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投研
作者|彭晨雨
编辑|李乾韬
[导语]
二次递表港交所,这次“车来了”究竟能否开到港交所?
2024年12月31日,公交神器APP“车来了”母公司MetaLightInc.(下称“元光科技”)再度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
早在2024年5月,元光科技就曾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最终折戟而归。因被判不正当竞争,元光科技运营合规性还曾遭证监会关注。
1月13日,就不正当竞争、创始人被判处刑罚等问题,时代投研向元光科技(邮箱:pr@che***le.net.cn)发函询问。1月15—17日,时代投研多次致电元光科技(联系电话:027-872***66),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
[摘要]
1.实控人仅控制约25%的投票权。元光科技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孙熙等人控制的实体联合是公司最大股东集团,合计控制约25.21%的投票权。
2.头部企业占过半市场,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三。2023年,按收益计,中国前20大时序数据服务提供商的市场份额总和约为50.4%。元光科技在公交领域市场份额约为10.2%,排名国内第三。
3.收入重度依赖广告,金融负债影响利润。2021—2024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元光科技移动广告服务收入分别为1.56亿元、1.15亿元、1.68亿元、0.8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95.6%、85.2%、96.2%、98.2%。另外,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且计入金融负债,元光科技负债净额偏高,利润连续两年出现亏损。
4.证监会要求说明合规运营情况。因利用爬虫软件窃取竞争对手商业数据,元光科技运营主体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元光”)被判处不正当竞争、元光科技创始人邵凌霜被判处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遭证监会要求说明业务合规性。
5.重点布局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此次IPO,元光科技拟募资用于购买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单元、扩大数据库、招聘人才、收购技术等项目,有望提升产品竞争力。
[正文]
一、公司背景:股权结构分散,明星资本加持
元光科技在2010年成立于武汉,是一家时序数据智能服务商,主要提供公交领域的时序数据智能服务,主打产品为公交神器APP“车来了”。
“车来了”的产品原理是,所有公交车几乎都安装有定位设备,将定位设备的数据采集到服务器后,再对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展示到用户的手机。其中,最关键的体验就是实时数据,元光科技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公交预测功能。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4年12月23日),孙熙、陈晓、肖平原及其控制的实体联合为元光科技最大股东集团,合计控制约25.21%的投票权。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3年起,元光科技曾获得多个明星资本投资,包括阿里巴巴、滴滴、雷军等知名投资方,累计融资超过5000万美元。
但在IPO前夕,雷军的顺为资本选择了退出元光科技股东行列,合计套现约760万美元,阿里巴巴和滴滴出行也通过股份回购协议,将部分股份卖回给元光科技,涉及金额分别为1500万元和167万美元。
招股书显示,滴滴出行通过子公司CheeringVenture持有元光科技18.11%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外部股东。另外,阿里巴巴集团持有元光科技10.46%的股份。
二、行业竞争格局: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时序数据服务市场,2023年,按收益计,时序数据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19亿元。时序数据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工业互联网领域数据分析、规划工厂供应链,以及当下火热的大语言模型AI都与之相关,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猛。
由于时序数据预测需要大量数据作为基础,时序数据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且细分程度较高,市场中众多参与者提供针对不同场景定制的产品。主要的参与者包括时序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分析软件提供商、基于场景的服务提供商及终端应用程序提供商。
因此,拥有更多数据和更高技术水平的头部企业往往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收益计,2023年,中国前20时序数据服务提供商的市场份额总和约为50.4%,头部企业占据了过半的市场份额,元光科技便是其中公交领域的佼佼者。
报告期内,公交领域的时序数据智能服务是元光科技最大的业务。灼识咨询资料显示,2023年,按时序数据服务收益计算,元光科技在国内公交领域市场份额约为10.2%,排名第三,次于高德地图及百度地图。按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平均月活用户数、实时公交信息服务收益计算,元光科技则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二。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公交领域时间序列数据服务市场的规模从2019年的约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1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4.9%。根据灼识咨询研报,2028年,公交领域时间序列数据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7.7%。
三、财务数据:收入高度依赖移动广告,金融负债影响利润
3.1收入结构单一,高度依赖移动广告
招股书显示,元光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移动广告服务和数据技术服务,收入结构较为单一。其中,报告期各期,移动广告服务收入分别为1.56亿元、1.15亿元、1.68亿元、0.8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95.6%、85.2%、96.2%、98.2%,收入高度依赖于广告收入。
而元光科技移动广告主要依托于其核心产品“车来了”,依靠在APP中插入广告来获取收入,收入受“车来了”用户群的规模、忠诚度及参与度影响较大,专注于增加用户流量及参与度对元光科技而言至关重要。
有市场人士指出,多元化发展是企业突破发展天花板的一条重要路径,而元光科技目前的业务结构显然与实现多元化尚有较大差距。
一方面,多年来较为单一的收入结构,意味着元光科技短期内或难以实现多元化,因为过度依赖移动广告业务的发展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当广告内容过于频繁,或与用户需求不相关时,用户可能会寻找其他更清爽、更专注于服务的替代品。这种流失不仅减少了“车来了”的潜在收入,还可能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2利润下滑,连续两年亏损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元光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63亿元、1.35亿元、1.75亿元、0.90亿元,2022—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7.17%、28.92%、12.51%。
对于2022年收入同比出现下滑的情况,元光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移动广告服务收入减少,即“车来了”的广告展示次数及潜在转化次数减少。
移动广告服务收入减少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国内多个城市的公交服务长期停驶,2022年全年公共交通的载客量显著减少,活跃用户的参与度下降,导致广告展示次数大幅下降。
跟收入相比,元光科技的净利润波动更大。
报告期各期,净利润分别为3346.5万元、-2003.7万元、-2032.8万元、22.6万元,连续两年亏损的同时,净利润呈下滑趋势。
不过,从经调整的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来看,报告期各期,元光科技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419.6万元、981.4万元、4649.5万元、2707万元,各期均实现盈利。
3.3金融负债偏高影响利润
报告期各期末,元光科技负债净额分别为2.1亿元、2.62亿元、2.66亿元及2.85亿元。负债偏高主要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偏高有关,特别是由多轮早期投资者认购的附带优先权的优先股。
报告期各期末,元光科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结余分别为3.29亿元、3.90亿元、4.03亿元、4.26亿元。
元光科技净利润出现亏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述金融负债的影响,这些负债以公允价值计算,并随市场和公司估值的变化而波动。
这些附带优先权的优先股在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后,将自动转换为普通股,但在此之前,这些金融负债对公司的利润表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此外,从财报来看,元光科技的现金流已不足以覆盖短期负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元光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3109.2万元。而同期末,元光科技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为4000万元、应付账款为455.7万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486.5万元,短期负债合计为6942.2万元,在手现金显然无法覆盖短期负债。
四、风险因素:不正当竞争引证监会关注
4.1创始人窃取对手商业数据被判刑
时代投研注意到,前次申报时,元光科技运营合规性曾遭证监会问询。
裁判文书网显示,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为了提高“车来了”在中国市场的用户量及信息查询的准确度,保证公司更好地经营,时任元光科技法定代表人、创始人邵凌霜授意公司员工利用网络爬虫软件窃取深圳市谷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谷米公司”)服务器中的实时数据,日均300万~400万条。
元光科技在获取原告“酷米客”软件的实时公交信息数据之后,将数据用于“车来了”并对外提供给公众进行查询。相对于此前“车来了”数据经常迟滞于竞争对手“酷米客公交”(谷米公司所开发APP)数据的劣势,被告元光公司使用了更为精准的“酷米客公交”实时公交数据后,使“车来了”软件产品的信息准确度得到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随之提升,促进了元光公司的整体经营。
法院判决显示,元光科技构成不正当竞争,赔偿谷米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万元。邵凌霜违反国家规定,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储存的数据,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在共同犯罪中,邵凌霜系“车来了”APP的主要负责人,起组织、领导作用,系主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十万元。
对此,在接受上市备案申请时,证监会要求元光科技说明上述不正当竞争相关情况涉及事项是否已整改完毕,是否属于《境外上市试行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禁止上市情形。
此外,由于创始人的违法记录可能对公司上市产生不利影响,邵凌霜在上市申请递表前选择退出管理层,让出投票权,并承诺不干预集团的管理和运营。
4.2广告驱动的商业模式
用户体验,往往是决定一个产品好坏的关键因素。
元光科技主要通过“车来了”APP向用户免费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并通过投放相关广告来获得收益。这种看似双赢的商业模式背后,实则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元光科技高度依赖于“车来了”APP的广告收入,为了维持和增加收入,APP内的广告展示只多不少。另一方面,当广告内容过于泛滥,会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伤害,甚至造成用户流失,而元光科技广告收入的多少又与用户规模密切相关。
事实上,网络上存在不少用户反馈“车来了”APP广告弹窗频繁,已经影响到了使用体检。目前,该APP于苹果AppStore的评分为4.2分。
为提升用户体验,元光科技还提供付费会员服务,会员可屏蔽“车来了”内的大部分广告。会员费按月、按季或按年收取,一般平均每个用户每月7.6~10.6元。但元光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来自会员费的收入甚微。
元光科技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若未能维持并扩大用户群,或未能提供优质的用户服务,可能会给“车来了”对用户的吸引力造成不利影响,则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显然,这样的商业模式自身存在一定的矛盾点,如何在不损害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元光科技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4.3巨头入局,市场份额遭蚕食
元光科技的业务高度集中于公交信息领域,主要提供的服务是实时播报公交车信息。但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如今市场竞争格局相较其早期成立时已是群狼环伺。
早在2017年,“车来了”彼时坐拥超6000万用户,市场份额在国内公交领域时序数据服务商中排名第一位。然而,在阿里巴巴、百度分别将公交到站时间信息引入旗下的地图软件后,元光科技的市场份额排名由第一被挤压至第三。
一方面,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能力,使得元光科技在与它们的市场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依托于丰富的资源,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不仅能够提供公交信息,还整合了导航、打车、共享单车等多种功能,形成了强大的组合拳。
对于元光科技而言,继续坚守公交信息赛道就要面对巨头的竞争,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与巨头“掰手腕”,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事实上,元光科技也已经在另辟蹊径,丰富自己的产品业态,推出了“时间+价格”和“时间+设备状态”两条新产品线。
其中,“时间+价格”产品将数据分析产品范围扩展至如为电力交易方提供策略指导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时间+设备状态”产品为共享电单车运营商提供远程监控以确保电单车的使用符合法规,从而降低合规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时序数据分析预测模型需要大量数据,高度依赖于其最初训练的环境,在完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往往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想要转型其他业务难度较大。
元光科技也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时间+价格”和“时间+设备状态”相关产品的收入甚微,若公司未能扩展新行业的产品系列,或开发获得市场认可的新产品,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前景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五、募投项目分析:重点布局产品研发
5.1重点布局产品研发
此次IPO,元光科技拟将募资用于增强技术栈、丰富产品线以及扩大销售。
其中,元光科技拟通过向中国公司购买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单元以及相关软硬件和网络资源、扩大数据库、招聘技术专家、收购第三方人工智能技术等方式,巩固数据分析基础及产品开发力度。
与此同时,元光科技还拟募资招聘时间序列模型训练、推理优化及大数据处理、产品开发等范畴的专家,以开发时序数据基础模型。
该模型在公交行业成功应用后,将拓展至其他各种行业,以满足每个行业的独特需求,并扩大在不同行业的技术影响力,达到丰富产品线的目的。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元光科技研发开支分别为2820万元、2500万元、3390万元、1860万元,研发费用率(研发开支/总收入)分别为17.3%、18.5%、19.4%、20.6%,研发支出虽存在波动,但研发费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未来,通过开发时序数据基础模型,元光科技有望在公交行业的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加快产品落地速度,拓宽产品组合和优化收入结构。
不过,元光科技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可能无法成功有效地执行上述战略规划,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2扩大销售投入
除重点布局技术和产品研发外,元光科技还计划将部分募资用于扩大销售及营销工作,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
招股书显示,元光科技计划进一步加强对“车来了”的营销,实行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策略,特别针对三线及以下城市,以增加用户群体。在线上,计划通过在网站及社群媒体平台上投放针对性的广告来扩大受众并增强品牌知名度;在线下,将在高客流量的地区策略性地在公交车及广告板上投放广告。
此外,元光科技还计划与企业及政府建立关系,推广新数据分析产品。通过业务开发团队与各个行业密切合作,以识别及解决分析产品的具体挑战;还将通过为现有及潜在客户举办网络研讨会,以及在行业会议及论坛上发布白皮书,以建立在行业内的声誉。
元光科技也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可能会产生与品牌推广及营销工作相关的大量成本,而部分营销活动可能无法有效吸引或留住“车来了”用户。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元光科技销售开支分别为3354万元、2765万元、3344万元、1668万元,销售费用率(销售开支/总收入)稳定在20%左右,主要用于“车来了”线上线下的广告推广、营销员工成本。
其中,报告期各期,广告及推广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6%、10.4%、11.2%、13.1%,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元光科技营销投入的扩大,这一比例未来或将进一步提升。
(全文627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