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火轮到人类太空探索,航空航天科学家走进北京丰台11校宣讲

新京报 2025-02-17 19:59:49

“哪吒是怎么飞起来的?”“脚踏风火轮!”“对了,飞行既需要风,也需要火,飞机火箭也是这样的……”2月17日,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的孩子迎来“开学第一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教授陈志英以寒假爆火的“哪吒”话题引入,给学生们带来了航空航天知识盛宴。

今天是北京市中小学校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北京市丰台区11所中小学校同步启动“双百计划”,首批启动校包括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北京钱学森中学等科技创新特色校,1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开启航空航天“科学家进校园”育人新生态。

从古代“飞行梦”到太空探索实践

“人类能否像鸟一样自由飞翔?”“哪吒是怎么踩着风火轮上天的?”“《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是如何肋下生翼的?”……2月17日上午,陈志英从人类的飞行梦想及神话传说引入,为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的学生们带来《脚踏风火轮去飞翔》主题的讲座。

“风筝放飞借助的是风,孔明灯放飞借助的是火……”讲座中,陈志英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相关航空知识,包括雄鹰如何展翅翱翔、飞机的飞行特性、喷火的航空动力等。“地沟油能做发动机燃油吗?”现场,陈志英还向孩子们抛出多个趣味小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实际上,陈志英解释称,以餐饮废油作为生产原料,在加氢处理后得到的混合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到80%。然而由于生物航油成本较高,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尽管人类没有翅膀,但我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通过理解和应用鸟类飞行的原理,我们创造了多种类型的飞机,在规模、飞行高度、速度、航程和复杂性方面超过了鸟类。”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潘翀带来《从师法自然到超越自然:科技如何创造飞行》主题讲座,向学生们阐述科技与飞行的关系。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邓玉林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的《去浩瀚太空、解生命之谜》讲座中,为学生们揭示了太空与生命的奥秘,带同学们领略了人类成功飞向太空的艰辛探索历程。他深入航天医学领域,聚焦“空间环境对人有什么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讲解,随后又延伸到“空间环境与生物安全”以及“空间科学载荷”等前沿内容,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航天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开学首日,还有多位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丰台区中小学校。《从纸飞机开始认识飞机》《致敬航天精神逐梦星辰大海》《飞船返回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多个航空航天主题的科普讲座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学校、北京钱学森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北京市丰台区第七小学同步开讲。

专家向学校捐赠航空航天科技课程资源包

记者了解到,202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发起“双百计划”,将邀请百位航空航天科学家走进中小学校作科普报告,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双百计划”倡议发出后,丰台区教委遴选了50所中小学校参与“双百计划”活动。

航空航天专家们不仅带来科普报告,现场还为各个学校的学生们现场捐赠了“星辰启航”航空航天科技课程资源包。丰台区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主任孙震介绍,这些航空航天科技课程资源包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等丰富的课程内容及专业的实验实践套材,旨在通过系统的航空航天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体验航空航天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是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全国航空航天科研领域的顶级专家精心打造的。课程将秉承“学、思、践”相融合的进阶式教学模式,在后续阶段与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落地推广。

孙震表示,“百名科学家进百校”计划不仅精准对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国家战略要求,更系统性设计科学家进校园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成长通道,丰台区将以“双百计划”为引擎,打造教育强国建设的“丰台范式”。

0 阅读:1
新京报

新京报

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