药不仅省事,还省时。据统计,每架无人机一天能够对600至800亩农田进行植保操作,而人工一天仅能完成约20亩,效率可以达到30-40倍以上。截至目前,张信毓已经累计完成了超过6万余亩次的植保作业。

在邹平,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远不止于喷药,它已渗透到作物生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监测,再到后期的收割管理,无人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张信毓告诉记者:“进入冬季以来,小麦作物受麦蜘蛛、冻害影响较大,无人机除了可以进行植保作业以外,还可以对小麦生长状况进行实时检测。无人机上的多光谱技术,可实现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航测和作物实时检测,能够及时发现作物看不见的问题,确保作物能够健康生长。”

运用多光谱无人机为农田提供精准的“诊断”,这一技术犹如为农田做了一次全面的“CT”检查。这些无人机不仅捕捉到了作物间的长势差异,还能判断其健康状况。基于此,农业“处方图”应运而生。

这些处方图为农业无人机提供了精准变量施肥的指南,从而实现了对作物的精准“救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邹平正以科技为翼,让农业生产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据统计,目前邹平农用无人机数量已达到约160台,累计飞行作业面积超过60万亩,有效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未来,邹平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更多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

闪电新闻记者王飞飞邹平台柯欣承滨州报道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