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民生案,最高法回应婚姻家庭、未成年犯罪等热点难题

极目新闻 2025-01-13 22:23:36

极目新闻记者曹雪娇

1月13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暨全国法院“双模”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强调,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要以“如我在诉”意识办理民生案件,努力做到民生痛点堵在哪里,司法保障政策就跟进到哪里。

张军提出,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办好民生案件,解决好群众难题,更具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尤其要高度重视。民生案件体量大,件件关系当事人切身利益、人生幸福,必须始终把“如我在诉”作为办案自觉。要敏于把握民生利益诉求,准确用好法律和司法政策导向。

最高法围绕婚姻家庭、劳动就业、食药安全、养老、住房、消费等民生热点问题制发一系列司法解释、典型案例,努力做到民生痛点堵在哪里,司法保障政策就跟进到哪里。办案中要准确理解适用,特别是透过案件争讼把握背后实质争议和利益诉求,把握公众心理预期,以公正裁判形成共振共鸣。

张军举例,如围绕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2024年,最高法就劳动权益保障、欠薪治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等发布多批案例,并推进制定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及新业态用工司法解释。一揽子稳就业、保民生“组合拳”回应了很多热点难点问题,既彰显首先加强劳动权益保障的立场,也体现平衡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导向,既着眼解决各类劳动争议,又依法规制劳动就业领域乱象,助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审判实践中要准确理解运用。要注重分析民生重点领域案发趋势、成因,研提解决民生难题特别是新情况新问题的治本之策。

又如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更加精准贯彻宽严相济、惩教结合的政策,既要避免因是未成年人就片面从宽、姑息纵容;也要避免因个案影响一贯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落实。针对未成年人财产类犯罪,要反向审视“六大保护”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审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还有哪些方面需完善、深化。

此外,婚姻家庭案件总量增速较缓,但很多问题值得关注。有“老案件”新问题,如越来越多离婚案件争议焦点集中于财产分割,既有房屋权属认定与分割难、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争议大等传统财产分割问题,又有知识产权、股权、债券、基金、保险、虚拟财产等新类型财产争议问题,还有夫妻共同财产查明难、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界定难等实务难点,且涉案标的额越来越大。继承纠纷中这类财产疑难问题也较突出。也有“新案件”难问题,随着家庭结构、婚姻观念变化,同居关系析产、婚约财产纠纷、老年人精神赡养、“假离婚”等案件数量增长明显,这些纠纷涉及复杂的法律、情感、伦理问题,有的社会争议极大,很多甚至无法可依。因此,司法审判就要统一裁判标准、加强正确引导,促进解决好最难断的“家务事”。个体权利意识与婚姻家庭利他性之间的矛盾,经济理性与情感伦理的冲突,使调处、办理婚姻家庭案件难度大增,更易引发“民转刑”。对此,要从家事案件实体裁判规则、程序规程指引、审判工作机制、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系统研究风险识别、预防、化解的有效路径。

再比如,物业纠纷案件下降10.7%,但总量仍高位运行,要分析哪些类型、哪些地区问题较多,突出的争议是什么,治理较好地区有何经验,以便对症施策。此外,针对“两新”政策实施、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出的司法新需求,要跟进优化司法供给,依法妥处新类型纠纷,抓紧出台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服务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0 阅读:4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