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获悉,截至2024年12月,昆明市涉及行政审批、要素保障、产业发展、惠企政策、人才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的10件惠企实事全部圆满完成,实现解决“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经营主体满意度、获得感稳步提升。据了解,昆明市2025年将继续推出10件惠企实事,以点带面实现“一件事向一类事”拓展延伸。
建设21个“惠企服务专区”,助企共享发展红利
出台《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健全完善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利用“三个听取”“三进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在行动”等助企帮办活动,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局长进企业送政策”行动,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线上精心打造“在昆明·明白办”“昆明政商直通车”微信小程序,以数字化手段分类精准推送惠企政策。2024年,发布政策1705条,服务用户10607人,政策推送82万余条。
线下重点建设政务大厅“惠企服务专区”,市、县两级共建设“惠企服务专区”21个。市级发布54家部门惠企政策联系人,72项可兑现事项清单;各县(市)区发布289家部门惠企政策联系人,757项可兑现事项清单,为1025家企业兑现资金3218.96万元。
打造“园区+社区”国际人才高地,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
依托“四个中心”支撑平台,实现国际人才服务全覆盖。在文林派出所建设“一站服务中心”,为国际人才提供便捷政务服务,累计为国际人才办理居留许可、外企设立等1120件。在天君殿巷建设生活便捷中心,由专业人才驻点提供三大项14小项国际人才服务,累计接待现场咨询业务1000余人次。在文林街华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际人才医疗便利中心,通过设置英文标识、为医生配备翻译机等,累计为国际人才提供基础诊疗等服务89人次。同时,新增国际人才购买医疗保险服务,门诊就医享受50%报销比例。在文林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室内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开展新型文化活动、国际课程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累计开展国际课程101次,组织参加新型文化活动500余人次。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促进社会化就业、服务人才流动的示范引领集聚作用,围绕“8+N”产业链搭建供需对接平台,2024年共服务用人单位1.84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举办昆明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四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西双版纳、磨憨物流企业代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举办第九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针对留学生等来昆创业群体设置“国际组”,对获奖项目最高给予10万元的资金资助。
打造不少于38个金融驿站,为民营经济汇聚金融活水
印发《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打造昆明市金融驿站工作方案》《昆明市金融驿站建设指南》《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共同打造昆明金融驿站共建共管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指导、金融参与、多方聚力”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打造集金融服务、信息交流、政策咨询于一体的普惠性综合金融服务窗口—金融驿站。
在全市20个县(市)区、开发(度假)区、自由贸易(经济合作)区及滇中新区打造功能丰富、运行有效、场景多元的“金融驿站”68个,其中示范网点29个,涵盖政务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金融机构、产业园区、商会、社区、街道等多种类型场所。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线上积极引导企业注册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通过扫码注册,实现“企业在线申请、平台智能匹配”等线上融资对接,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度;线下重点打造融资顾问团队,多措并举开展“党建引领、金融先行——金融赋能暖企行动”等系列活动,为企业把脉问诊、上门服务,提供“一企一策”精准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
组建供电专家团队“入企问需”,优化产业园区用电服务
建立电力保障政企沟通会商机制,充分保障裕能二期、西南铜业、闻泰二期等30个项目投产送电,长水机场改扩建、天安化工扩建等100个项目开工建设,平均接电时长降低31.2%。
建立健全产业园区“联席办”工作机制,与云南东川产业园区建立电力保障联席办公室、安宁工业园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供电要素保障。完成东川碧谷产业园区“转改直”试点改造,实现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全面“一户一表”独立建档,全量参与市场化交易,园区企业用能成本下降10%至30%。组织专家团队前往滇中昆明临空产业园区、高新产业园区,对昆明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等5家新质生产力企业“入企问需”,解决问题12个。
指导用户在工建系统内完成“供电报装”业务办理,全年帮办代办市政公共服务业务128件。率先将200kV及以下小微企业(含工商个体户)纳入业扩配套投资范围,延伸用户28548户,投资金额约为9519.82万元。
创新保证金缴纳方式,大幅降低公共资源交易成本
印发《昆明市财政局关于规范政府采购保证金管理及开展试点保证保险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率先试点政府采购保证保险业务,探索政府采购投标、履约保证保险代替传统的保证金以减少供应商资金占用。保证保险的基准费率最低被保金额的1%,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资金占用压力。
印发《关于持续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对依法必须招标且标的金额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免于收取无失信记录企业投标保证金;标的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继续推广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2024年为全市1354个工程建设项目共计减免投标保证金35.16亿元,真金白银降低经营主体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全年不少于4800人(户)
不断提升贷款额度,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分别提高到30万元和400万元;不断强化政策宣传,印制贷款申领办理指南,在地铁1、2号线开展政策投放,不断提升政策知晓度;不断降低担保门槛,率先在全省推行“对2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有效提升贷款获贷率;不断下调贷款利率,在全省贷款指导利率上限“LPR+150BPs”的基础上,协调银行将贷款利率上限下调为“LPR+45BPs”,切实降低创业者融资成本;不断提升业务办理便捷度,依托省融信服平台实现“贷款申请、发放、贴息及回收”全过程闭环管理,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截至2024年12月9日,全市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5163人(户),发放贷款11.13亿元,带动就业1.47万人。
推进环评审批改革,审批时限压缩至54个工作日以内
制定《优化环评审批促进经济发展九条保障措施》,印发《新开工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到位率考核办法》《关于做好全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要素保障工作的通知》,不断健全项目环评审批要素保障机制。
深入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优服务“四减一优”,实行边受理、边评估、边审查,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2024年全市24个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由法定576个工作日缩减至54个工作日以内,缩减比例达90%以上。通过“合一”“打捆”“容缺”“免于评估”等措施,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实现审批速度再提升。全省首创入河排污口和环评文件“合一审批”,部分项目(6大类,12小类)环评文件免于评估,承诺制审批、容缺审批项目扩大到51项;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联办”;在符合省级实施打捆的小微企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应急保供煤矿3类项目基础上,将各产业园区、县(市)区同一类型的6类编制报告表的项目环评纳入“打捆”审批范围。2024年,累计办理“合一审批”“两证联办”审批8件,告知承诺审批9件,免于评估22件。
完成东川、富民、寻甸等产业园区和安宁、海口等化工园区规划环评审查。深入经开、高新、磨憨等5个国家级产业园区现场帮扶项目50个。
促进连锁经营发展提质增效,连锁经营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
落实《昆明市连锁经营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对26家连锁企业申报的32个项目给予奖补380万元。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升规纳统,推动中小商贸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线上线下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引导生产企业产销分离入限纳统。
鼓励大型企业发展社区直营连锁店、连锁经营企业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下沉社区、乡镇;鼓励连锁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全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提升数字化管理覆盖率及物流配送效率。2024年,全市新增连锁企业15户,新增云南之佳便利店有限公司、云南强林乐家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美宜佳(云南)便利店有限公司等品牌连锁便利店441个,新增各类连锁经营门店3216个,培育健之佳医药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真果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门店数量在200个以上的连锁企业13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品牌连锁店铺覆盖率达31%。
施行信用修复新举措,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内企业信用修复不少于15户
制定出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试行)》,创新提出了经营异常名录记录信用修复,修复后企业列入、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记录不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及时召开政策宣讲会对相关惠企政策进行解读宣讲,通过昆明新闻、掌上春城等渠道进行传播,将信用修复新举措送达企业。2024年已完成17户企业的信用修复工作,有利于失信企业重塑信用,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重返发展快车道。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增企业重点事项不少于70项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确保国家、省16个“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的同时,新增89个昆明市“高效办成一件事”。
实现“一件事”线上线下融合办。线上在省政务服务平台“一件事”专栏上线市级“一件事”事项,实现线上服务“一张网”。线下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集中受理“一件事”事项。89个重点事项跑动次数从255次减少到66次,压减率74.12%;办理环节从1012个减少到356个,压减率64.83%;承诺办结天数从1039天减少到417天,压减率59.87%;申请材料从1373个减少到911个,压减率33.65%。2024年,89个重点事项累计办理55054件。
拓展“一件事”主题事项范围。在20个县(市)区探索推广“一类事”一站式服务事项51个,推动全市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20个县(市)区“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类事”一站式服务事项累计办件2958件。《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昆明品牌》,入选云南省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开屏新闻记者邓莎莎
一审资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