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惠来仙庵镇:“数字”养虾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金羊网 2025-02-14 07:32:29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锴跃通讯员蔡永刚

养殖基地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安装在虾池里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实现环境参数采集、数据自动分析、现场自动控制和疾病预警等功能,营造出最佳养殖环境;实时监测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打开手机小程序,便可实现对虾养殖的远程智能监测管理……

当传统农业遇上数字化,会碰撞出什么奇妙的火花?近日,记者在揭阳市惠来县仙庵镇采访看到,数字化正在与农业深度融合,数字虾池的出现,使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智”更有“质”。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

走进位于惠来县仙庵镇四石村对虾智慧化养殖基地,该基地为对虾筑起了“智慧池”,装上了“智慧脑”。在全数字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看到了一幅幅极具科技感的画面。这是惠来县首个全数字工厂化水产养殖项目,惠来由此开启智慧养殖时代。据惠来县公道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洪豪介绍,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全数字工厂化养殖项目样板,让越来越多的养殖同行认识、了解数字农业,推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南美白对虾,又名白对虾、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咸淡皆宜。具有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因此受到了众多养殖者的青睐。

数字化水产养殖模式对水产养殖行业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对于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控。传统的养殖模式下,养殖人员主要依靠经验来调控养殖环境,但这样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地方的养殖经验复制到另一个地方也不一定会成功。数字化水产养殖模式利用水质监测设备和智慧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能够让养殖人员轻松地完成养殖环境的科学调控,给养殖生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以提升产量。

“以前靠经验,天天盯着虾池,现在靠科技,既省力又精准。”林洪豪说。

传统农业搭乘“数字快车”

养殖场内,与智能控制系统相连的养殖池塘池面,水不断翻涌,林洪豪随手拿起放置在池中的网兜,只见对虾不停地在网面扑腾。“刚才控制室里启动的就是循环水系统的部分环节,养殖池这个状态就是在运行了。”据林洪豪介绍,循环水系统一旦启动,养殖池的海水会经过沉淀、杂质过滤、生物处理等环节,最终再循环至养殖池,形成闭环。传统的养殖方式,南美白对虾一直存在抗病性弱等问题,因此对海水的要求相对较高,循环水系统则让虾的养殖环境更为稳定。

在养殖基地可以看到,工厂化养殖池还配备了自主研发获得发明专利的自动化养殖投料系统,能科学设计定时、定量、定点投喂,让养殖的对虾吃得好、吃得饱、长得快,而且个头更大、更均匀。

在偌大的虾棚里看不到几个人,一人动动手指,就能管好虾棚,让养虾不再“瞎养”。

数字化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以前不敢放太多的虾苗,担心密度过大,现在能实时掌握指标,可以多投放。”林洪豪说,工厂化养殖对虾每年三季,通过数字化养殖,让水产养殖省时、省力、增效。每个养殖池36平方米,养殖密度已提升到2万尾,现在亩产量能达到1万多斤,产量增加了,效益也提高了。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谈及未来乡村产业振兴,仙庵镇党委书记林庆林表示,下一步,仙庵镇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番薯、胡萝卜、茶叶等特色产业种植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

0 阅读:3
金羊网

金羊网

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