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之璀璨之地。
考古遗迹中,奶酪遗存之发现,树脂状而诱人,足以证早在3600年前,西域先民已享奶制品之美味。

馕,此源自波斯语“nam”之面食,不仅是维吾尔族日常饮食之主食,更是其饮食文化之重要标志。
馕之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芝麻馕、油馕、肉馕、甜馕,不一而足,皆承载维吾尔族人对美食之热爱与追求。
而烤羊肉串,历史亦可追溯至东汉晚期。
更有那烤全羊,历史之久远,口感之独特,乃维吾尔族一大传统名肴。

维吾尔族,作为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尤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面食为其日常生活之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则吃得较少,夏季则多拌食瓜果。
主食种类众多,如油塔子、拉面、汤面等,皆别具风味。
更有那传统节日之时,美食更是不可或缺。
如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皆以美食相庆,共贺佳节。
来新疆后才发现,最好吃的小吃,不是馕,不是羊肉串,而是这10种。

1:手抓饭。这道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起源于中亚、西亚地区,维吾尔语称之为“坡罗”(polo),波斯语为“帕劳”(palaw),土耳其语则称为“皮拉乌”(pilav)。

在我国,手抓饭主要流传于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土克曼、乌兹别克等民族中,是庆祝丰收和节日的喜庆宴。
据史书记载,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00年左右,当时的新疆地区食材有限,人们凭借智慧和创造力,将粮食与肉类巧妙结合,创造出了这道美味佳肴。
手抓饭的主要原料包括大米、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和清油或羊油。

制作时,需将羊肉剁成小块,与切丁的胡萝卜和洋葱一同翻炒至熟软,再将炒好的肉类和蔬菜连同汤汁一起倒入电饭煲或特制的铁锅中,上面铺上提前用温水浸泡好的大米,加入适量水焖熟。
出锅后的手抓饭、香气四溢,羊肉酥烂鲜美,胡萝卜甘甜可口,大米香糯油润,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2:烤包子。维吾尔语谓之“沙木萨”,又或“萨木萨”,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
据传,烤包子最早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他们为便于携带和保存食物,将肉剁碎加调料后用面皮包裹,再置于火堆旁烘烤。

烤包子之形态,多为长方形或方形,亦可见马鞍形或三角形,鼓鼓涨涨,身材短粗,外皮金黄酥脆,甚是诱人。其制作之法,颇为讲究。
需精选肥瘦相间的羊肉,搭配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调料拌匀为馅。
面团则需揉至筋道细腻,擀薄后四边折合,将馅料包裹其中。
而后,将包好的生包子贴于特制的馕坑中,以高温烘烤,十几分钟后即可出炉。

出炉的烤包子,皮脆肉嫩,香气扑鼻,肉香与洋葱、孜然的香气交织,还带着馕坑特有的烟火气。
一口下去,酥皮轻裂,肉汁四溢,香气扑鼻,味蕾瞬间被唤醒。
羊肉的鲜嫩与羊油的香润,加之洋葱的甘甜与孜然的辛香,交织出层次分明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3:拉条子。俗称新疆拌面,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甘肃河西走廊一带。
当地居民世世代代食用拉面,做工精细。
后来,随着河西走廊居民逐渐向北疆移民,这种面食逐渐在新疆传播开来,并与当地肉食习惯相融合,形成了独具风味的新疆拉条子。

拉条子的产地遍布新疆各地,但奇台县被誉为拌面的天下,这里的拉条子尤为著名。
拉条子,搭配各种蔬菜和牛羊肉,色彩斑斓,令人垂涎欲滴。其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考究。
选用优质的面粉和适量的盐来和面,经过充分的揉面和醒面后,拉制成细长的面条。

这些面条在煮熟后,会搭配各种新鲜的蔬菜,如白菜、韭菜、辣椒、茄子等,以及牛羊肉进行炒制或拌制。
制作过程中,厨师们需掌握适当的时间和火候,以确保面条的筋道和嚼劲,以及菜肴的色香味俱佳。
品尝时,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面条的爽滑与菜肴的鲜美相互交融,香而不腻,开胃爽口。
拉条子的口味多样,有过油肉拌面、芹菜炒肉拌面、韭菜炒肉拌面等多种选择,每一种都独具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4:胡辣羊蹄。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唐太宗继位后,决心平定边疆,结束战乱。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白衣名将薛仁贵发现羊蹄肉具有大补之效,士兵们食后身强力壮,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这种做法流传下来,成为了新疆维吾尔族、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烹制的传统美食。

制作胡辣羊蹄,需精选筋肉均匀、骨骼健康的羊蹄,经过繁复细致的处理工序,如燎毛、洗刷灰烬、剔掉甲缝等。
随后,将羊蹄与八角、茴香、桂皮、香叶、干姜、料酒等香料一同炖煮,直至羊蹄皮酥烂,肉质由筋道转为软烂,味道从醇香变为胡辣。

在炖煮过程中,还需不时用勺把卤汁浇到羊蹄上,以便入味。
待羊蹄炖至酥烂,加入较多的胡椒粉、辣椒粉增味,大火收汁出锅,一盘又香又辣地道的新疆特色小吃——胡辣羊蹄便完成了。
其形态饱满,色泽诱人,泛着油光的羊蹄配上浓香的肉筋,咬一口,软糯香嫩,入口即化,辣而不燥,鲜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5:缸子肉。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初。
当时喀什七里桥公社动员社员兴修水利,因工地大锅有限,无法炖煮足够的羊肉供众人享用。
一位维吾尔族干部灵机一动,利用社员们日常喝水的搪瓷缸子,将羊肉与胡萝卜等分后,让大家自行生火炖煮。
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伙食问题,更意外地诞生了缸子肉这一美食。

缸子肉的制作颇为讲究,却又不失简便。
精选的羊肉块,搭配胡萝卜、葡萄干、红枣、鹰嘴豆和枸杞等食材,一同放入小巧的瓷缸子中,再加入清水,置于炉火上慢炖。
随着时间的推移,羊肉的鲜美逐渐渗透至汤中,与各种配料的香味相互交融,最终呈现出一锅香气扑鼻、色泽诱人的佳肴。
缸子肉形态小巧精致,每个缸子中只放一块肉,搭配数种配料,既便于携带,又便于食用。

品尝缸子肉,一口下去,浓郁的汤汁与鲜嫩的羊肉瞬间唤醒味蕾,羊肉煮得入口即化,毫无膻味,搭配胡萝卜的清甜与红枣、枸杞的甘香,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当地人常将缸子肉与馕一同享用,将馕掰碎泡入肉汤中,吸饱了汤汁的馕更是美味无比。

6:薄皮包子。维吾尔语称之为“皮特尔曼达”或“皮提曼塔”,是新疆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知名小吃,深受外地游客与当地民众的喜爱。

薄皮包子的形态独特,色白油亮,皮薄如纸,几乎可以透亮,肉馅饱满,汁水丰富。
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需选用上好的羊肉,切成小指尖大小的肉丁,搭配洋葱末、胡椒粉、孜然粉、精盐等调料拌匀成馅。
包子皮则不用发面,而是用温盐水和面,擀成薄片,边缘稍薄,中心稍厚,包入馅料后捏合成鸡冠形(略带花边)。
最后,放入笼屉用旺火蒸制20分钟左右即可。蒸熟后的薄皮包子,皮薄肉嫩油多,伴有洋葱的香甜味,咬上一口,肉嫩油丰,馅肥味香,仿佛皮与馅已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薄皮包子,口感鲜美,肉质细腻,汁水丰富,搭配洋葱的香甜与胡椒粉的辛辣,味道层次丰富,令人欲罢不能。
在新疆,薄皮包子常与抓饭一同享用,将包子放在抓饭上,既增添了抓饭的口感,又丰富了餐桌的色彩。

7:玛仁糖。俗称切糕。玛仁糖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根源可追溯至丝绸之路时期。
彼时,新疆作为国内外商队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食物补给站,玛仁糖以其易保存、易携带及高营养的特点,成为了商道上不可或缺的佳品。
它选用了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旦杏、红枣等多种天然食材,经过精心熬制而成。

玛仁糖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这里出产的玛仁糖尤为正宗,口感绝佳。
其形态多样,既有方块状的切糕,也有其他便于携带与食用的形态。
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将精选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再经过高温熬制、压制成型等工序,最终呈现出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玛仁糖。

玛仁糖,其口感香醇而不腻,酸甜适度,清香袭人,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干果的香脆与糖体的绵软交织,令人回味无穷。
玛仁糖的口味多样,既有以核桃、葡萄干为主的原味,也有加入芝麻、玫瑰等食材的特色口味,每一种都独具风味,满足着不同食客的味蕾需求。

8:油塔子。据传,其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代,当时被称为“油塌”,后几经演变,于几百年前传入新疆,并逐渐成为了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的传统面食。
如今,油塔子在新疆各地均有制作,但尤以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民族的居住区最为盛行,成为了仅次于馕的主食风味食品。

其小巧精致,色泽白皙,油光满面,薄如蝉翼的面皮层层叠叠,宛如盛开的花朵,提拉起来更是轻盈如丝,视觉效果独特。
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精选精白面粉,搭配炼过的羊油、清油,以及适量的精盐、花椒等调料,经过揉捏、擀制、卷叠、蒸制等多道工序,最终呈现出这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油塔子,口感香软而不腻,入口即化,每一层都薄如纸,却又层次分明,油香四溢,与面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油塔子多以羊油为主的传统风味。无论是搭配丸子汤、粉汤等早餐食用,还是作为夜宵单独品尝,油塔子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食客的心。

9:奶疙瘩。奶疙瘩,哈萨克语称为“库入特”,在部分地区也被称为“奶豆腐”。
相传,在一次战役中,哈萨克族军队粮草短缺,城内的百姓便巧妙地将牛奶奶酪等奶制品烧制成固体并风干,制成了坚硬的奶疙瘩,以此作为粮食补给,鼓舞了军队士气,最终助他们一举反攻成功。
从此,奶疙瘩便成为了哈萨克族放牧转场的重要物资,也是日常生活中和宴请客人时的必备美食。

哈萨克人通常使用羊皮制作的“撒巴”作为制作奶疙瘩的必备工具,它不仅能够严密地保存奶制品,还能在加工过程中延长其保质期。
将酸奶装入“撒巴”中,经过反复击打、熬煮、分离、压榨、腌制等工序,最终得到形状各异、口感丰富的奶疙瘩。
制成的奶疙瘩,有的呈黄色,油渍渍的,味道最佳;有的呈白色,油性较小。

传统奶疙瘩以咸酸口感为主,有点硬,可能不太适合新手尝试;
而现代制作的奶疙瘩,则新增了甜酸味,更加适合大众口味。
牧民人家的酸奶疙瘩,口感醇厚,稍微有点腻,但味道超赞。

10:架子肉。架子肉的历史可追溯至古老的游牧时代,是火与香的游牧传奇。
那时,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在迁徙与放牧途中,巧妙地利用手头的材料与空旷之地,以粗旷的树枝或金属架为依托,将鲜嫩的羊肉精心分割、腌制,随后置于架上,用熊熊燃烧的牛粪或果木之火烘烤。
火焰跳跃间,羊肉的油脂缓缓渗出,滴落在火中,发出滋滋的声响,升腾起阵阵诱人的香气,成为草原上独特的召唤。

架子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其制作过程,既是对食材的尊重,也是对传统的传承。
将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将肉分为若干块,洗净后用面粉、鸡蛋包裹起来,并放入洋葱、胡椒等佐料腌制入味。

然后,将腌制好的肉挂在特制的铁架上,放入密封的馕坑中烘烤。
在500度以上的高温下,羊肉的营养得到充分释放,烤出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
出炉后的架子肉,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部肉质嫩滑,香气四溢。
每一块羊肉都细嫩多汁,脂肪分布均匀,口感偏瘦而不柴,羊肉味清香扑鼻。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
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
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
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
陌生人,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