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时间,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央媒,频频聚焦湖北这一所高校

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2025-02-14 18:56:06

江汉之滨,荆楚故地,巍巍学府,矗立其间。作为一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长江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能源和粮食“两个安全”、着力教育和医疗“两个民生”、融入长江大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两个战略”,以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推进内涵式发展。

近一年来,长大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多次报道,在字里行间一展长大人的风采与实力。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回顾央媒镜头下属于长江大学的“高光时刻”——

(本文据不完全统计,按时间倒序排列)

《中国青年报》报道:

长江大学在红色书信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中讲好大思政课

2025年1月26日,《中国青年报》(04版)刊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工作。长江大学开启了在红色书信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中讲好大思政课的有益探索与实践。4年来,《信·荆楚》团队跋涉一万余公里,深入革命老区,寻访到300余封红色书信,并深入挖掘和传播红色书信及其背后的革命故事。

《光明日报》报道: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松竹作品展在京举办

2024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报道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京徽画院申报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心象媚道——周松竹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展览汇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松竹近年来创作的48件山水画作品,展示了她在山水画领域的探索与诠释。

《光明日报》报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长江大学

2024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共建长江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省企共建工作正式落地。

新华社报道:

团结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成就综述

2024年8月27日,新华社报道对口支援西藏,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长江大学核桃科技特派团在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创建核桃研究所,刘利平博士是团队的一员,主导实施了高原核桃产业技术研究项目的大部分工作。

《人民政协报》刊发:

长江大学法学院杨春磊教授文章

2024年7月18日,《人民政协报》(第9版)刊发长江大学法学院杨春磊教授的文章。

杨春磊,法学博士、教授,现任长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出版传媒法学。曾获长江大学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贡献奖、湖北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一、二、三等奖、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荣誉。

《光明日报》报道:

长江大学校长雨天压缩致辞引发了舆论的一众好评

2024年6月21日,《光明日报》报道在毕业典礼这样庄重而意义非凡的时刻,长江大学校长因天气原因压缩讲话时间至一分钟以内,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和冗长的讲话。这样的做法不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该有的温度,给毕业生们上了生动的最后一课,也向社会传递了大学尊重常识、饱含人文关怀的正面形象。

《中国青年报》报道:

拆除“围墙” 让高校科技成果“转”起来

2024年4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敖廷华表示,长江大学选择在能源和粮食这两个领域发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长江大学主动对接行业,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粮食方面,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能源方面,长江大学许明标教授团队研发的页岩油基钻井液及配套固井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

敖廷华认为,地方高校要发展就必须融合:一是和行业深度对接融合,二是与地方政府深度融合。长江大学的主校区在湖北省荆州市,目前已和荆州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时光的书页不断掀开,奋进的脚步依然铿锵。这些被央媒镜头聚焦的事迹,充分展现了长江大学昂扬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未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长大将继续奋力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素材来源:长江大学官网/官微,长江大学校友总会,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

0 阅读:53
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长江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