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用青春书写的故事。
当时光的列车缓缓回转,来自长江大学的胡润哲于七年前写下“帮助农民朋友,助力乡村振兴”的誓言时,他就将自己的梦想根植在了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7年来,胡润哲一次又一次行走在乡村调研的路上。过去从未间断,未来仍将继续。尽管路途总会有不平坦,但他始终坚信,“努力奋斗会带来开心、踏实和满足。”
不久前,在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五四青年节分享会上,面对着在场的学弟学妹,胡润哲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多年前的经历。
那是2016年的夏天,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胡润哲就已“闲不下来”。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他绝不放过每一个下乡志愿服务的机会。送法下乡、送法入小学、荆州市政府“放管服”绩效改革调研……到处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在活动中,胡润哲不仅积极地向农户普及惠农政策知识,还运用专业所学对农户和乡村展开深入的调研和挖掘。与农户一次又一次的接触和交流,让胡润哲深刻地意识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青年人大有可为。而胡润哲也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责任与担当。2019年,他被授予“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本科四年结束后,胡润哲以优异的成绩保研,留校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师从魏君英教授。对他而言,“选择留下来,不仅是对母校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还因为这里地处江汉平原,是一片沃土,拥有广袤的调研资源。”
在导师的带领下,胡润哲逐渐走进了更为广阔的科研世界,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等课题。与此同时,学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等省级重点学科平台,则帮助他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硕士一年级,胡润哲参与师兄主持的长江大学“挑战杯”重点孵化项目。寒假期间,团队成员一起前往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监利市福田寺镇任渊村以及洪湖市沙口镇沙口村等江汉平原8县市的乡村基层进行田野调查。最终形成近4万字的《江汉平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获得荆州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和荆州市农业农村局批示。
2021年,为了夯实专业功底,拓宽学术视野与学术思维,胡润哲参加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暑期学校和中山大学人工社会与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学习专业前沿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他始终坚持把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在《消费经济》等期刊发表《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扩大或缩小?》等多篇学术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研究生期间,胡润哲连续2年获评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篇、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论文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1篇为当期封面文章)、高校学报论文1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篇、英文期刊论文1篇。
七年的“长大”生涯,让胡润哲与脚下这片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已被拟录取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的他,将秉承着“长大长新”的精神继续写就强农兴农的奋斗篇章。而在长江大学,还有许许多多如胡润哲这样的学子,他们从“象牙塔”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既在提供科技服务中助力乡村振兴,也把课堂“搬到”田野间,让青春之花在乡村的土地上绽放。
由学校园艺园林学院学子完成的《“核”里生财——科技援藏助力雪域高原乡村振兴》项目,瞄准援藏助农领域,以核桃产业为命题,扎根西藏,肩负使命,担当作为,将实现共同富裕的科技援藏新篇章书写在雪域高原上。该项目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全国铜奖。
来自城市建设学院长江规划学社的学子,总会利用寒暑假期间前往乡村基层,走家串户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为当地产业规划和人居环境整治收集资料;另一支乡村水环境治理实践小分队也积极投身乡村民居改造、公厕设计等工作,以专业所学为建设乡村美好环境赋能。
近年来,长江大学还依托学科优势,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了多个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小院。2022年,学校申报的“湖北江陵‘稻—油’科技小院”和“湖北仙桃稻虾科技小院”获批教育部建设支持。此外,学校也参与创建了浙江衢州生猪科技小院等多家科技小院。
借助科技小院的平台,学校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创新,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协同培养。未来,这些科技小院不仅将成为优秀的人才培养平台,更将真正落实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农业强国建设已然拉开大幕的今天,高校肩负着更为光荣而重要的使命。未来,长江大学将继续引导广大学子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本文素材来源:长江大学官微、长江大学官网、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江大学研究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