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科技日报《科技π》栏目报道,近几年,人工智能(AI)的高速发展牵动着人类社会的目光和每一个人的心。怎么才能用好AI,管好AI,真正实现“智能向善”,成为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像一颗迅速崛起的新星,照亮了无限可能;同时,面对未知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的快速革新也让人不禁浮现出一丝隐忧。人类如何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怎样才能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实现人工智能全球性的治理,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嘉宾:
曾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图源:科技日报)
高绍林北京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专家顾问(图源:科技日报)
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智能向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表示,AI技术的初衷是将人类从繁重复杂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未来,我们有望见证AI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并使其在消防、外太空探索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控制智慧机器是一个难题”,他表示,早在1949年,AI的早期探索者埃德蒙·伯克利便在《巨型大脑或思考的机器》一书中探讨了智慧机器的控制问题。埃德蒙·伯克利认为,预见科学发现或发明可能对社会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更为重要且艰难。这意味着,在追求AI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其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
那么,要怎样才能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呢?曾毅强调,目前的AI,本质仍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其责任在于产品的研发者和运营服务的部署者,而非AI本身。他提到,2019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这一文件为人工智能的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和行动指南,凸显了发展负责任AI的重要性。曾毅表示,我们必须确保AI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标准相符合,谨防其被滥用或误用,进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在谈及AI与人类的关系时,曾毅表示,尽管AI在某些领域的智慧可能会超越人类,但关键在于它能否与人类和谐共生,而非发展成一种竞争关系。他强调,人类的思想和心态需要随着AI的加速演进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不断融入而发生变化。他以国际象棋、围棋和电子游戏为例,指出尽管AI在这些领域已经超越人类,但这并不应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从事这些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更不应将AI视为竞争对手。我们更应关注的是,AI能否以人类为中心,与我们共创共享未来。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截图)
此外,曾毅提及了我国在AI发展战略方面的积极探索。他表示,我国的AI战略内外兼顾,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既探索了多条发展路径,也明确指出了可能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伦理等。他认为,通过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伦理标准,我们能够引导AI技术朝着“智能向善”的方向健康发展。
AI全球治理之路还有多远?
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AI治理,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智能向善”的发展理念,并得到了各国的支持。那么,我们应如何为人工智能制定合适的框架?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它,以促进其安全发展和全球治理呢?
北京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专家顾问高绍林表示,在赋予机器智能的同时,应该将人类的基础伦理和道德嵌入其中,使其“出生”就带有自我约束的基因。高绍林进一步强调,在AI发展过程中,还应自始至终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来训练它,以确保它能够与人类和其他物种和谐共生。
高绍林在谈及国内AI的规范与发展时表示,应当为AI划定明确的边界,并指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是用来规范AI使用行为的。特别是在有针对生成式AI的管理办法出台后,主体备案和大模型备案的透明度要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有助于更好地监管AI技术,促进负责任的AI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图源:科技日报)
对于AI的全球治理,高绍林强调,AI带来的风险是系统性的、全球性的,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治。我们需要将各种原则转化为规则,通过各国立法将其固化为法律条文,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系统或代码,以确保AI技术健康发展,并始终秉持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利益诉求。
AI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它的无限可能,也要正视它的潜在风险。只有以负责任的态度和全球视野,共同探索AI的发展之路,才能确保AI真正造福人类社会,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