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在经历灾难性大火的五年之后,巴黎圣母院重新向访客敞开大门,标志着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的重生。在教堂前的广场上,一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音乐会华丽上演,《巴黎圣母院》各代卡司相聚一堂,为重生的圣母院高歌,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想象力在此刻交融。
2025年1月18日,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迎来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2011年至2025年,这部法语音乐剧经典之作在14年间,历经5轮演出,覆盖18万人次,终于迎来百场庆典。故事跨越时代、文化和地域,历久弥新,台上台下热情洋溢,共赴庆典。
原卡回归,初心不改
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维克多·雨果同名经典著作改编而来。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三个男人同时对一位美丽的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产生了感情——“副主教”弗罗洛的爱带着强烈的占有欲,饱受信仰与欲望的煎熬;英俊潇洒卫队长菲比斯的爱轻浮又自私,随时将利益放在爱情之上;敲钟怪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却对爱斯美拉达怀着最纯洁、高尚的爱慕。
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信仰与欲望、高尚与卑劣、承诺与背叛、奉献与占有、死亡与救赎,这些对立元素在命运的洪流中交织碰撞,共同编织出一场震撼人心的悲剧。
本剧由吕克·普拉蒙东(LucPlamondon)作词,理查德·科西昂特(RiccardoCocciante)作曲,是法语音乐剧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杰作,风靡全球,一举奠定了法语音乐剧的世界地位。
25周年纪念版的巡演由国际化班底打造,从主创到演职人员都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剧中没有对白,全部剧情皆由50余首歌曲的演绎串联呈现,“唱跳分离”“以歌带戏”的模式,更引领了大部分法语音乐剧的制作和运营方式。
本剧打造了《大教堂时代(LeTempsdesCathédrales)》《美人(Belle)》《波西米亚少女(Bohémienne)》《再为我跳支舞(DansemonEsmeralda)》等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同时,在基本音乐剧框架中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巧妙地将美声唱法和摇滚乐有机联系起来。极具视觉效果的舞台背景和尽情投入的表演与之完美结合,荣获加拿大FELIX艺术奖项“年度剧作”“年度最佳歌曲”与“年度最畅销专辑”多项殊荣,兼具历史纵深感与现代性。
本轮上海站卡司阵容可谓豪华。1998年首演中“副主教”弗罗洛的扮演者——年逾七旬的丹尼尔·拉伏瓦(DanielLavoie),强势加盟本轮演出,他说:“我希望能够永远演下去,但是我不知道我能演多久,每一场演出对于我来说都是‘有生之年的珍藏版’,我很珍惜,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而此前在《唐璜》《卡萨诺瓦》中大放异彩的音乐剧演员吉安·马克·夏雷提(GianMarcoSchiaretti)首次作为“格兰古瓦”一角登陆上海舞台,深受观众喜爱的安杰洛·德尔·维奇奥(AngeloDelVecchio)、爱拉达·达妮(ElhaidaDani)、达米安·萨格(DamienSargue)、亚丽齐·拉朗德(AlyzéeLalande)以及杰伊(Jay)也悉数回归。
14年,从0到1开拓法语音乐剧市场
2011年,英语版《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化广场首部年末大戏连演24场。彼时卡西莫多的扮演者马特·劳伦特(MattLaurent)和爱丝美拉达的扮演者坎迪斯·帕丽斯(CandiceParise)首次在现场献唱了《笼中鸟》《再为我跳支舞吧》等经典名曲,首轮演出吸引39,459位观众。
2019年7月与2020年1月,由上海信托倾情呈现的20周年纪念版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来沪,两轮40场演出共吸引观众72,447人次,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去年9月,《巴黎圣母院》阔别五年再度归来,18场演出开票即售罄,共计33,091位观众走进剧场,共赏经典;此次再度作为年末演出季收官之作归来,更是迎来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截至目前,门票已告罄。
百场演出结束后,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与《巴黎圣母院》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NicolasTalar)共同登台,讲述多年来双方在法语音乐剧领域的深耕与合作。
费元洪表示,回顾过去的14年,上海文化广场一直是诸多法语音乐剧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积极推动者,《巴黎圣母院》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写意审美和与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为非英语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突破树立了典范。
尼古拉表示,法语音乐剧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上海文化广场的独具慧眼与大力支持,很高兴《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文化广场达成100场,相信下一个100场和200场也会早日到来。
文字丨记者何晶
图片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