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开国上将许世友在南京逝世,邓小平指示不准开追悼会不许立碑,这是为何? “许世友同志申请要进行土葬,这是违背了组织上的规定啊,可是许世友同志当初就没在火葬协议书上签字,这可怎么办。” 当重病的许世友让助手给中央申请要土葬的时候,所有人都炸开了锅,自从1956年之后,从来没人提过这样的想法,按照当时的规定,大家都是要进行火葬的,推行节俭。 唯一的意外就是任弼时同志,但那时候情况不太一样,没这规矩,那时候并没有起草火葬的协议,按理说许世友同志是要被葬在八宝山,进行火葬的。 但现在许世友的要求是回到老家,找个地方给自己葬了,许世友将军非常执拗,1956年说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土葬的准备,火葬从来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但许世友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即便是当时没签字,现在依旧打申请土葬,他没有私自行动。 众人思来想去都没有办法,决定让许世友的老领导看一看劝劝他,许世友当时的老领导是邓小平,两人曾经是亲密的战友,也是上下级,带着部队打了很多硬仗。
作为一个虎将,许世友是真正的出身草根,没上过学就凭自己的脑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在八路军也非常有名,独自开辟了胶东军区,稳定了山东大根据地的局势,开创了一个大好的局面。 但这都来源于许世友离家早,参加革命早,一打起仗来,几十年都没有回家看望过自己的父母,即便是建国后,也很少回家,大家的任务太重了,那时候又没有高铁,想要回去一趟麻烦得很。 因此许世友对母亲抱着遗憾,尽管做了一些补救,让儿子替代自己,或者让母亲来南京,都没让许世友更加好受,许世友心里就想落叶归根,离家半个世纪的游子。 这样的想法也让邓小平默不作声,他太了解许世友这个人了,虽然莽撞,但事事都做得很好,从来不让他操心太多,唯独这个土葬。 此时的许世友还在医院,他殷切的希望老领导能够理解他的想法,他的情况已经很差了,时不时的就有人来看望许世友,来跟他做最后的告别,但每个人都默不作声,他们也明白再多的话在这时候也没有了意义。
最终邓小平还是同意了许世友的申请,自古忠孝两难全,许世友已经用一生证明了他对国家的忠诚,既然如此,那就把最后的时光留在他的老家,这是妥协,也是人情味的表现。 不过既然给许世友破了规矩,邓小平也嘱咐其他人,在安排许世友葬礼的时候不要大操大办,也不要叫太多人来追悼许世友。 许世友是带着安心离开人世的,离家的孩子奔波数年终于放下了自己的一切,也回到了自己母亲的身边,给他送行的人很少,这也是听许世友老领导的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