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决不允许外国的兵营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必须清除掉!”这是1950年,接收东交民巷的外国军营时,毛主席亲自下达的指令!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打响,新中国的建设目标就成为新中国领导人的日夜苦思的难题,除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外,其中还有一项就是如何对待外国。
1949年6月30日,毛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言中,明确表示中国外交三大政策,这就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在我国的殖民势力彻底被清除。
其实解放战争过程中,西方帝国就开始对解放军进行百般阻挠,为了保住他们在中国大陆上的既得利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国民党的支援,但是中国人民已经对国民党失去了信任,国民党虽然有着各种现代化武器,依然抵不住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1949年1月,解放军攻占了天津,偌大的北京城已无险可守,驻守在北京的傅作义也失去了抵抗的信心,解放军与傅作义展开了三次谈判,最终傅作义接受了和平谈判的条件,所有驻守部队被改编,自此北京和平解放。
随着北京的和平解放,中央政府为了展现解放军的实力和精神面貌,决定在北京城进行一场进城阅兵式,震慑那些别有心思的人员和外国人,在仪式开始前,毛主席就特别指出,解放军一定要从东交民巷穿过。
东交民巷名字上虽然不起眼,但是这个地方却是大有来头,东交民巷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主要是江米集散地,清朝之后,俄罗斯在这里建设了第一座外交使馆后,其他国家使馆基本毗邻建设,成了一块外交使馆区域。
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东交民巷成为清朝首都里的一个外国殖民地,专门划出供各国公使居住,后随着《辛丑条约》签订,东交民巷成了使馆专门管辖的地方,并向外扩展了近20倍,中国人不得入内居住。
英美俄等国开始抢占中国人员的原居住地,大兴土木,以保护各国使馆安全的名义,在此建设兵营驻扎士兵,原有的道路名称也被改为英文名字,并在边界处设置铁门,晚上定时关闭,俨然成了一个国中国。
随着二战爆发,日军占领了我国沿海富庶地区,很多原来不平等条约割让的地区基本成为日战区,为了拉拢中国共同抵抗法西斯阵营,英美等国家顺水推舟,决定放弃此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但随着二战结束,日军投降撤出我国,但是忙于内战的蒋介石,并没有必须安排人员对东交民巷进行收回,只有日、德、奥等国的兵营被收回,其他国家的外交使馆依然保留原状态。
国民党收不回的只能靠新中国完成,于是就有了解放军穿东交民巷而过的这一壮举,也向西方国家表明中国共产党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殖民侵略,这一举动也彻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毛主席在提出“一边倒”等外交政策后,迅速与西方各国划清界限,1950年初,毛主席下达指示“新中国决不允许有其他国家的兵营”,并在东交民巷门口贴上告示,命令各国7日后完成撤除。
虽然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地拖延,但是在中国军管会的强力执行下,东交民巷军营全部按期收回,我国其他地区的兵营也在当年4月初全部清空,表明着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