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若生变,不接触战法情形下,我军首波派40万人登陆够用吗

安静解读 2025-04-14 09:22:29

兵力困境,教训深刻

在俄乌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之际,这场被普京称为"特别军事行动"的军事冲突,早已超出了各方最初的预期。当初,克里姆林宫信心满满地认为,凭借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只需要几周时间就能迫使基辅政府屈服。但这场战争不仅没有按照莫斯科的剧本演进,反而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战争初期,俄军确实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优势。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钢铁洪流向乌克兰境内推进,精锐空降部队甚至一度突进到基辅郊区。但随着战线不断延伸,俄军的兵力短板逐渐显现。一支现代化军队要维持数千公里的战线,不仅需要大量前线作战部队,更需要充足的后备力量用于轮换和补充。但俄军的人员储备却远未达到这一要求。

这种困境让人不禁想起美军在阿富汗的经历。2001年,美军以压倒性优势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在随后的二十年里,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始终无法完全掌控这个山地国家。原因很简单: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足够的兵力去维持占领区的稳定,任何军事优势都将变得脆弱。

1991年,美军在海湾战场上展现出了压倒性的军事优势。通过精确制导武器和现代化指挥系统,美军轻松击溃了当时号称中东最强大的伊拉克军队。但为什么同样的美军在阿富汗却陷入了困境?答案就在于战争性质的不同。海湾战争是一场以摧毁敌方常规军事力量为目标的战争,而阿富汗战争则需要控制广大区域并维持长期治安。

俄乌战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现代战争中,单纯依靠技术优势已经不足以确保胜利。

这种困境在乌克兰广阔的国土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乌克兰拥有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意味着即使俄军能够占领某些区域,也难以投入足够的兵力进行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在西方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下,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进一步加大了俄军的压力。

现代战争中的人数困局,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兵力调配、后勤保障、区域控制等多个层面。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在评估军事实力时,不能仅仅关注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还要考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科技为先,减少伤亡

21世纪的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短兵相接"作战方式正逐渐被"不接触作战"所取代。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现代战争对人员伤亡的规避,更反映出科技发展对军事领域的深远影响。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若将来台海生变,不接触战法情形下,我军40万士兵作为首波登陆作战,军力够用吗?

但我们要明白,现代战争讲究不接触作战,今后50年范围内,大国战争模式最佳开启方式,就是尽量不在近距离范围内打陆战,陆战的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就包括抢滩登陆作战,也就是说,避免直接短兵相接。

在俄乌战争中,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这种转变的端倪。无人机、巡航导弹等远程打击武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战场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乌克兰军队利用土耳其制造的"巴伊拉克塔尔"无人机,多次对俄军装甲部队实施精准打击,这种作战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己方人员伤亡,还收到了显著的战果。

远程精准打击能力的提升,使得战场的物理空间被大大拉伸。在这种新型作战模式下,双方作战单位之间可能相隔数十甚至上百公里,但依然能够实施有效打击。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作战效率,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降低了人员伤亡。数据显示,在采用远程打击武器的作战行动中,作战人员的伤亡率比传统近距离接触作战要低得多。

战略重心,调整转移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变革,传统陆军在战场上的角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曾经,装甲部队的突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但在当今时代,这种传统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俄乌战争中,我们看到大量俄军坦克被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击毁的画面,这不仅仅是装备性能的问题,更深层次反映出现代战争对战略部署提出的新要求。

空中力量与海上力量的协同作战,正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导模式。在这种作战方式下,制空权和制海权的重要性远超过地面突击能力。

后勤补给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也愈发突出。俄乌战争初期,俄军补给线遭到袭击导致前线部队陷入困境的教训,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后勤保障的重要性。现代军队的作战能力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更依赖于持续稳定的后勤补给。一个优秀的后勤体系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保证前线部队的各项需求。

精准制导武器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战场打击的概念。在过去,对战略目标的打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常规弹药,造成大面积破坏。而现在,一枚精确制导导弹就能够精准命中目标,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乌克兰军队使用西方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就充分展示了精准打击武器的威力。这种武器不仅能够有效摧毁敌方目标,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带损害。

现代战争中的制胜关键,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优势。电子战能力、网络攻防、太空侦察等新型作战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俄乌冲突中,双方在电磁频谱领域的较量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战略部署的重心转移,也带来了军事训练方式的变革。传统的体能训练和战术演练固然重要,但操作复杂系统的技术培训变得更加关键。现代士兵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作战技能,还要具备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这种转变要求军队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但这种转变并非意味着传统陆军将完全失去作用。相反,它们将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作战体系。例如,特种部队在精确打击后的战果确认、关键目标侦察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巷战新局,制胜之道

现代城市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巷战范畴。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城市战的新特点:精确打击、信息优势和立体作战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战术层面,更反映了现代军事科技对城市战的深刻影响。

城市战中的战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侦察手段的革新,小型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作战部队能够及时掌握建筑物内部情况,大大减少了传统侦察方式带来的人员伤亡。

其次是火力使用的精准化,微型导弹和精确制导炮弹的运用,使得部队能够在最大限度避免附带损害的情况下打击特定目标。最后是通信方式的改进,加密通信设备的小型化使得作战单元之间能够保持稳定的联系。

基础设施打击在现代城市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与传统的"地毯式轰炸"不同,现代作战更注重选择性打击关键节点。

切割包围战术在城市战中的应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大规模部队包围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城市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高机动性的作战单元协同作战。这些小型作战单元配备先进的通信设备和精确打击武器,能够根据实时战场情况快速调整行动方案。在车臣战争中,俄军就曾因未能及时调整战术而在城市战中付出惨重代价。

展望未来,电磁炮、激光武器等新型武器系统的出现,将为城市战带来新的变革。这些武器不仅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还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防御工事。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电子设备容易受到干扰,精确制导武器的效能也可能受到影响。此外,如何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识别和保护平民,也是现代城市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的军事冲突很可能更多地发生在城市环境中。这要求各国军队必须及时更新作战理念,加强新型作战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才能在未来的城市战中占据主动。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老六

老六

2
2025-04-14 14:18

不能派这么多人,后勤保障压力有点大!我认为有二十万人够了,台湾不是主战场,重点是对美丽国的拒止作战!此战胜,台湾必降!

用户10xxx55 回复 04-14 19:54
高,要五路并进,拒美,攻日韩关岛,台湾围而不打!

向钱看往厚赚

向钱看往厚赚

1
2025-04-14 13:07

首波用远火饱和攻击干掉防空,机场,指挥部和基地,察打无人机配合斩首,制空权拿到手后六爷带胖妞用航弹洗顽固据点,洗完地机飞狗跳狼奔套装来一个,最后再派兵哥哥打扫收尾,完美

安静解读

安静解读

林宇轩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