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名单公布!请速来领取你的限量款卫衣

今年是《浙江教育报》

创刊40周年

此前,浙教哥发布征集活动

今天,我们想送你一张四十年前的报纸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细数回忆

1

蒲公英的约定

9:00

这是一份来自2008年的报纸,5月12日,汶川地震,地动山摇,举国悲恸。而浙江支教团奔赴广元灾区的举动,无疑是黑暗中闪耀的光芒。他们不仅带去了知识,更给予了孩子们心灵上的慰藉与希望。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用耐心与热情,帮助孩子们在废墟上重建起对未来的憧憬。

我们的声音时刻在那些需要浙江教育的地方发出。

2

sanshui

9:00

年前遇见学生博,他“交代”自己是那年画乌龟骂老师的“画家”。表示“小时候不明白的道理,现在也慢慢理解了”。我取出2012年9月15日《浙江教育报》,借《黑板上的大乌龟》一文回忆往日,师生间弥漫着如普希金笔下的“亲切的怀恋”。做老师三十年,我常想起读中学时书中《PortraitofATeacher》一文,期待自己像Crossett老师那样,鼓励学生发现学习乐趣,培养前行勇气,寻找人生方向。

相信您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3

露灵玖玖

9:00

在这一份珍贵的《浙江教育报》上,很荣幸能在一版刊发我的投稿。那是我踏入温州教育这片热土的第三个年头,为了尽快熟悉和了解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我将《浙江教育报》视为每日的精神食粮。在其中,我看到了浙江教育改革的力量,感受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这份报纸,陪伴我成长,也见证了我对教育改革的关注与思考。

希望本报能继续陪您见证浙江教育的成长。

4

吴笔建

9:00

我是《浙江教育报》一位老读者、老作者,也是“教师话坊”的老版主。2009年教师节前夕,池沙洲老师对我进行电话采访,这是我首次接受记者的采访。9月12日报纸刊发了《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大篇幅报道了我的故事。同期第二版发表了我的处女作《示弱+威慑》。两个首次,这张报纸对我而言弥足珍贵,见证了我的成长,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开启了我的写作之旅,至今在《浙江教育报》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积极投稿,希望本报能陪您走过更多春夏秋冬,共历风雨彩虹。

5

郑春

9:00

《浙江教育报》是一份让大众深刻理解政策背后意义的专业报刊。记得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2022年暑假带着孩子开启了“双减”后的首个寒假,让孩子从培训班解脱,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发展孩子的综合素养。个人也开始“扑”在了专业书里,追求“向上找概念,向下找方法”的教育新理念。三年坚持,从一线教师成为了区域名师。

本报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最真挚的朋友。

6

荷颜悦色

9:00

这是千禧年的第一份《浙江教育报》。迈入崭新的21世纪,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对未来的期待。当看到那些期待一件件落地,成为现实,又成为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心中百感交集。这份报纸见证了浙江教育在世纪之交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而在25年后的今天,我愿继续见证浙江教育的发展。

跨世纪的机遇令人振奋,让我们一起守望浙江教育的美好未来。

7

珏树1

9:00

当时正是我踏入教师这个岗位的第一个年头,第一次担任班主任让我有些无所适从。是报纸给予我许多启迪,让我慢慢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懂得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老师。“校园视窗”是我最喜爱的一个栏目,它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逐渐明晰。

我们也将继续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一线教师的声音能被听到。

8

跑啊跑啊跑

9:00

我是一名体育老师,本以为报纸这样比较重视理论的刊物和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相去甚远。直到开始尝试写教育论文的时候,才发现平时的理论积累有多么重要。《浙江教育报》对许多政策进行了普适化的分析解读,让群众更容易理解。同时,报纸将全省的资讯囊括其中,让我不再将目光只聚焦于本校本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了更长远的目标。

每周二、周五,请锁定本报。我们将会源源不断地为教师提供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请以上参与征集活动的读者朋友

在本条推文留言区

留下你们的

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身高体重

《浙江教育报》创刊40周年卫衣

将飞速来到你身边哦!

本活动有效期为一年

如果你也有跟浙江教育报的特别回忆

欢迎发给我们

四十年笔墨春秋

四十年风雨兼程

感谢有你

与我们共同见证

伴我们一路同行

责任编辑|许天怡

校对|郭诗语鲁文清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