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此前1天,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就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同时,他还回复了推动公募基金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吸引外资投资A股等问题。
吴清指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此次印发的《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更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干货”满满。
明确入市硬指标
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吴清表示,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实施方案》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并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实施长周期考核
“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吴清表示。
据其介绍,此次《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这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吴清表示。
公募改革初步方案已形成
吴清表示,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买方力量。近年来,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公募基金行业也暴露出经营理念偏差、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按照相关部署,证监会经过认真调研论证,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
具体来看,改革方案总体考虑三大方面:一是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二是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他表示,多个要求直指拉长考核周期,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的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
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
在介绍公募基金改革初步方案时,吴清表示,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这样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的费用。“这个钱虽然不多,但是是给投资者实实在在省下来的。”
四方面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吴清指出,《实施方案》明确了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里每年至少增长10%。公募基金的改革将会有助于实现该目标。为此,证监会将展开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实现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常规;二是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制定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进一步便利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市场;三是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当中的权重,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四是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制度,引导基金公司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
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吴清表示,下一步,证监会要以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为契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包括在资产端,着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在交易端,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在机构端,推动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在执法端,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
在交易端方面,吴清介绍,允许公募资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积极支持相关资金投资入市。同时,用好用足央行互换便利工具,会同人民银行探索实现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建设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是市场各方的共同期待,也有非常多的内容。证监会责无旁贷,将全力做好。我们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持续推动资本市场生态改善,使各类资金都愿意到这个市场来,并且能够在这儿留得住、发展得好。”吴清强调。
权益市场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谈及资产端的改革时,吴清表示,2024年,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出台了鼓励分红、回购等政策和规则,上市公司全年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岁末年初,证监会也坚决落实新“国九条”关于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的部署要求,今年春节前的2个月,也就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预计会有超过31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金额大概会超3400亿元,分红公司数量、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
他还表示,目前,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外资是目前A股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今年来,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便利性、稳定性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吴清介绍,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外资是目前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吴清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各类外资主体参与A股市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提升A股投资吸引力。包括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丰富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供给;持续强化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联系,推动解决外资机构的关切、合理诉求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吴清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胡萌编辑陈莉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