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初,戴笠因事去河南,回来后对毛人凤等人说:“汤恩伯野心太大,当了中原王

文史记叙录 2025-01-30 23:12:30

1944年初,戴笠因事去河南,回来后对毛人凤等人说:“汤恩伯野心太大,当了中原王还不满足,居然想学起曹操来了。” 汤恩伯进入河南时,一开始所辖不过一个第31集团军,但在出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豫、皖、苏四省边区总司令后,开始疯狂收编土匪势力,吞并杂牌武装,肆意扩充实力。 两年多的时间,汤恩伯部由一个集团军,膨胀为五个集团军,以及80多个挺进纵队(每个纵队多则3000人,少则三四百人)。此外,还有独立旅、补充团等名目繁多的部队,分屯于豫中与豫皖边界。 汤恩伯势力最盛时,拥兵四十多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王”。 汤恩伯的副手沈克,及豫籍重要将领张轸,都认为汤恩伯招兵只图数量,是典型的是“狗吃牛屎,只好多”。 听到这番评价后,汤恩伯不以为然的对亲信张雪中说:“沈公侠、张翼三实在不像军人,有些迂腐的书生气,他们竟一再要我裁撤游杂部队,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小不知其大。试问照他们的意见来办,我需要的兵员从何处来?不用这些地头蛇,又怎能扩大地盘?” 汤恩伯将杀人立威都用到了个人恩怨方面。汤恩伯气度,视人命如草芥,动辄以睚眦杀人。 鲍刚是汤恩伯所辖的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因从汤恩伯以前的部队里挖了一些军官成立了一个警卫团,被汤恩伯怀恨在心,指使亲信陈大庆将鲍刚灌醉,于半路截杀。 有一次,几个副官聚众赌博,被汤恩伯当场下令枪决。完事后他漫不经心地说:“我有好些日子没杀人了,心里不好过。”汤部官兵私下都称他为“汤屠夫”。 至于河南的国民党大小官吏,也被汤恩伯呼来喝去,犹如奴婢。国民党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一接到汤恩伯的电话,就吓得浑身颤抖。李培基亲自派出的县长,被汤恩伯以子虚乌有的罪名,枪杀了3个。 一位县长年后去叶县拜见汤恩伯,出来后就对人说:“现在虽是初春,河里结冰,可我来到此地,每天都要出几身大汗,吓得我心惊肉跳。应召回来之后,比从澡堂里洗澡出来还要痛快。” 汤恩伯的张狂,在有些方面连戴笠都看不下去。1944年初,戴笠因事,在界首和叶县等地盘桓了半月。期间,戴笠随汤恩伯到曹操的出生地亳州寻找曹氏遗迹,结果一无所获。 不知怎么想的,汤恩伯竟对戴笠夸口,要在亳州或许昌为曹操建一座纪念塔,以表其崇敬之情。 戴笠为人机警,正是这一番夸口,他看出汤恩伯的野心,回来后对亲信毛人凤说:“胡宗南在关中要做西北王。没有料到汤恩伯做了中原王还不满足,竟想学起曹操来了。我劝他英雄本色是应该有大志,但功高盖主绝无善终。” 戴笠是蒋介石极为信任的特务头子,对戴笠而言,汤恩伯再得志,戴笠也不会得到更多的好处。然而,汤恩伯竟然利令智昏,在戴笠面前毫不避忌。 汤恩伯率部进入河南后,忙于培植个人势力,对日军并没打过几次像样的仗,河南民众编出歌谣讽刺道:“一退二三百,伤亡四五千,名城六七座,八九十来天。” 汤恩伯扩军太快,部队军纪是越来越差,河南百姓苦不堪言。 第一战区的军政人员,自司令官蒋鼎文、副长官汤恩伯以下,无不以生财为能事。汤恩伯办有很多公司,与伪军将领张岚峰、孙良诚勾结,走私货物,囤积居奇。 汤恩伯的心腹将领陈大庆(曾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将叶县兵站粮库的存粮70余万斤,盗卖自肥。 1944年,汤部第89师师长金式因粮食囤积太久,一部分被日军抢走,一部分被自己烧毁,竟后悔不迭地对人说:“这完全怪我,我想等待高价出售,结果落空了。” 汤恩伯的副总司令沈克,生活腐化,很少过问军务,终日沉湎于赌博,赌资不足,便向军需处挪借。 当得知日军集中坦克,准备发起进攻时。汤恩伯决定开掘深沟,深沟北自郑州附近,东至开封,再向南折至周口,两道复线长达500多公里。 这项工程开工之后,附近100里内的百姓都被征调,汤军以修筑工事为借口,命百姓自带口粮工具,昼夜不停地开掘。 这一工程,完全是战争史上的笑话。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在一次活动中,讥讽汤恩伯说:“有人想学隋炀帝,要在河南开掘千里邗沟,而名之曰‘国防工事’。在我看来,完全无此必要,在现代战争中尤无此必要,应该立即停止。” 1944年豫中会战前夕,面对日军频繁调动,汤恩伯召集军长以上将领开会,草草说了几句:“当前日军企图由许昌进犯洛阳、西安,企图威逼重庆,我们就在许昌、襄县和日军决战,你们都要准备打垮他。” 更令人诧异的是,汤恩伯竟然说:“你们不要听参谋处发下来的计划。他计划他的,咱们打咱们的仗,就这样办。” 寥寥数语,什么作战计划都不说,就草草散场。 直到开战之前几个小时前,汤恩伯与其幕僚还认为日军的调动无关紧要,计划在当晚去看戏,甚至一度与前线部队中断了无线电通信。 汤恩伯经营的这样一支军队,虽有数十万之重要,但根本谈不上有何凝聚力,更别提什么战斗力了。在随后的作战中一溃千里,汤恩伯也失去了大部分的军队本钱,再无昔日之威风了。

0 阅读:8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