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孙燕通讯员王蕊谢宗睿
对于许多深谙保养之道的人来说,又到了冬季进补的好时候。于是,五花八门的食材、药材齐上阵,煲汤、炖粥、泡酒,好不忙活。不过,各地出产的中药材成千上万,看似名字近似,但药理、药效可能大相径庭。一字之差,用错了会惹出大麻烦。
“补药”炖老鸭,老伯的肝“被堵了”
卢老伯(化名)家住浙江湖州农村,平时靠干体力活谋生,农村里造房子、修院子、屋顶补漏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虽然已经67岁,但在当地人眼里,卢老伯一身力气丝毫不输年轻人。所以,忙起来的时候,找他干活的人络绎不绝。一天下来,卢老伯挣个千八百的不成问题。可见,当时的他,身体有多么壮实。
不过在老伴卢婶(化名)眼里,毕竟岁数不饶人。她心疼卢老伯整日辛苦卖力,总是想方设法搞来些“食补”的方子,变着花样地给卢老伯补补身子。
今年秋天,有亲戚送来了自己种的“三七”。这让卢婶高兴坏了。她早就听说过三七能够补气、活血,给干体力活的卢老伯补身体正合适,于是赶紧买来鸭子,炖了一大锅“三七老鸭汤”。
卢老伯喝了几口,觉得太苦,不愿多喝。生怕糟蹋了“好东西”的卢婶又特意加了些冰糖,掩盖掉一些苦味后,又劝卢老伯喝了不少。没想到,这顿“三七老鸭汤”下肚后,卢老伯开始出现肚胀、腹痛等症状。
一开始,他没太在意,也舍不得搁下挣钱的活计,所以瞒着家里坚持干活。但随着情况越来越严重,卢老伯终于瞒不住了。
身为村医的女儿得知后,强拉着卢老伯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做了B超,发现他竟有了“肝硬化”。
就在几个月前,卢老伯的体检报告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女儿立即感到问题不简单。在仔细追问卢老伯后,女儿从家里找到了一堆还没来得及吃的“三七”,有些甚至还发了霉。通过咨询中医师,女儿才知道大事不妙——这哪里是“三七”,分明是“土三七”!
在县、市两级医院进行了肠胃镜、腹部增强CT和增强磁共振检查后,医生确认卢老伯已出现严重的肝腹水、肝小静脉闭塞。医生建议他尽快转诊至上级医院。
在家人的陪伴下,卢老伯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盛吉芳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
在详细询问病史后,盛吉芳主任医师把卢老伯收治住院。病房管床医生曹青主治医师立即开出了肝胆胰肿瘤及血管CTA等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解奕瑞副主任医师邀请了浙大一院肝胆胰介入中心及介入治疗中心(之江)主任熊斌主任医师会诊。
经专家会诊确认,卢老伯因误服“土三七”,其中的吡咯生物碱导致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肝小静脉的内膜下水肿,最终引起肝窦阻塞综合征。换句话说,肝脏的重要血管“堵住了”。
随后,熊斌主任为卢老伯实施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已经“堵塞”的门静脉旁,新开辟了一条通道,让血液能够更顺畅地流动。这才让卢老伯转危为安。不过,他的肝脏损伤还需定期随访复诊。
中药材种类繁多非专业人士切勿乱用
卢老伯误服的“土三七”究竟为何物?它和真正的三七又有什么区别?浙大一院中医科钱康主治中医师表示,这二者虽只一字之差,但实际上有着天壤之别。首先,三七是《中国药典》中明确列入的中药材,而“土三七”却没有被纳入《中国药典》。严格来讲,“土三七”是一种有毒植物,而根本不是中药材。正规的医疗机构也不会开具含“土三七”的中药处方。
其次,三七是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优质的三七往往价格较贵。而土三七适应能力较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浙江农村的房前屋后常能见到。
第三,土三七的毒性主要源于其含有的吡咯生物碱,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肝小静脉闭塞等肝脏损伤情况。误食土三七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腹水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服用“土三七”。
中医科主任吴国琳主任中医师提醒,中医药博大精深,中药材成千上万。其中,一些中药材的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仿,普通人难以判断区分。然而,它们的成分和功效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对于广大普通人而言,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日常保健,都应寻求专业中医师的诊断和指导。如果凭着一知半解,就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进而自行加以使用,其后果不堪设想。
盛吉芳主任医师和熊斌主任每年都会收治好几例因为误服“土三七”等有毒植物或未经专业中医师诊断开药而擅自服用中药材,从而导致肝脏严重受损的病例。其中,有人因中毒不深、就医及时,经过内科治疗后还能转危为安,而有人却不得不接受TIPS或者肝移植手术,才保住性命。还有一些患者,因中毒太深且延误太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为此,专家呼吁,千万不要擅自使用(包括内服和外用)来路不明的所谓“中草药”,非专业人士也不要自行种植、采集所谓的“中草药”自用或馈赠亲友,以免酿成大祸。同时,如果在使用非正规途径的“中草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必须及时就医。一旦延误救治,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身体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