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称为谷日节。谷日节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且这一天不吃煮熟的谷物,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习俗蕴含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如果正月初八当天天气晴朗,那么就预示着这一年稻谷将会丰收;若天阴则可能年成欠佳。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因为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天上诸星下界的日子。顺星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人对于星辰的崇拜。古人认为天上星辰与人间祸福紧密相连,在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里,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即“流年照命星宿”,包含日、月、水、火、木、金、土、罗候、计都九星,人的一年运势全由值年星宿掌控。因此,通过祭祀星辰,人们希望能够得到星辰的庇护,从而在新的一年里避免灾难,获得好运。在正月初八晚上,人们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都会等天上星斗出齐后,点燃小灯,放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称为“散灯花儿”,以求得到星神的庇佑。不同人家会根据自身情况摆放不同数量的灯花,比如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普通人家摆49盏或者最少的9盏。
八仙
八仙的传说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并且因为正月初八的“八”字,这一天也逐渐成为“敬八仙节”。八仙即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他们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人们会在这一天摆上水果佳肴,祭拜八仙。有的地方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会出远门,俗称“游八仙”。
在正月初八还有放生祈福的活动,人们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鸟是吃谷的,古人认为放生鸟和鱼可以表达好生之德,同时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不抢夺人的收成,还有一点是初八被视为顺星之日,这样做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就有相关记载:“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吃元宵
在一些地区,正月初八还有吃元宵的习俗。
除了这些习俗,正月初八还有不少禁忌,1.忌红喜事,古代正月里很少有人结婚,有“抬头红”的说法,认为男女在正月结婚,乃是月太岁压头,对儿孙不利,因此很少有人在正月结婚。
2.忌打碎器物
如果在正月初八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等器物,意味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碎片,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且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以用红纸包着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同时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米缸
3.忌空米缸
正月初八是聚财之日,人们会把米缸和水缸装满,确保家中的锅里有食物或水,寓意来年不会断粮。
虽然一些传统的祭祀和习俗可能因地区和家庭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仍然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