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JPM关键词:利润涨170%、过半新项目来自美国

新浪财经 2025-01-15 20:17:48

转自:新康界

随着参会企业陆续发布大会报告,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2025)逐渐进入高潮。

大会的第二日,1月15日一早,尚未作正式报告的药明合联便率先用一则净利润大增超170%的正面盈利预告,搅动一池春水。

药明康德亦在当天举行了JPM2025药明康德全球论坛,邀请多位创新药产业领袖针对目前的创新态势和未来创新做讨论与展望,并向参与的全球医药提出建议。

药明系三兄弟的另一位,药明生物则在JPM2025大会开始前夕便披露了PPT,宣告其在2024年新增项目达到创新高的151个,且过半均来自美国,在有约23亿美元潜在总收款的情况下,2025年收入将实现加速增长。

01

药明康德全球论坛

AI等工具或成突破变革关键词?

据药明康德方面透露,摩根大通生命科学私募资本首席投资官StephenSquinto、SofinnovaPartners总裁兼管理合伙人AntoinePapiernik、诺和诺德生物创新中心负责人UliStilz等多位行业“大咖”均参与了药明康德全球论坛的话题讨论。

而新康界发现,近两年大火的AI等大语言模型工具,成为讨论中的关键词之一,并被诸多大咖视为未来生物医药行业创新突破和推动变革的重要动力。

技术与人才是医药创新研发突破不可或缺的两大重点因素,而智能新工具的产生与应用,被视为技术更新迭代的重要力量。

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在专题讨论开场时便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未来趋势将是人类智能(HI)与人工智能(AI)结合。借助这些全新的工具,产业将能更好地提出假设,进行验证,最终转化为造福全球病患的实实在在的药物。

DeerfieldManagement旗下3DC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kNestle亦指出,目前产业已积聚了足够的能量,只要一些催化就能带来巨大的突破,而大语言模型等工具,或许就是催化剂之一。

FrankNestle表示,蛋白降解药物、大环多肽、多特异性抗体等新分子疗法充满潜力,且其期待大语言模型等全新工具,未来能协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为新药研发带来变革。

“是什么限制我们开发具有高效力的疗法?”ParabilisMedicine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haiMammen则在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后表示,期待行业能够利用最新的工具突破极限,为特定的患者群体开发最佳疗法。

即便是投资方,亦在通过智能工具的辅助,寻找更优质的项目。

SofinnovaPartners总裁兼管理合伙人AntoinePapiernik就透露,目前其团队正在借助机器的力量,以纯人力无法完成的速度对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核。

“这或许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据了解,目前AI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医药设计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

就在大会前夕的1月11日,国内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就达成了一款AI药物的对外授权,潜在交易额达到5.5亿美元。

该药物由英矽智能生成式AI平台Chemistry42辅助发现的,是一款高选择性、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有望用于多种实体瘤癌症的治疗。

在临床前研究中,该分子在选定的多个癌种模型中显示出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已被提名为项目的临床前候选药物,正在IND-enabling开发阶段。

此前的2024年10月初,石药集团将一款临床前阶段的Lpa小分子抑制剂YS2302018的全球权益,以20亿美元的总价授权给阿斯利康,也曾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该YS2302018也是由石药集团的AI驱动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发现,该平台利用AI技术分析目标蛋白现有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对其成药性进行针对性优化,最终筛选出高效且具有优良开发性的Lpa小分子抑制剂。

02

药明合联:

2024年纯利同比增长170%

据药明合联披露的最新消息,预期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收入、纯利和经调整的纯利,将分别较2023年度增长超过85%、260%、170%。

药明合联认为,上述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公司下游客户抗体偶联药物(ADC)等生物偶联药物行业持续的高速发展;

二是,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独特竞争优势;

三是,生产设施保持高产能利用率、新投产的生产线进一步充实集团产能、经营效率的提升及本集团现金财务管理获得的利息收入。

尽管在1月13日,药明合联因大股东药明康德累计出售了其7.17%的股份,导致股价突然大跌,但最新业绩利好消息,又让其当日股价一度涨超6%。

截至1月15日收盘,药明合联涨幅2.04%,股价报30.05港元/股,总市值360.6亿港元。

药明合联方面曾表示,其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实现同一个园区内,一站式完成抗体中间体、载荷连接子、偶联原液、偶联制剂的GMP生产的公司。

近几年药明合联营收及净利润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营收首次破亿达到3.11亿元,2022年就翻番到了9.9亿元,2023年再度增长114%至21.24亿元。

净利润则在2022年达到1.5亿元以上,2023年便提到到了2.84亿元,同期经调整净利润更是达到4.12亿元,同比涨幅112%。

2024年上半年,药明合联的营收和净利润实现进一步提高,其中营收同比增加67.61%至16.65亿元,净利润为4.88亿元,同比涨幅达175.5%。

截至2024年6月30日,药明合联手中共有167个综合项目,包括91个临床前项目、47个临床1期项目、17个临床2期项目、及12个临床3期项目,未完成订单金额进一步加速增长至8.4亿美元。

03

药明生物

151个新增项目过半来自美国

1月13日,药明生物已披露其在JPM2025大会上的简报。

不少投资者称这是一份“赏心悦目”的成绩单,简报披露的第二日药明生物股价也大涨超4%,而新康界从药明生物披露的简报中发现了多个业务方面的关键数据。

在医药许可合作方面:

2024年在使用CDMO的中国创新药出海项目中,药明生物市场份额高达70%;

自2018年至2024年6月,药明生物客户被收购后签署的合同总额达到18.95亿美元;

药明生物68%的合同来自于跨国大药企;

且客户项目达成授权许可合作后,95%的项目依旧留在药明生物。

研究服务业务方面:

2024年新签了151个项目,创下历年新高,有47%即71个项目来自新客户,且新客户主要来自美国,占比约44%。整体来看,151个新签项目有超过一半均来自美国。

2024年药明生物还获得了20个“赢得分子”项目,其中包括13个临床三期和商业化项目,大部分亦来自美国,且这些项目绝大多数为复杂生物药分子,如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重组蛋白等。

据悉,目前药明生物已在全球拥有4个研究服务中心、7个药物开发中心、9个生产基地,过去三年可放大的一次性生产技术成功率达99%。

整体来看,加上2024年新增的151个项目,药明生物项目总数达到817个,其中包括66个临床III期及21个非新冠CMO(商业化生产)项目。

同时,该公司去年还通过研究(R)平台赋能7个分子研究服务的全球项目,并有权于近期收取约1.4亿美元款项,潜在总收款金额约达23亿美元(假设该等全球项目的所有里程碑均达成)。

此外,凭借开发(D)平台,药明生物已将单抗由DNA到IND(正式新药临床)的交付时间缩短至9个月。

2024年药明生物已完成16个PPQ(工艺性能确认)项目,基于现有的合同预期,2025年药明生物将有24个PPQ项目,且爱尔兰生产设施亦将按计划在年内产生利润。

因此,药明生物强调,其对2024年实现预期收入增长充满信心,并预期2025年收入将较2024年实现加速增长。

而在大会前几日,药明生物还宣布将爱尔兰敦多克疫苗工厂以5亿美元的总对价转让给了合作伙伴默沙东,并表示该次交易可进一步增强其营运灵活性,提升资产效率和利润率。

CXO一直被视为生物医药行业景气度的风向标,而药明生物作为CXO行业龙头,尽管2024年遭遇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却依然交出了一份正面的成绩单,无疑也是在为2025年的医药行业增添信心。

(转自:新康界)

1 阅读:1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