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元帅中,十位老帅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是幽默风趣,有的是安静内敛,而徐帅和彭老总的性格特点则各自都很鲜明。
徐帅的性格最为宽容大度,厚道而朴实,是军中有名的“厚道人”。
彭老总的性格最为光明磊落,刚正而不阿,最讲究实事求是,是军中有名的忠诚勇敢的老帅。
从长征期间开始,彭老总和徐帅就曾有过短暂地合作。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彭老总分别是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和解放军副总司令,是徐帅的上级。
解放战争时期,时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徐帅先后率领第18兵团解放了山西的多个重镇,包括临汾、晋中等地区。
从1948年10月开始,在军委的命令下,徐帅开始着手准备解放太原城。
太原城在阎锡山多年的经营下,城池坚固、堡垒众多,十分地易守难攻。
而徐帅的手底下的兵力并不算太多,主要就是一个第18兵团,外加一部分的新组建的部队。不过,徐帅久经沙场,对敌经验丰富,指挥起部队来是得心应手,连战连捷。
期间,在徐帅的指挥下,我军成功拔掉了太原外围的所有据点和卫星城,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太原城。
而阎老西见状,早就匆忙乘坐飞机逃去了老蒋那里。
不过,此时四野正在集结主力正在进行平津战役,我军的其他部队也在一旁进行策应,阻击老蒋的援军。
因此,组织上给徐帅的命令就是:“对太原城围而不打,关住阎老西的部队就可行”!
当然了,对太原城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一方面是因为要为了打赢平津战役而服务。
另一方面嘛,面对太原这个坚固的大城,徐帅手底下的兵力也确实不太足,不适合强攻。
所以,到了1949年1月底,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后,华北军区其他两个兵团也回到了太原城下,归属徐帅指挥。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华北军区的野战部队情况,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共有四个野战军,分别为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其前身分别为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而华北地区,则没有野战军的建制,只有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事实上,当时的华北军区是有三个野战兵团的,分别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三兵团,也就是后来的第18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
根据军委的部署,这三个野战军团是直属于军委的,主要用于战略机动、策应其他友邻部队。同时,也肩负着保卫革命圣地西柏坡的重要职责。
其中,徐向前兼任着第18兵团司令员以及政委的职务,第18军团算是他的嫡系部队。第19兵团司令员是杨得志、第20兵团司令员是杨成武,也是徐帅的部下。
所以,当平津战役结束后,根据军委的统一部署,第19兵团和第20兵团也迅速回归到华北军区建制,由徐帅统一指挥。
这一时期,徐帅的手底下有三个整兵团的兵力,兵力可以说比以前宽裕了很多。
1949年3月初,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在西柏坡召开,彭老总也过来参会。徐帅由于正在太原前线指挥作战,也就没能参会。
因此在1949年3月13日,会议结束后,彭老总接受组织的委托,专门来到太原前线,向徐帅传达会议精神。
本来,按照伟人毛主席的指示,彭老总只是顺道来太原探望一下徐帅,传达完会议精神后,就得立即返回西北战场,做好和胡宗南、马步芳等人的开战准备。
不过,在徐帅看到彭老总后,却主动要把前线的最高指挥权交给彭老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笔者通过查询史料,写出本篇文章,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第一个原因,徐帅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从长征时期开始,徐帅的身体就不太好,一直处于很低调的状态,有时候还要进行休养。
从临汾战役开始,到晋中战役的这一段时间,徐帅的肋膜炎时常发作,有时候需要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在这段时间里,徐帅手底下虽然只有一个第18兵团,但还是抱病指挥,先后打赢了临汾战役和晋中战役,清除了太原城的外围威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紧张的作战气氛以及得不到较好的医疗条件,徐帅身上肋膜炎的症状也在逐渐变得更加严重起来。
更何况,一下子多了两个兵团的兵力,需要分出的精力也就越多。以徐帅当前的身体状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其实,根据徐帅的回忆录中的记载。早在太原战役开始之前,徐帅就已经向组织上提交了一份报告,表示以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撑不到太原解放。
当时,少奇同志得知后,就安慰徐帅:“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代替你。只能等你把太原城打下来后,再好好地休息吧!”
只不过,徐帅在把太原城的外围阵地打下来后,身体的状况确实有些撑不住了。
他对彭老总说:“实不相瞒,我的肋膜已经两次出水,胸背疼痛,身体十分地虚弱,实在不适合再继续指挥大兵团作战了。你还是留下来陪着我,等把太原城解放后,再回西北战场吧。”
第二个原因,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都在红军时期当过彭老总的下属。
红军时期,杨得志在红一方面军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过第1师第1团团长、红1师副师长、红2师师长等职务。
杨成武也是在红一方面军参加的革命工作,先后担任过红2师第4团政委、红1师师长兼政委。
而彭老总则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是杨得志和杨成武的老领导。双方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这样配合起来自然也就更加地得心应手了。
第三个原因,组织上早就已经决定,等太原城解放以后,就把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调到一野建制,由彭老总直接指挥。
原来呀,当时一野的建制下只有两个兵团,总兵力也就9万人左右。在几个野战军之中,属于兵力最少的一支。
而当时胡宗南、马步芳等人的手底下,差不多有40多万人左右。
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彭老总都依靠着天才的指挥能力,多次以少胜多,打了很多场歼灭战。
只是由于兵力不足的原因,一直都无法进行战略性的大决战,这也常让彭老总做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声。
所以,在徐帅看来,正好可以让彭老总留下来指挥这3个兵团作战,然后等解放了太原后,再直接把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带回到一野去,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1949年3月28日,彭老总成为了太原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不到一个月,太原城就被成功解放了。
此时,彭老总开心地对徐帅说道:“老兄,太原解放了,和我一起去打胡宗南和马家军吧!”
不过,徐帅的身体状况确实拖不下去了。当太原解放后,他很快把第18兵团的指挥交给了周士第。周士第曾经担任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是徐帅的副手。
很快,周士第和杨得志就带着部队跟着徐帅去了西北战场作战,再立新功。
而徐帅在请示了组织后,也得到了批准,带着家人前往青岛的医院治病和休养了。
1955年,周士第、杨得志、杨成武三人都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与此同时,彭德怀、徐向前都被授予元帅的军衔。
众多军史爱好者对徐帅推崇备至,原因有二。首先,徐帅是开国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这使得他在众多将领中独树一帜。其次,徐帅具备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眼光,这一点从他功成而身退的决策中可见一斑。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徐向前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他率领部队在多次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除了卓越的军事成就,徐向前还以其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始终保持谦逊、正直和忠诚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他在风云变幻的岁月中始终保持初心,坚定信仰。
总之,徐向前以其卓越的智慧、领导力、人格魅力,成为了众多军史爱好者心中的楷模。他的生平事迹和伟大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