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2025重庆两会到来之际,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教育工作等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人民网重庆1月20日电精准链接企业“出海”人才需求,深入推进“招培就”联动,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适配度……2025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做客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时表示,四川外国语大学早谋划、强供给、抓协同,紧贴国家所需、紧跟重庆所向、紧靠川外所能,构建战略性人才培养新生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两会会客厅·速读干货
谈建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应充分拓宽该群体就业成才渠道,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论举措:紧贴国家所需、紧跟重庆所向、紧靠川外所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适配度。
提目标:持续推动新文科建设从概念到体系、从理念到行动的不断变革和提质,不断构建新文科发展战略新生态。
精准链接“出海”需求
深入推进“招培就”联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邹渝介绍,近年来,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主动揽责担责,积极访企拓岗,精准链接企业“出海”人才需求,有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有力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突出就业市场拓展、服务企业出海人才需求。一是用好“大数据”。梳理校院两级用人单位信息库,找准毕业生就业目标企业的基本定位。聚焦出海企业,制定年度访企拓岗计划,瞄准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访企拓岗,2024年累计走访企业300余家,拓展岗位3200余个。二是扩大“朋友圈”。学校几万名从事涉外工作的校友和全体师生的“朋友圈”是重要的就业资源;主要出海行业的企业家、HR是核心就业资源。2024年,学校共新开拓200多家企业到校举办讲座、开展座谈和招聘工作,有力地拓展了就业渠道。
锚定需求标准,深入推进“招培就”联动。一是深度调研出海企业人才需求、反馈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深度调研10多个行业300多家企业,其中问卷调查238家、座谈76家,第一时间将企业对人才的画像反馈给教学单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锚定需求标准,优化专业设置。2024年,恢复7个非通用语种专业招生计划,减少就业需求不旺的专业招生计划。三是紧抓“新文科建设”契机,锻造“复合型”人才矩阵。坚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入推进跨国别、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协同培养,构建“法语+法学”“英语+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外语+专业”交叉专业、13个微专业人才培养新格局,着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交流才能,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卓越涉外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紧贴国家所需、紧跟重庆所向、紧靠川外所能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社会需求适配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因素。邹渝表示,四川外国语大学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拓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形成文学与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陆海新通道区域国别研究、翻译与国际传播等优势学科方向。
一是紧贴国家所需,聚力培养“三有”复合型人才。增设4个非通用语种专业,涵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4个语种群。依托外语学科建成全国首批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点和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硕士点。主编《理解当代中国》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系列教材12部,牵头联合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打造“134”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区域联动”样板,联合西安外国语大学发起成立“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全国率先开展研究生招生“省级联合自命题”改革试点。全面推行“1368”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外语+”国际传播、区域国别、涉外法治、国际组织等涉外重点领域人才近800名。
二是紧跟重庆所向,协力开展有组织自主知识创新。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推动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西部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教学联盟”。新建“区域国别研究院”省级智库平台,形成10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矩阵,联合国内外47家智库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对接“中缅大通道”建设,成立涉外法治话语研究中心。新增一级学会会长单位1个、副会长单位1个。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3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2项。
三是紧靠川外所能,全力推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配合重庆市级部门完成2023年“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5项,参与编撰《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蓝皮书(2013-2023)》。与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开展“外语+专业”“外语+产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建成多语种跨境电商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助力“渝品、渝企出海”。开展“桥都”等重庆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助力“巴渝文化出海”。承担外国政要、国外使节来访口笔译服务300余人次,大型国际会议、国际赛事等语言志愿服务近1500人次,形成“重庆市多语言青年志愿服务”和“重庆国际志愿者服务指导与研究中心”品牌。
不断变革、提质
构建新文科发展战略新生态
据了解,自2020年底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以来,全国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们和相关高校,努力践行《新文科建设宣言》,协力推进外语新文科建设。
2021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获批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项目。学校以此为契机,制定了新文科改革实施方案,构建了“一核三型八维”卓越涉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1368”新文科教育改革模式,项目终期验收获评“优秀”等级。
“面向未来,四川外国语大学将持续推动新文科建设从概念到体系、从理念到行动的不断变革和提质,不断构建新文科发展战略新生态。”邹渝介绍。
一是进一步凝聚新文科转型的思想共识。打破旧文科单一思维,重塑思想观念,重视文科内部以及文科与理工农医等交叉融合,创新外语知识和人才生产,不断把握新文科建设内在规律,凝聚起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
二是进一步夯实新文科转型的制度保障。将新文科理念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为核心支撑。创新性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专业框架、教育教学体系、智能技术应用等系列制度,从而保障学校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塑造新文科转型的特色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推动新文科教育范式革命与学校办学特色、办学资源禀赋相结合,打造学校转型新动能,实现学校特色发展新优势,推动办学治校的高质量发展。(胡虹、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